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亮熹

更新时间:2024-01-11 15:16

夏亮熹,1941年生于重庆,毕业於四川美术学院,成都画院画家,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国家一级美术师。四川省艺术院东坡书画研究院院长,深圳市韩江文化研究会名誉会长,四川省美协中国人物画艺委会特邀委员。

人物简介

夏亮熹,1941年生于重庆,毕业於四川美术学院,成都画院画家,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国家一级美术师。四川省艺术院东坡书画研究院院长,深圳市韩江文化研究会名誉会长,四川省美协中国人物画艺委会特邀委员。多年从事中国人物画创作研究,1982年,黄胄来川,亲选“踏雪咏梅图”为中国画研究院收藏,“春江花月夜”获台湾华夏国际艺术展银奖,“満江红”获中国美协等主办庆祝建国五十周年诗书画大展优秀奖等。作品分别为中国革命军事博物馆,黄帝陵等收藏。传略及作品收入“中国当代国画家辞典”,香港“当代中国名画鉴赏”,岀版有“夏亮熹国画”四种。1997年美国纽约传记中心评为“世界著名艺术家”,载入“世界艺术家名人录”,1998年聘为北京大学百年校庆书画展艺术顾问,1999年聘为中国诗书画研究院美术研究员。2003年在深圳美术馆举办“四人迎春画展”,2009年在第五屈深圳文博会雅昌艺术舘举办“夏亮熹国画展”。2013年成立四川省艺术院东坡书画研究院任院长,2015年《天当被·地当床》入选全军纪念抗战暨反法西斯战争胜利七十周年美展。

艺术年表

1957年入四川美院附中。

1965年毕业与四川美术学院绘画系国画专业。

1978年《周总理在成都灯会》获成都市第一届国画展览优秀作品奖。

1980年成都画院成立,调任该院专职画师;《辛亥路潮》参加成都画院第一届作品展,中央新闻纪录电影制片厂摄编入文献片《辛亥革命》。

1981年《天当被,地当床》获四川省美展优秀作品奖,后选送香港等各地展出。

黄胄先生来川,选定《踏雪咏梅图》为中国国家画院收藏。

1982年应邀赴北京中国国家画院研修,得黄胄,叶浅予,蔡若虹诸先生教宜。

1983年蔡若虹先生提词“夏亮熹国画展”。

1984年作品及传略入编浙江人民出版社《中国当代国画家辞典》。

1985年《少年日课》为青岛博物馆收藏。

1986年《娥眉山月》为黄帝陵收藏。

1987年《狭路相逢勇者胜》参加建军六十周年展览,为中国革命军事博物馆收藏。

1988年《巴山夜雨》为重庆红岩革命纪念馆收藏。

1994年《春江花月夜》获台湾华夏国际艺术展银奖,作品及传略收入香港版《中国当代名画鉴赏》。

1996年《李白行吟图》获海峡两岸书画名家作品展一等奖。

1997年美国纽约传纪中心评为“世界著名艺术家”,载入《世界艺术家名人录》,北京大学聘为“北大百年校庆书画展艺术顾问”。

1998年香港美术学院聘为荣誉教授。

1999年《东坡积雪图》参加中国美协等主办“纪念张大千诞辰100周年书画名家精品展”。

《出席新疆文艺晚会》参加中国作协,中国美协,中国书协主办“庆澳门回归马万祺诗词选粹书画展”。并参加人民大会堂大型笔会。

2000年四川美术出版社出版《夏亮熹国画》华君武先生,黄苗子先生题词。

2001年被评为国家一级美术师。

2003年由深圳美术馆主办“夏亮熹,建华,吴树君,郭加迎春书画展”。

2007年成立“苏东坡中国国家画院”任院长。

2008年为成都政府新大楼绘制巨幅国画《诗圣杜甫》人民日报海外版1月4日专版介绍了作品。

1月4日《人民日报》海外版第4版整版介绍夏亮熹老师及作品。刊登了夏老师的艺术简介及照片,同期刊登刊登作品是《爱莲说》《晚祷》《散花图》《东坡积学图》《嫦娥》《长相思》《赤壁怀古》共七幅作品,以及华君武先生为夏老师的题字《夏亮熹国画》、黄苗子先生为夏老师题字《艺海无涯》两幅。

2009年深圳南山区文化局、鹏宝轩画廊主办“尼玛泽仁、夏亮熹、谢季筠、曹小钦、徐寿鹏早春五人画展”。深圳第五届国际文博会雅昌艺术馆举办“夏亮熹国画展;深圳市韩江文化研究会聘为名誉会长。

2010年11月,《诸子百家》参加成都画院成立三十周年展览,在北京中国美术馆展出。

2011年北京荣宝斋杂志第一期刊登发表作者作品及评论文章。

2015年《天当被·地当床》入选全军纪念抗战暨反法西斯战争胜利七十周年美展”

名家评论

夏亮熹人物画

邵大箴

人物画发展到今天,表现语言和媒介越来越多样,这是为从事人物画创造的人们视野越来越开阔,可以吸收的资源越来越丰富,人们的需求越来越多样。在这样一个崇高艺术多元化的时代,人物画的品评价值很难定为一格,很难有传统程式的标准来加以衡量和要求。但是人们在面对人物画创作中林林总总的表现样式时,还会用一把恒定的标尺来加以衡量,那就是艺术格调。绘画中的“格调”说起来相当抽象,似乎看不清,摸不着,但是人们在欣赏、品评作品时,能在画面语言中流露出来的情绪、气氛中感受到它的存在,它是一种精神、气质,这种精神和气质的获得当然脱离不开作者的艺术技巧,但更与作者的艺术修养密切相关。人物画中的格调无非表现在下述几个方面:取材、章法和笔墨。其中最能体现人物画品格的是笔墨。传统国画的笔墨有自己的一套规范即程式,为后人研习提供了便捷,但是,如果一味依赖传统而无求新之意,便会落入前人窠臼。反过来,在求新之时,若无丰富的艺术积累,作品又会陷入肤浅。艺术家们既要遵循人物画传统精神和前人技巧,又要大胆创新,在这两者之间驰骋自己的才能。这就全是他们自己的胆识和智慧了。

新时代以来,不少有才能的艺术家在这方面艰苦探索,做出了成绩,夏亮熹就是其中一位。他的人物画给人突出印象是不落俗套,在传统的基础上通过观察研究,适当吸收其它画种的技巧,在人物画创造中自出新意。

夏亮熹作品的选材很专一,大多以古典人物的意趣和情怀为题,选材的同时也给他的艺术表现增加了难度。他要加入自己的艺术经营和构思,也不是“怎样画”,来获得画面效果,建立自己的艺术面貌。经过不断摸索,他认识到在“怎样画”中,最重要的是写意画必须写,而且写的是意不是形,在这方面他是下了很大功夫的,寻找到新的途径。在全面掌握笔墨交通的基础上,把结构与抒情叙事结合,并且在很大程度上弱化了素描对线条的表现的制约,而使人物画创作更具写意性,他的作品《佛法西来》、《东坡积学图》、《大江东去》、《千里共婵娟》等,都充分发挥了传统笔墨和线的写意性,将素描对笔墨的影响,降低到最低点。他的没骨技法也是值得一提的如《嫦娥》、《春江花月夜》、《乡中水》等作品中,在传统的泼墨、没骨等技法上创意出新,看起来深具魅力。

也许有人会问,夏亮熹描绘的人物画系列,是不是距离当下沸腾的时代太远,是不是缺少时代感?其实,正如本文前面所说,艺术反映时代变革,不仅仅体现在题材上,同时也表现于艺术语言。夏亮熹创新的人物语言本身,具有鲜明的时代特色。我们相信,夏亮熹在人物画创造上,还会取得更大的成绩,因为他有坚定的方向,有执著的追求,对人物画有独到的体悟。

夏亮熹几十年的艺术实践,印证了“学贵有悟”可谓是至理名言。

免责声明
隐私政策
用户协议
目录 22
0{{catalogNumber[index]}}. {{item.title}}
{{item.titl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