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新时间:2023-05-10 12:57
夏景如(1893~1974),女,山东寿光人,毕业于天津北洋女师范学堂。一生先后创办青岛私立圣功女子中、小学,天津私立圣功女中,1949年赴台,1963年在台湾复校,恢复圣功女中。
个人经历
夏景如(1893~1974),女,山东寿光人,毕业于天津北洋女师范学堂,曾任青岛方济格女子中学教员、校长,创办青岛私立圣功女子中、小学。天主教徒。
1914年,夏景如因青岛战事避乱津门,正赶上筹建圣功学校(今新华中学的前身),被邀为创办人之一,协同筹划;转年校董会推举夏景如继任校长。夏信仰天主教,但从未在师生中传过教。她的古汉语知识渊博,喜好古典诗词。尤其喜爱郑板桥的诗画,在其客厅挂有郑板桥诗画。她擅长讲《论语》《孟子》,讲起来眉飞色舞,津津有味。夏校长办事严谨,对教职员、学生要求十分严格,甚至有些严厉。电影皇后胡蝶1916年曾和堂妹胡珊(电影演员)在“圣功”就学。胡蝶在回忆录中说:“圣功学堂是天主教学校,校规很严,白衬衫,黑裙子,上课都得规规矩矩。”各班教室的屋门上都设有小窗户。上课时,夏校长经常在过道巡视,透过小窗口观察老师讲课与学生听课的情况。发现教师教学上有不认真之处,立即批评,进而申斥;发现学生上课不注意听讲,下课立即找来训斥。当时在“圣功”教书的老师都是小心翼翼,教不好课随时都有可能被解聘;学生则更怕校长,好比老鼠怕猫一样。
夏校长对工勤人员要求更严,校舍打扫得不干净要罚站。她对别人要求严,对自己要求也很严格。她虽是缠足,每天清晨要去检查晨操。她一心办教育,终身不嫁。在她的影响下,该校不少女教师也终身不嫁,个别人结婚也很晚。夏校长对师生要求很严,但同时又很关心,特别是对该校毕业留校的老师。抗战前,她曾两次利用假期,在北平颐和园租房子,组织教师携带家属分批分期去休假,每人半个月。
1939年,中学部高中为双轨制,初中为三轨制;共有学生550余人,再加上小学300余人,大有人满之患。为了解决校舍拥挤问题,夏景如和校董会多方募捐,还发动学生、家长募捐。当时发给每名学生一个募捐册子,拿到亲戚、朋友家,拿到大马路上去募捐,有时还搞义演,学生拿着戏票到处去“化缘”。1940年秋,圣功女中马场道陶园新校舍(今新华中学圣功楼)落成。这凝聚了夏景如校长和全校师生的心血。
1943年9月1日,波兰人海伦琴纳尔在西开天主教医院创办天津私立仁爱高级护士职业学校,夏景如担任董事长。
抗战胜利后,夏景如校长提议组织了圣功中小学新的校董会。1948年,夏景如校长当选为国民党政府立法委员赴南京,后去台湾。在台南市,夏景如又创办了圣功女中。如今,她创办的“圣功”犹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