夏云欲雨图

更新时间:2024-08-29 14:09

《夏云欲雨图》是明代画家刘珏创作的绢本水墨画,现藏于北京故宫博物院

画作内容

该画所绘山雨欲来时山间的景象。画中,高山万重,纵向的山脉一直绵延到天边,山势陡峭险峻,四壁千仞,毫无人踪,山上有野树数株,山谷下沟壑万千,山中层峦叠嶂,有山泉从石间飞流而下,一泄千里,一直落入山谷下的深潭里。一座石桥跨于潭水之上,山脚下乱石嶙峋,看见一条条山径向远处的方向延伸开去,隐约中有一些房屋位于其间。在画作的右边,一团团乌云汹涌而来,像是即将要到来一场暴风骤雨,云朵迅速地行进,滚滚浮云掩住了山头,一阵翻云覆雨的景象好像立刻要出现在观者眼前。

此画无款识,画右上角沈周长诗:完庵再世梅花庵,官廉特于山水贪。记拓此帧梅妙品,奉常宝蓄金惟南。假归洞庭小石室,终日默对心如憨。心开手应遂捉笔,水墨用事空青蓝。天光惨淡云物郁,山影明灭雨意含。重峦叠巘拥湿润,远地细琐多杉抩。飞淙进壑势莫拗,梁圯跨怒森犹监。人家杂住映深坞,林蹊互接迷阴岚。梅庵如在当叹息,逼人昢咄夫何惭。有如明月映秋水,水月浑合光相函。此图流世人可保,未特珍重宜子男。我因题句感宿昔,物是人非怀莫堪。后识:“右原本为夏云欲雨图,实出梅花道人之笔,所蓄夏太常所,刘完庵金宪假临几月始就绪,当时示余,为之叹赏夺真,佥宪公亦自珍爱。”左上方山顶处有“刘氏廷美”朱文方印款。

鉴藏印有“荣峰刘恕审玩”、“毕泷秘藏”、“虚斋审定”等。

创作背景

刘珏的画艺深受家藏及吴中藏品的滋养,曾向昆山夏昶借临元代吴镇《夏云欲雨图》,凡数月后临摹出此图。

艺术鉴赏

构图

画面布局结实,矾头明净,山径脉脉可通,林木郁郁葱葱,点明了夏景的特色。山势起落圆浑,间以坡石,“矾头”的点苔和简笔,从林与圆点,介字点相交织,疏密有致各表现溪山深秀之美。

画面最具有静感的是右下角的木桥,并行平直的线条,两侧的过廊,皆增加了桥体的定撼,而这些则更加衬托出整个画面的感人之气。

技法

山石画法多用湿笔淡墨长线的大披麻皴,笔法细密,再加浓墨苔点,墨色厚润,与矾头相映发。笔触凝重,墨色醇厚而有神采,则取法吴镇。全画用长线条的大披麻皴画法,学董源、巨然、吴镇一派,浓郁丛重,林木矾石,点画浓重繁密,表现出林木茂盛的景色,气势磅礴。通过密中透空,委婉深远的艺术形式,使景物更加灵秀。

名家点评

明代张丑《清河书画舫》:“足称真迹逸品上上。今廷美之为此图也,不特上掩仲圭(吴镇),足可比肩北苑(荤源),且启南(沈周)长歌,言言金玉,字字珠玑,真是诗中画,画中诗。”

后世影响

画家用湿笔淡墨长披麻皴,再加以用浓墨苔点与矾头相映发。笔法细秀绵密,墨气轩然潇洒,体现出了该画的清丽幽媚之感。这对明代中期的吴门画派产生了很深远的影响。

历史传承

由该图鉴藏印可知,该图历经清代毕泷、近代庞元济收藏,经《清河书画航》《式古堂书画正考》《大观录》著录。现藏于北京故宫博物院。

作者简介

刘珏(1410—1472),明代画家。字廷美,号完庵,长洲(江苏苏州)人。明正统三年(1438)举人,官至山西按察佥事。老而嗜学无倦。善书画,工诗文,是天顺年间颇有影响的山水画家。山水师法吴镇、王蒙,风格苍郁,所绘山岚草树,颇有董、巨余意。著有《完庵集》。

免责声明
隐私政策
用户协议
目录 22
0{{catalogNumber[index]}}. {{item.title}}
{{item.titl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