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新时间:2024-07-30 13:31
多发性抽搐症,中医病名。又称抽动—秽语综合征。其临床特征为慢性、波动性、多发性运动肌快速抽搐,并伴有不自主发声和语言障碍。本病以肢体抽掣及喉中发出怪声或口出秽语为主要临床表现,起病在2~12岁之间,男孩发病率较女孩约高3倍。
多发性抽搐症又称抽动—秽语综合征。其临床特征为慢性、波动性、多发性运动肌快速抽搐,并伴有不自主发声和语言障碍。本病以肢体抽掣及喉中发出怪声或口出秽语为主要临床表现。
“抽动——秽语综合征”又称“多发性抽动症”、“进行性抽搐”,“冲动性肌痉挛”等。也是临床较为常见的儿童行为障碍综合征,以面部、四肢、躯干部肌肉不自主抽动伴喉部异常发音及猥秽语言为特征的综合症候群。特征是患儿频繁挤眼、皱眉、皱鼻子、撅嘴等;继之耸肩、摇头、扭颈、喉中不自主发出异常声音,似清嗓子或干咳声。
多发性抽搐症的病因是多方面的,与先天禀赋不足、产伤、窒息、感受外邪、情志失调等因素有关,多由五志过极,风痰内蕴而引发。病位主要在肝,与心、脾、肾密切相关。
1、气郁化火
肝主疏泄,性喜条达,若情志失调,五脏失和,则气机不畅,郁久化火,引动肝风,上扰清窍,则见皱眉眨眼,张口歪嘴,摇头耸肩,口出异声秽语。气郁化火,耗伤阴精,肝血不足,筋脉失养,虚风内动,故伸头缩脑,肢体颤动。
2、脾虚痰聚
禀赋不足或病后失养,损伤脾胃,脾虚不运,水湿潴留,聚液成痰。痰气互结,壅塞胸中,心神被蒙,则胸闷易怒,脾气乖戾,喉发怪声;脾主肌肉四肢,脾虚则肝旺,肝风挟痰上扰走窜,头项四肢肌肉抽动。
3、阴虚风动
素体真阴不足,或热病伤阴,或肝病及肾,肾阴虚亏,水不涵木,虚风内动,故头摇肢搐。阴虚则火旺,木火刑金,肺阴受损,故喉发异声。
1、起病年龄在2~12岁,可有疾病后及情志失调的诱因或有家族史。
2、不自主的眼、面、颈、肩及上下肢肌肉快速收缩,以固定方式重复出现,无节律性,入睡后消失。抽动时,可出现异常的声音,如咯咯、咳声、呻吟声或粗言秽语。
3、抽动能受意志遏制,可暂时不发作。
4、病状呈慢性过程,但病程呈明显波动性。
5、实验室检查多无特殊异常,脑电图正常或非特异性异常。智力测试基本正常。
1、风湿性舞蹈病 6岁以后多见,女孩居多,是风湿热主要表现之一。表现为四肢较大幅度的无目的而不规则的舞蹈样动作,生活经常不能自理,常伴肌力及肌张力减低,并可有风湿热其他症状。
2、肌阵挛 肌阵挛是癫痫中的一个类型,往往是一组肌群突然抽动,病儿可表现突然的前倾和后倒,肢体或屈或伸。
3、习惯性抽搐 4~6岁多见。往往只有一组肌肉抽搐,如眨眼、皱眉、龇牙或咳嗽。发病前常有某些诱因,此症一般较轻,预后较好。但此症与多发性抽搐症并无严格的界限,有些病儿能发展为多发性抽搐症。
本病以八纲辨证为主,重在辨阴阳虚实。其标在风火痰湿,其本在肝、脾、肾三脏,尤以肝最为密切。
治疗以平肝熄风为基本原则。气郁化火者,宜清肝泻火,息风镇惊;脾虚痰聚者,宜健脾化痰、平肝熄风;阴虚风动者,宜滋阴潜阳、柔肝熄风。
1、气郁化火证
证候:面红耳赤,烦躁易怒,皱眉眨眼,张口歪嘴,摇头耸肩,发作频繁,抽动有力,口出异声秽语,大便秘结,小便短赤,舌红苔黄,脉弦数。
治法:清肝泻火,熄风镇惊。
方药:清肝达郁汤加减。
常用药:栀子、菊花、牡丹皮、柴胡、薄荷、钩藤、白芍、蝉蜕、茯苓、甘草。
2、脾虚痰滞证
证候:面黄体瘦,精神不振,胸闷作咳,喉中声响,皱眉眨眼,嘴角抽动,肢体动摇,发作无常,脾气乖戾,夜睡不安,纳少厌食,舌质淡,苔白或腻,脉沉滑或沉缓。
治法:健脾化痰,平肝熄风。
方药:十味温胆汤加减。
常用药:党参、茯苓、陈皮、半夏、枳实、枣仁、白芍、石决明、甘草。
3、阴虚风动证
证候:形体消瘦,两颧潮红,五心烦热,性情急躁,口出秽语,挤眉眨眼,耸肩摇头,肢体震颤,睡眠不宁,大便干结,舌质红绛,舌苔光剥,脉细数。
治法:滋阴潜阳,柔肝熄风。
方药:大定风珠加减。
常用药:龟板、鳖甲、生牡蛎、生地黄、阿胶、鸡子黄、麦冬、麻仁、白芍、甘草。
推拿疗法
推脾土,揉脾土,揉五指节,运内八卦,分阴阳,推上三关,揉涌泉、足三里。
针灸治疗
体针 主穴:太冲、风池、百会。配穴:印堂、迎香、四白、地仓、内关、丰隆、神门。
预防
1、 平时重视儿童的心理状态,保证儿童有规律性的生活,培养良好的生活习惯。
2、 不过食辛辣食物或刺激性饮料。
护理
1、关爱患儿,耐心讲清病情,给予安慰鼓励。
2、饮食宜清淡。
3、注意休息,不要长时间看电视、玩电脑、游戏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