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季倦怠症

更新时间:2015-07-17 21:03

在医学上也称之为“夏季倦怠症”,是由于夏季气温升高后,人们的皮肤血管和毛孔扩张,血管口径随之变大,皮肤的血流量大大增加,供应大脑的血量就会相对减少,大脑就会自动进行保护性调整,减低兴奋性,人们就可因脑组织的自我抑制而产生困感睡意。另一方面,夏天人体的新陈代谢加快,耗氧量加大,大脑一时无法调节对氧的依赖性,结果是人体机能暂时不能适应环境而感到困乏疲倦。

简介

中医认为,夏季容易打瞌睡跟气候特点有关。中医学认为梅雨时期属长夏,是一个“湿气”当令的时节,而“湿邪”为患,令人胃口不好、头昏乏力、脾虚湿阻、容易疲劳发困。另外,夏季在五行中又为“火”。火性炎上,扰动心神,易心神不宁、烦躁不安,影响夜间睡眠,白天也易表现为困倦、无力、易瞌睡。应对这种症状,一是休息好,二是吃好。

预防调理

夏天频繁打瞌睡势必给工作和学习造成困扰,如何解决这一矛盾呢?专家建议不妨从清补着手。

专家建议,解决夏季容易打瞌睡的问题,从“清补”着手,具体做法:

调补胃口

在长夏或夏季时常打瞌睡是因脾虚湿阻引起的,所以饮食方面,食用米仁绿豆汤、山药米仁粥等,起到健脾化湿开胃的作用;中成药方面有藿香正气胶囊、纯阳正气丸、玉枢丹等;中草药如藿香、佩兰、菖蒲、砂仁、蔻仁、扁豆、荷叶、菊花、决明子、莲子等,可清热化湿。胃口有了,饮食摄入增加,精神倍增,就不容易打瞌睡了。

补充营养

夏季人体新陈代谢加快,能量消耗增加,加之因胃口不佳而摄入减少,营养就相对不足,所以补充足够的营养物质,使人体兴奋性增加,能够提升精神面貌,对夏季打瞌睡也有一定的改善作用。尤其是老年人,是体乏的主要人群,容易疲劳,补充营养更是必须。但是夏季的“补”,应以清补为宜,饮食清淡,少油腻,多吃瓜果蔬菜,比如冬瓜、西瓜、番茄等。

适当补睡

夏天日长夜短,睡眠规律通常都是晚睡早起,睡眠时间相对减少,中午睡个午觉是适当的补充,我们的体会是“午睡一刻钟,夜补一小时”。但是午睡时间也不宜过长,一般半小时为宜。因为白天睡得时间过长的话,晚上就会睡不着,造成不良循环,影响健康。有些人即使午睡了较长时间,午后仍频频打瞌睡,就要细查原因了,可能是夜间缺乏睡眠或睡眠状况不佳引起的,应先从根本原因着手,解决夜间睡眠的问题后,白天的瞌睡问题也就迎刃而解了。

需要提醒的是,有些老年人及少数中青年晚上睡眠正常,白天还是不停打瞌睡的话,应该到医院仔细检查,是否由器质性疾病引起,以免延误治疗。

增加暖色调

研究表明,如果你的周围被一些阴暗的颜色围着,也会使你疲劳和消沉。夏季,不妨在你周围增加黄色、橘黄色,尤其是红色等暖色物品。

睡好子午觉

中医认为,子时(夜间11时至凌晨1时)和午时(白天11时至13时)是一天温度变化最大的时间,此时需要适当休息。而夏季午睡,不仅有利于体能恢复,还会令人神清气爽、精力充沛。但午睡30分钟左右即可,时间太长反而更加疲惫。

按摩三穴位

古方中医专家建议,暑困可以通过按压百会穴、太阳穴、风池穴的方法进行“自醒”。百会穴位于头顶正中的最高点,按摩这里可以提神醒脑、升举阳气。做时用双手拇指或食指叠按于穴位,缓缓用力,有酸胀感为宜,持续30秒,可反复做5次。按摩太阳穴、风池穴,亦有异曲同工之妙。

做做小运动

办公室人群易久坐,整个人除了脑子之外只有手指头在动,看似休息,实际上身体和大脑早已缺氧了。这时,深蹲、蛙跳、靠墙“罚站”、伸展等小运动,会带给你一些兴奋感,进而唤醒头脑。

冷水洗洗脸

出现困意时,可用冷水洗脸,刺激神经。如果特别困,用手指沾水洗头发和后颈,可增加头脑的供血量。此外,随身备个喷雾水瓶也是不错的选择,既能补水,又可提神。

免责声明
隐私政策
用户协议
目录 22
0{{catalogNumber[index]}}. {{item.title}}
{{item.titl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