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耶

更新时间:2024-06-10 18:39

多耶,广西壮族自治区柳州市三江侗族自治县传统舞蹈,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之一。

历史渊源

多耶,真正产生的年代要比宋代早得多,在宋代已盛行。

多耶历史悠久,起源于侗族先民的生产劳动。原始的侗族祖先因地理环境因素,主要是从事渔猎劳动兼以养殖和简单的农耕,生产力十分低下。为了征服自然和发展生产,人们逐步认识到集体力量比个体力量要强大得多,于是侗族祖先创造了一种反映集体劳动生活的歌舞—“耶”。进行此项活动时称“多耶”,汉意称“踩歌堂”,因歌唱时多用衬词“耶”人们便习惯地把“耶”作为此歌舞形式的名称。

据宋代陆游的《老学庵笔记》记载:“辰、沅、靖等蛮,仡伶⋯农隙时,至一二百人为曹,手相握而歌”。“辰”“沅”“靖”指现湘西南的黔阳、会同、新晃、通道、城步和黔东南的锦屏、天柱、黎平等,是现侗族最集中的地区。“仡伶”是侗族自称的音译,“至一二百人为曹,手相握而歌”就是宋代“多耶”场景的真实写照。随着社会的变迁和发展,北侗地区“多耶”活动已消失,但南侗地区仍然久唱不衰。

舞蹈特色

内容分类

多耶可分两大类:第一类为《耶堂》,属于祭祀性的歌舞;第二类为《耶铺》,属于自娱性的歌舞。

“耶”的内容较多:“耶萨”(即“祖母耶歌”),在春节祭萨时演唱;“耶父母”(即“父母耶歌”)、“耶务本”(即“侗书耶歌”)、“耶索坐”(即“星宿耶歌”)、“耶花”(即“爱情耶歌”)、“耶见崩”(即“争取平等耶歌”)、“耶短”(即“猜谜或问答耶歌”)、“耶斜散”(即“散场耶歌”)在举行“月也”活动时男女对唱;“耶铺”(即“祝贺耶歌”)在庆贺典礼中演唱。

表演形式

“多耶”是“月也”(即寨与寨之间集体访问作客)的主要项目之一。唱时年轻人男女分队,列成圆圈,女队手牵手,男队手攀肩,边唱边摇晃而舞。女队先唱三支,男队还三支,步女队歌韵歌意。每三支一套,对唱一、二十套,最后唱结尾歌而结束。祭萨(侗寨女保护神)时,以及鼓楼、风雨桥等建筑物建成时,也以多耶祝祷或祝贺。

动作队型

“多耶”的舞蹈动作以及队型的变化都较为简单。

1.众人手牵手围成一圆圈,面均朝里,双手同时前后摆动,脚朝身体左右方向移动。如围圈向右方向移动,先出右脚,双手甩向面朝的方向,左脚移动时,双手甩向身后方向,一拍一步。

2.在男女两组歌队和耶队“多耶”时,女队牵手围成里圈,男牵手或只手搭肩围成外圈,两圈可以同向移动也可以反向而行。

演唱程序

按照侗家人的习惯,“多耶”应根据内容按套路进行演唱耶堂、背耶程序。

耶堂程序

耶堂程序主要反映了侗乡人以人间相互的友好关系,以及对美好生活的祝愿。

1.耶老堂(“老堂”汉译“进堂”):传统的文化生活,世俗、婚俗习惯。

2.耶步萨(“步”汉译“称赞”或“赞颂”):赞颂“萨”的功德,祈求“萨”的保佑。

3.耶步生(“生”汉译“村”“寨”):称赞村寨风水好。

4.耶步云(“云”汉译“人”):称赞全村男女老少。

5.耶步够能(“够”“能”汉译“粮”“水”):称赞五谷封登,六畜兴旺。

6.耶散堂(“散”汉译“结束”):祝愿、祝福、来年相见。

背耶程序

背耶程序在实际演唱中可适当增减部分内容。“背耶”文娱之意色彩较浓,从内容形式上侧面地反映了侗家人的爱情、道德、伦理观念。

1.耶老堂(“老堂”汉译“进堂”):传统的文化生活,世俗、婚俗习惯。

2.耶开(“开”同汉意)也称“耶步”(“步”汉译“称赞”或“赞颂):赞颂“萨”的功德,祈求“萨”的保佑。赞颂侗家孝敬父母、尊老爱幼、和睦相处的美德。

3.耶花(“花”同汉意、喻指“姑娘”):唱词多是赞叹女性的青春美丽而短暂,以及讲述封建礼教中女性的社会地位以及男婚女嫁的悲欢离合。

4.耶晚(“晚”同汉意):美好的夜晚让我们尽情地歌唱。

5.耶体银(“体银”汉译“代替银子”,喻指珍贵):有缘相识,相互珍惜。

6.耶集剃(“集剃”汉译“结为夫妻”):希望我们能结为夫妻,百头到老。

7.耶放少(“放少”汉译“离婚”)。

8.耶吊(“吊”汉译“骂”):遣责对方感情转移太快,对爱情不专一。

9.耶伦(“伦”汉译“结尾”或“结束”):今晚我们所唱的一切均不现实,请你不要把它放在心上,让我们次年再相见。

服装特征

多耶的女子服饰用靛青色土布制成的无领斜襟上衣和百褶裙,内衬绣花肚兜,扎绑腿。头发盘于头顶成髻,插银簪,缠银珠串,再扎一条白布头带。同时,佩戴银手镯、银耳环和多层银项圈,背后还垂有系肚兜的银制饰物。起舞时,百褶裙轻轻飘动,红肚兜忽隐忽现,各种银饰随之起伏闪动,充分显示出侗族妇女的特有风韵。

多耶的男子服饰则穿生活便服,土布包头,对襟上衣,中式裤。

曲调特征

“耶”的曲调,男女不同,各地有异。在侗语南部方言区,女队二声部合唱(也有一声部),拉腔较长,有的地方每句都重复唱一次,有的地方只重复唱句尾三字。而男队只一个声部,由“桑耶”(即耶歌师、耶歌头)领唱一句,众人重复句尾三字或重复整句。多有“呀哕耶,呀哕嗨”等衬音。

传承保护

传承价值

多耶在侗族人民经过数千年的历史文化积累中,积累着丰厚的文化知识,在侗族先民所处的没有文字的时期,“多耶”起到了传述侗族历史、传承侗族文化的作用。因此多耶具有一定的知识传承的功能。

多耶作为非语言文字的人体动态民俗文化现象,以歌舞形式成为了维系侗族人民繁衍、生存、发展的纽带。多耶的地位是不可代替的,它是侗族人民不可缺少的艺术文化生活,和侗族人民的日常生活紧紧联系在一起。多耶与侗族人民的生活密切相关,并随着侗族族群的变迁而不断发展。多耶是侗民最喜欢的集体式歌舞,已成为侗族人民最基本的节气、生产、祭祀、婚丧等习俗中不可缺少的部分,代表了侗民族节庆文化符号,是侗族人民民俗文化的精神支柱。

传承状况

由于现交通的发达,人们与外界的交往日益增多,外来的文化大量涌入,打开了长期闭塞的侗寨,人们的视野突然开阔,思维能力、生活方式、娱乐内容、审美趣味都发生了较大的变化。多耶作为反映民族意识的体育与舞蹈文化也随之发生了较大变化。由于封闭地域的打破、文化的交融、环境的改变,多耶经过了娱神、娱己、娱人的发展过程,由淡化祭祀的内容,到保留形式部分,最后其形式也难免被淘汰而被那些与时代同步,与人们生活、心理贴近的新的舞蹈与健身内容所替代。

2024年6月8日,广西壮族自治区三江侗族自治县林溪镇程阳八寨景区举行“‘粽’是对你‘侗’情”系列民俗活动,人们欢跳多耶。

传承人物

杨玉仁,男,侗族,1954年2月出生,广西第七批自治区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多耶代表性传承人。

吴全交,女,侗族,1967年7月出生,广西第七批自治区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多耶代表性传承人。

保护措施

2021年5月24日,《第五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公布,三江侗族自治县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与发展中心获得多耶项目的单位保护资格。

2023年10月31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保护单位名单》公布,《多耶》项目原保护单位存在单位性质、机构等方面重大变化,不具备保护单位基本条件等情况,重新认定保护单位为三江侗族自治县文化馆(三江侗族自治县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与发展中心)。

社会影响

主要活动

2016年11月12日,第十三届中国(柳州·三江)侗族多耶节在三江侗族自治县举行。

2021年10月28日,广西三江侗族自治县举行第十八届中国侗族多耶节暨第六届侗族多耶大赛。

文化轶事

民间传说

相传很早以前,侗族有一个名叫金比的人外出经商。一天,他偶然来到神仙居住的地方,看见仙人们正在举行一个盛大的歌舞集会,其音乐、舞姿、服饰,看得他眼花镣乱,忘乎所以。他就这样如痴如醉的看了三天,方才依依不舍的离去。回得家来,殊不知人间已整整过去了三个年头。家人和乡亲们看见三年沓无音信的金比突然归来,纷纷向他询问在外乡的经历。听了金比详细的讲述了他在仙境见闻,乡亲们惊喜不已,当即商议决定公推族中富有声望的老人(侗族的相金,相银、苗族的公谢为代表),携带了珍贵的宝物,结伴前往天上买歌。三人肩负乡亲们的重托,历尽千难完险,终于达到了目的。自此以后,每逢春节期间,侗族就开始有“踩歌堂”的活动了。

免责声明
隐私政策
用户协议
目录 22
0{{catalogNumber[index]}}. {{item.title}}
{{item.titl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