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挽群

更新时间:2023-05-28 09:08

夏挽群,男,1946年10月出生,汉族,大专学历,中共党员。现任河南省民间文艺家协会副主席、秘书长。多年从事民间文艺的研究工作和组织工作,发表文艺作品30多万字,组织过多次全国有影响的大型活动,组织过多次全国有影响的大型活动,组织编辑出版了《中国河南民间故事集成》、《中国歌谣河南卷》等。2002年以来,为民间文化遗产抢救工程在河南的实施做了大量卓有成效的工作。

履历

在前不久揭晓的“中国民间文化守望者”人物评选活动中,中国民间文艺家协会副主席、河南省民间文化遗产抢救工程工作委员会副主任、河南省民间文艺家协会副主席夏挽群荣获“中国民间文化守望者特别奖”。在某种程度上,他就是河南民间文化遗产抢救的代言人,无论是在开会或是下乡调查,他都会借机宣传关于民间文化遗产抢救的理念,在河南110多个县,都有他为抢救民间文化留下的足迹,在河南民间文艺的百花园里有他结下的累累硕果。在他的不懈努力下,河南民间文化遗产抢救已引起省委、省政府主要领导高度重视,引起社会各个层面的广泛关注,越来越多的人开始投入到这项“功在当代、利在千秋”的伟业中去。对民间文化情有独钟夏挽群出生于南阳唐河县,少年时期在小县城度过的那些日子至今仍时时萦回在他的脑际:承载着岁月痕迹的四合院、会讲故事的雕花砖和木窗棂、外公中药柜上楷书的民谚、街角小店一排排锡壶里滚沸的黄酒、春节庙会上那令人心旌震荡的狂欢……

生平

这种对民族民间文化特有的眷恋和挚爱,仿佛是民族的图腾烙印在他的心灵上,仿佛是民间的灵性融化在他的血液里。夏挽群有一种意念、一种冲动:无论“全球化”、“现代化”的浪潮如何铺天盖地,我们都没有理由让祖先创造和传承下来的文化就此断裂;我们没有权力在一夜之间把民族千百年的记忆一下子抹掉,因为这涉及华夏文化的绵延赓续、民族文化共识基础的代代营建、未来文化的伟大再造、中国在世界多元文化中话语权的维护……

成就

夏挽群上山下乡,在全省各地穿梭。他不但主持编纂了记录河南民间文化的系列丛书,还举办了系列汇演和展出,参与了河南民间文化遗产抢救保护工程……这一切,都是为了让优秀的民间文化遗产得到传承、赓续。

荣誉

真诚换来真情

“如果没有夏挽群同志的诚意,我国木版年画的研究,将是不完整的。”河南省文联党组书记吴长忠曾感慨地说。

2003年,日本一个民间艺术考察团来河南考察。当时,负责接待工作的夏挽群,带领考察团成员,深入开封的很多地方,调查木版年画的历史、现状。经过几天的奔波,考察团返回郑州,在省文学院召开了中日民间文化座谈会。“我们日本东京博物馆,收藏了很多中国木版年画,其中包括开封朱仙镇的。”日本日中友好协会会长樋田直人和名古屋大学教授浅见泛的发言,引起了夏挽群的极大兴趣。

在这次会议以后,夏挽群多次向樋田直人和浅见泛进行沟通和磋商,他的诚意终于感动了这两名日本人,他们将收藏的1000余幅珍贵中国木版年画及部分古雕版无偿捐赠给河南省民间文化遗产抢救工程。

事业

在这篇文稿撰写之时,又一喜讯传来,夏挽群在豫北发现了一个传承了数百年的木版画产地。中国民协主席冯骤才看了这些木版画及古版之后,十分兴奋,认为其中的部分文字可以初步断定为消失已久的西夏文,而其本版画与已知的中国年画产地有很大差异。他认为这是一个重要发现,并且表示要在8月份亲自到豫北考察。

抢救民间文化遗产不遗余力

“我们的文化遗产再不抢救保护,就会丢掉我们的民族记忆。”夏挽群肩负着对民间文化遗产抢救的强烈责任感和使命感,组织并实施着对河南民间文化遗产抢救保护工作。中国民间文化遗产抢救工程发动伊始,河南率先响应,夏挽群所负责的河南省民协在民间文化遗产抢救保护理念的宣传与普及,河南省、市、县各级抢救工程领导组织机构的建立,重点抢救项目的实施等方面进行了大量卓有成效的工作。

评价

文字是保存文明的最有效最基本方式,我国社科类重点项目、被誉为中国传统文化“万里长城”的重大文化工程——“中国民族民间文化十大集成志书”, 河南省民协承担了其中的三套:中国民间故事集成、中国歌谣集成、中国谚语集成的河南卷,全省民间文艺工作者近万人参与这项工作,从省市到县乡村,全方位大规模进行搜集整理,形成6000万字的资料卷本,荣获文化部颁发的“全国十大文艺集成志书优秀成果奖”,夏挽群就是河南“三套集成”工作的重要领导者、组织者、实施者。

从1998年到2005年,他所负责的省民协,先后组织了6届“河南民间工艺美术博览会”,并多次出国展览;2003年至2005年先后举办了两届规模宏大、影响深远的“河南省民间艺术节”,还组织了“河南省端午节庆典”、“河南省濒危戏曲汇演”、“中原文化庙会”等大量活动。

面对许多民间文艺绝活濒临失传的现实,他抓紧组织实施民间文化杰出传承人调查认定和命名工作,在各市县进行调查申报的基础上,经专家认真评选,省文联审核、省委宣传部批准,以省委宣传部、省文联名义命名了河南首批民间文化杰出传承人76名。同时,用现代音像手段进行记录,完成《中国木版年画集成?朱仙镇卷》等8万字的文稿,1500余幅图片,专题片120分钟;《中国剪纸全集?豫西卷》,形成10万字的文稿、2000余幅图片。《中国民间泥彩塑集成》浚县和淮阳两个分卷的普查和保存也正在进行。

为了进行区域性保护,较大面积留存民间文化特色,他积极促成中国民协组织专家团多次到河南考察,命名了一批中国民间文艺之乡:开封朱仙镇为“中国木版年画之乡”;桐柏县为“盘古文化之乡”;汝南县为“中国梁祝之乡”;上蔡县为“中国重阳文化之乡”;泌阳县为“中国盘古圣地”;卫辉市为“中国国神文化之乡”。

省文联党组书记吴长忠说,夏挽群所做的这一切,对我省民间文化的发展和传承,起到了举足轻重的作用,河南人应该感谢他。

守望民间无怨无悔

为了使众多日趋衰微、濒临灭绝的民间艺术重放光彩,夏挽群带领他的伙伴深入田间地头与普通老百姓交朋友,搜集民间文化资源。年复一年,他走过多少铺满滚烫沙砾的山间小路,度过了多少个大雪飞扬的不眠之夜,没有人能够说得清楚。

品德

民间文化遗产浩繁无边,经费非常短缺,从事民间文化工作非常辛苦,为了节省费费用,使调查、研究、抢救民间文化资源的工作能够持续下去,他经常住最便宜的旅店,有时甚至睡在老百姓家里。夏挽群说,因为这是一种责任,也是一种爱,只有关心和爱护前人留下的这些财富,我们的语言化信息、文化记忆、民族精神传统才能传承下去。

同事们给他总结出“三个基本”:基本上每天早7点准时到办公室;基本上没有休过双休日;基本上没有休过节假日。这一切算不得惊世骇俗的事业,没有鲜花,没有掌声,但他却无怨无悔地走下去。

“如果用虚无主义的态度对待历史,对待民间文化,我们在未来将受到文化的惩罚。”夏挽群说,很多时候,他选择了默默无闻,自己所从事的事业,后人终究会明白。

夏挽群已经到了退休的年龄。问及今后的打算,他说:“我不会离开这个领域,这一辈子,都从事这个事业,直到生命的尽头。

因为这是我瞭望到的值得为之毕生奉献的人生目标,是我的生命的意义和皈依”。

风景这边独好

夏挽群以弘扬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繁荣民间文学艺术为己任,以高度的社会责任感、强烈的历史使命感、持之以恒的毅力、精密而缜密的策划,再加上学识、能力、勤谨和十二万分的热情,在一个艰难的领域成就了一片属于公众的天地,他卓有成效的工作赢得了各级的肯定和赞赏,2005年12月由中国民协组织的评比活动中,夏挽群及他所负责的省民间文艺家协会被中国民协分别评为德艺双馨工作者和优秀团体会员,并双列第一名;2006年3月,省委宣传部对省民协通令嘉奖;在2006年4月20日至22日召开的中国民间文艺家协会第七次全国代表大会上,夏挽群当选第七届中国民协副主席。在前不久揭晓的“中国民间文化守望者”评选活动中,夏挽群荣获“中国民间文化守望者特别奖”。

其他信息

面对这一切荣耀和光环,夏挽群淡然地说,成绩是全省民间文化工作者共同努力的结果,只是我幸运地成为了其中的一个符号,只有以更高的标准、更严的要求干好工作,才能无愧于历史,无愧于数千年的文化创造。

免责声明
隐私政策
用户协议
目录 22
0{{catalogNumber[index]}}. {{item.title}}
{{item.titl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