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新时间:2024-01-12 18:48
多罗那他(1575~1634年,又译“打那拉达”) ,名为班玛色觉多吉,法号多罗那他,明代藏传佛教觉囊派高僧、史学家兼梵语学家,觉囊寺第二十八任住持。曾至外蒙古宣教,死后转世土谢图汗部家,为哲布尊丹巴转世传承系统奠基人。
多罗那他出生于卫藏交界处喀热琼尊地方一个佛学译师家庭。1583年在觉囊寺出家为僧,受沙弥戒,取法名“贡噶宁波”。1596年取名“多罗那他”,意为“救度怙主”。1604年受比丘戒。
万历三十六年(1608年),多罗那他根据印度僧人口述资料撰写《印度佛教史》。万历四十二年(1614年),在后藏地方首领藏巴汗父子支持下,在拉孜县建成达丹彭措林,聚众授徒,弘传觉囊派教法。同年,应蒙古喀尔喀部之邀,前往蒙古传教弘法,四世达赖赐以“大慈迈达里呼图克图”名号。
多罗那他在蒙古以库伦(今乌兰巴托)为中心传教20余年,兴建佛教寺院,受到蒙古各部王公及民众信奉和供养,被尊为哲布尊丹巴,藏语意为“尊贵的圣人”。清康熙三十三年(1694)第一世哲布尊丹巴被清廷册封为“呼图克图大喇嘛”,成为外蒙古地区佛教首领。
多罗那他著有很多宗教、历史、文学著作,包括《佛百业》、《印度佛教史》以及各大班智达传记多部。显教经典注释方面有《般若波罗蜜多心经释》、《普贤经释》等,大乘中观他空见与教派方面多部,《时轮》、《胜乐》、《集密》、《大威德》等密乘续部仪轨著作多部;《时轮》、《胜乐》、《集密》生圆二次第法注释等密乘经典注释方面多部,以及《佛陀赞》、《资粮》、《祈愿》等总共十四包,收成全集。其代表作是《印度佛教史》,全书分44章,约10余万言,以讲述印度佛教晚期历史而闻名于世。因印度缺乏有关历史文献记载,该书成为研究印度佛教历史的重要资料,影响广泛,一向受到国际学术界的重视,国内有藏、汉两种文字的版本,并已被译成俄文、德文、英文和日文等多种文字。
多罗那他以翔实的资料、实事求是的分析方法对古代印度历史上的一系列关键事件和历史人物作了详略得当的介绍和评述。
其他作品包括《般若波罗蜜多心经释》《普贤经释》《密宗大成就者奇传》等。
多罗那他把中观分为四个层次:一、共通中观;二、大中观;三、中观不共义;四、秘密义。
(一)共通中观只承认缘起性空,胜义世俗皆无自性空,佛护、清辩、解脱军、静命皆属这一观点,他们说中转法轮后宣说之《般若经》等为了义经。龙树为解释经义著《中观理聚》等论成为中观派的最大权威。末转法轮各经都是不了义经。共通中观唯主“空”义,后来发展成为应成派则主张诸法自性皆空,唯名言安立而有,胜义世俗一切皆空的“毕竟空”论。
(二)大中观主胜义有的他空见,觉囊派自认在藏就是他们的这一派,大中观的根据的经典方面有:《如来藏经》、《大法鼓经》、《央掘魔罗经》、《胜鬘经》、《妙臂请问经》、《大般涅经》、《宝云经》等究竟了义诸经。阐释经义的有:弥勒、无著、世亲等的著述。弥勒在《现观庄严论》里略提他空之义。在《经庄严论》、《辨中边论》、《辨法性论》等中作了详细解释,在《宝性论》中更详细为决择他空之义。依觉囊派说,龙树亦说他空见,他在理聚论中为除常边,成立为空,在赞聚论中为除断边,成立为有。如《法界赞》中亦提出胜义不空的中观了义思想。陈那、安慧更发展了这种思想。从上述经典来看不仅宣说有唯识理论,并提出了法界真性,如来藏,不生不灭等,且是开创了中观了义之宗。
龙树、无著的他空思想传入西藏由素·噶瓦多吉译师和赞喀布齐等人所翻译,觉囊派先辈所继承,到了笃补巴时则更为发扬光大。
(三)中观不共义,提出了如来藏,指明此即佛性,一切众生皆具。这佛性就是指常,乐,我、净、正、真、善。又说此为法身。
(四)中观秘密义,提出佛本具有身智一切德相,并提出了“法界”、“法身”这些概念。法界不是一般概念所说的空,它是出生一切法之界,尤其是胜义法界指的是一切涅功德之所依。法身说明此为佛之身、智万法之所依。皆为胜义有。染法空了,净法不空,此本根不变,因它为胜义智慧善品之根,属胜义有。自认为这就是究竟的了义大中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