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新时间:2023-08-06 16:33
天文学认为,人们身处的银河系是一个拥有数条主“螺旋臂”的漩涡星系,螺旋臂中包含大量恒星。人类所处的太阳系处于一条比较小的螺旋臂上,位于人马座螺旋臂和英仙座螺旋臂之间,该螺旋臂称为猎户座螺旋臂或猎户座突起(Spur)。这张NASA网站公布的示意图标注了“开普勒”号太空望远镜搜索太阳系外类地行星的范围。故太阳系外的星系被称为外太阳系。而外太阳系的行星是外太阳系行星
早在十九世纪便有天文学家声称发现外太阳系行星。1855年,在东印度公司马德拉斯天文台(Madras Observatory)工作的雅各(W. S. Jacob)发现蛇夫座70双星系统轨道异常,怀疑当中有类似行星的物体;1890年代,芝加哥大学及美国海军天文台(United States Naval Observatory)的汤玛斯·杰佛逊·杰克逊·希(Thomas Jefferson Jackson See)声称轨道异常证明该系统当中有一个公转周期为36年的黑暗物体,但福雷斯特· 雷·莫尔顿(Forest Ray Moulton)随即指出这样的系统极不稳定。在1950至1960年代,斯沃斯莫尔学院的彼得·范德(Peter van de Kamp)声称发现了绕著巴纳德星公转的行星。后来的天文学家普遍认为这些早期观测都是错误的。
加拿大天文学家布鲁斯·坎贝尔(Bruce Campbell)等人在1988年的结果是首次获得随后观测确认的发现,他们利用视向速度法发现围绕仙王座 γ(少卫增八)的行星;然而因为当年技术条件所限,包括发现者本身的天文学界都对结果有所保留。也有人怀疑这些其实是质量介乎于行星和恒星之间的棕矮星。
随后不少观测支持仙王座γ拥有行星,但亦有研究显示相反的证据。最终到了2003年运用改进了的观测技术方能证实。
1991年,安德鲁·林恩(Andrew Lyne)等人声称运用脉冲星计时法发现了一个围绕PSR 1829-10的脉冲星行星。虽然结果受到注目,但林恩及其研究队伍很快便撤回结果。
1993年,波兰天文学家阿莱克桑德·沃尔兹森(Aleksander Wolszczan)及戴尔·弗雷(Dale Frail)宣布发现一个围绕PSR 1257+12的脉冲星行星。这项发现迅速被确认,普遍认为这是首次对系外行星的确认。这些系外行星相信是由超新星的残余物所构成,或是巨型气体行星的固体核心被超新星抛出所形成。
1995年10月6日,日内瓦大学(University of Geneva)的米歇尔·麦耶(Michel Mayor)及戴狄尔·魁若兹(Didier Queloz)宣布首次发现一颗普通主序星(飞马座51)的行星,这发现开展了当代的系外行星发现。先进的科技,特别是高解像度的光谱学,大大加速了新系外行星的发现。这些新发展让天文学家可以凭行星对母星的重力影响间接侦测到系外行星的存在,亦有行星因为经过母星前面导致母星光度减弱而被发现。
截至2006年10月2日,人类一共发现了210个系外行星,包括一些在1980年代后期已被发现,却在后期才被证实的,当中很多都是由杰弗里·马西(Geoffrey Marcy)的队伍在加利福尼亚大学的利克天文台(Lick Observatory)和凯克天文台(Keck Observatory)发现。现已发现了二十个拥有超过一个行星的星系,最早发现的一个为仙女座υ行星系统;另外亦有四个行星围绕两个脉冲星的情况。经红外线观测恒星盘亦显示在一些行星系统中也存在著数以百万计的彗星。
一颗最新被发现的系外气态巨行星被进行了直接成像。这颗系外行星距离地球约300光年,对这样的目标进行直接成像是极其困难的,这或许也是迄今进行直接成像的质量最小的系外天体
2013年6月3日,欧洲南方天文台发布了一张成像清晰的照片,拍摄的目标是围绕一颗年轻恒星(HD 95086)运行的气态巨行星(编号为HD 95086 b),照片是通过红外波段拍摄的。在图像中中央恒星的光线被遮挡以便显现出行星体的亮光。系外行星HD 95086 b是借由欧洲南方天文台的甚大望远镜拍摄到直接图像的。基于这颗系外行星的亮度,科学家们估算认为其质量大约仅有木星的4~5倍
这颗恒星和围绕它运行的行星被置于南天船底座的星空背景之中进行了展示。这颗系外行星围绕其恒星运行的距离大约为海王星到太阳距离的两倍,或者地球到太阳距离的56倍。
钻石行星看上去表面散布钻石,实际上为岩石行星。钻石行星的表面上不存在水源,主要组成成分是碳(石墨和钻石)、铁、碳化硅以及未定的硅酸盐。
2011年8月,澳大利亚天文学家发现一颗钻石行星。2012年10月美、法科学家宣布在巨蟹座星群中发现1颗表面散布钻石的行星55 Cancri e这是首颗被发现的围绕类似太阳的恒星运行的钻石行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