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新时间:2024-07-01 11:35
多核心理论认为大城市不是围绕单一核心发展起来的,而是围绕几个核心形成中心商业区、批发商业和轻工业区、重工业区、住宅区和近郊区,以及相对独立的卫星城镇等各种功能中心,并由它们共同组成城市地域。为城市内部地域结构3个基本理论之一。
多核心理论最先由麦角齐1933年提出,后来哈里斯(C.D.Harris)和马尔曼(E.L.Ullman)于1945年加以发展。该理论强调,城市土地利用过程中并非只形成一个商业中心区,而会出现多个商业中心,并且其中一个主要商业区为城市的主要核心,其余为次核心。这些中心不断地发挥成长中心的作用,直到城市的中间地带完全被扩充为止。而在城市化过程中。随着城市规模的扩大,新的中心又会产生。
哈里斯和马尔曼指出,城市中心的数目多少及其功能,因城市规模大小而不同。中心商业区是最主要的核心,另外还有工业中心、批发中心、外围地区的零售中心、大学聚集中心以及近郊的社区中心等。并进一步指出形成城市多中心的因素有4个:
第一,某些活动需要彼此接近,而产生相对依赖性。
第二,某些活动互补互利,自然集聚。
第三,某些活动因必须利用铁路等货运设施,且产生对其他使用有害的极大交通员,因此就排斥其他使用而自己集聚在一起。
第四,高地价、高房租吸引较高级的使用,而排斥较低品质的使用。
多核心理论仍然基于地租地价理论,支付租金能力高的产业位于城市中心部位,其余是批发业和工业以及高密度的住宅区。多核心理论没有假设城区内土地是均质的,所以各土地利用功能区的布局无一定顺序,功能区面积大小也不一样,空间布局具有较大的弹性,尤其是那些由几个小市镇扩展合并而成长起来的城市。另外,该理论仅涉及城市地域发展的多元结构及地域分化中各种职能的结合作用,对多枝心间的职能联系和不同等级的核心在城市总体发展中的地位重视不够,故不足以解释城市内部的结构形态。
哈里斯和马尔曼提出的多核心模式图:
1、中心商务区(CBD)
位于城市内交通最便利的地方,但它不一定处于城市的几何中心,商品零售业、办公机构与行政机关靠近CBD。
2.批发业和轻工业地区
靠近市外交通机构的焦点,集中在铁道沿线,与中心商务地区毗邻。
3.重工业地区
由于这个地区需要广大的场地和发达的交通机构,所以位于建成区的边缘地区,或原来建成区的周边地区。
4.住宅地区
高收入住宅地区位于排水良好的高地,又远离噪音、污染及铁道。低收人住宅地区位于工厂及铁道附近,同时,低收入者进入市中心地区古老的住宅地区。
5.小核心地区。
文化中心(如大学)、公园和运动场周围能形成高收入住宅地区。有时卫星商业区及小的工业地区也构成住宅地区的中心。
6.近郊地区及卫星城市
在近郊能形成住宅地区和工业地区。由于汽车和近郊交通设施的发达,郊区化不断拓展。卫星城市脱离中心城市,由于通勤者少,与近郊有区别。
综上所述,在美国各城市中心商务地区多个核心发达,形成若干个有特色的地区。哈里斯和厄尔曼显示的土地利用类型,仅仅表示一个实例,由于核心的数量和位置是历史发展的结果,所以每个城市不同。同心圆模式、扇形模式、多核心模式不是相反的模式。后两个模式可以看作为是修正同心圆的模式。这三种模式的主要差异就是在成长过程中,其核心是一个还是多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