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新时间:2022-01-06 08:06
外伞顶洲,又称外伞顶沙洲,是台湾西部沿海最大的沙洲,现存面积约有100馀公顷,因地形似伞得名。行政划分上属台湾县云林县口湖乡,现今大部分位于嘉义县东石乡外海附近。
主要形成原因为浊水溪的泥沙冲向河口处后,不断的往西南方向云林外海处经长年累月所成。但近年来河川兴建拦砂坝,使沙洲上的沙量减少中。
外伞顶洲原点位于台湾省云林县台西乡外海处。
1914年,日本人在此首次建立灯塔,惟沙洲地质因素使地基不稳,使用6年后即倒塌。
1984年资料中,退潮时的沙洲面积约有1000馀公顷,涨潮时约有200馀公顷,南北长为10馀公里,但此后
不断在缩小中。
外伞顶洲受到海浪、东北季风等影响,平均每年往西南方向漂移60至70公尺,被称为「漂流的领土」。
早期浊水溪有大量泥沙沈积在河口附近海域,经长年累月的波浪和海流的作用下,因此形成。1911年,日本人整治浊水溪及其它河域支流,输砂量因此锐减,不在有旺盛的沉积作用,即开始有侵蚀后退的趋势。学者研判,若不增设保固,未来「漂流的领土」即有可能将成为「消失的领土」。
塭港堆灯塔(外伞顶洲灯塔):此处海域沙洲多,船舶易搁浅,故设立。 不同于一般灯塔建筑结构,采钢架结构建立。从1914年以来,是台湾省所有灯塔中,重建次数最多次。
目前仅有一户自行搭建的「竹篙寮」,住着一对老夫妻。
门牌号码:台湾省云林县口湖乡蚶寮126之201号
外伞顶洲与东石、口湖间海域均为沙洲或湿地,有丰富的鸟类栖息处以及湿地的生物活动。
外伞顶洲及东石之间海域又称为「东石舄湖」,适于牡犡(蚵仔)养殖区,占全台产量的50%。
由东石的渔人码头搭观光渔船前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