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山高隐图

更新时间:2024-06-07 20:51

《夏山高隐图》是元代画家王蒙创作的一幅设色绢本画,现收藏于北京故宫博物院。

画作内容

此图画重山峻岭,瀑布孤悬。下方房舍两区,右侧屋内高士手持羽扇踞坐榻上,童子捧盘侍奉左右,屋外一童子正在调鹤,庭前草树丛密,山溪流淌,横卧溪上的小桥将两处屋舍连接。左侧屋内一妇人正在劳作,庭中小犬静卧,呈现出一派静谧清幽的意境。林间小路上,一着官服之人捧敕而来,似征召高士的使者,抑或是奉敕祭山的官员。中部山路曲折,溪水潺潺,观舍隐现于松荫林木之间。上部山峦叠起,瀑布飞泻。右上自题:“夏山高隐,至正二十五年四月十七日,黄鹤山人王蒙为彦明征士画于吴门之寓舍。”

创作背景

按至正二十五年为1365年,王蒙时年57岁。此时正是其创作的高峰期,这一时期他画有大量以隐居为题材的作品,此即其中最具代表性的一幅。此图为彦明征士而作。元代以“彦明”为字者甚多,经考察推测,唯至正年间为华亭县尹的张德昭有较大可能是此图的受画人。此图作于吴门之寓舍,或为二人同游苏州而有是作。

艺术鉴赏

主题

处于元初至元末的画家,对“隐逸”之说有着天然的亲和力。众多文人画家都对“隐逸”非常有兴趣,它是特定的士大夫阶级的专利。士大夫自身既以它为炫耀自诩,社会各阶层似乎也对之景行仰止,审美趣味唯士大夫是从。这种士气落脚到画面形式中来, 就有了画之隐。该画以隐居生涯、佳山秀水的环境为描绘对象,大富大贵的人物画或栩栩如生的鞍马走兽禽鸟等退居其次。该画就是在追求“隐逸”境界而创作的。

技法

《夏山高隐图》技巧水墨清华,笔法自如,不取勾勒精细,但求皴法节律的自然展开。该图采用兼工带写的笔法,山峦用解索皴,浓墨点苔,秀润明净;树木钩染得当,叶用积墨法与勾叶法相结合画叶,刻划精细,墨气淳厚;构图繁密,层叠相加,但安排的有条不紊,进退揖让极有法度,望之郁然深秀。全幅气势恢宏,秀润可爱,画家通过对墨色的把握,对水份的控制,使画面层次分明,突出了南方山水所特有的明秀清润的韵致。缜密的构图,高远与深远相结合的画面布置,营造出一个清谧静寂、可居可游的氛围。

后世影响

《夏山高隐图》对明清画坛影响很大,现代画家张大千还用浅绛画法临摹过《夏山高隐图》。

重要展览

2015年12月30日,该画在上海博物馆与北京故宫博物院联手推出的“书画经典——故宫博物院、上海博物馆中国古代书画藏品展”中展出。

作者简介

王蒙(1308—1385年),字叔明,号黄鹤山樵、香光居士,吴兴(今浙江湖州)人。赵孟頫外孙。曾作过元朝小官,元末弃官归隐黄鹤山(今浙江余杭县临平镇)。入明,曾任泰安知州,后因胡惟庸案牵连被捕,死于狱中。工诗文书法,善画山水,为“元四大家”之一。《明史》卷二八五有传。

免责声明
隐私政策
用户协议
目录 22
0{{catalogNumber[index]}}. {{item.title}}
{{item.titl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