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新时间:2024-10-08 16:10
体长,稍侧扁,背稍隆起,腹部圆。头短,吻钝,口下位,横裂,口角伸至头腹面的侧缘。下颌边缘具锐利角质;须2对,上颌须极细小,口角须也很短。背鳍无硬刺,外缘稍内凹。胸部鳞片较小,埋于皮下。体背黑褐色,腹部灰白。体侧每个鳞片的基部具有新月形黑斑,背鳍和尾鳍灰黑色,其它各鳍灰黄色,外缘金黄色,背鳍和臀鳍都有一条桔红色斑纹。
背鳍条3,8;臀鳍条3,5;胸鳍条1,17;腹鳍条1,8;侧线鳞51-55;下咽齿3行,1·3·5-5·3·1;鳃耙外侧25-27。体长为体高的3.8-4.4倍,为头长的4.6-5.1倍,为尾柄长的5.1-5.3倍,为尾柄高的9.0-10.0倍。头长为吻长的2.5-2.8倍,为口定的2.7-2.8倍,为眼径的4.6-5.4倍,为眼间距的2.3-2.5倍。体长,腹部圆,尾柄细长。吻短而钝圆。口宽,下位,横裂。下颌具角质。上唇薄而光滑,与吻皮有一深沟相隔。唇后沟仅在口角处。须2对,吻须短,颌须较长。鳃膜与峡部相连。背鳍刺软,其起点至吻端较至尾鳍基的距离为近。腹鳍基部外侧各有2个大的胶鳞。肛门紧接臀鳍起点。鳔2室。腹腔膜灰白色。体背部青黑色,腹部白色。
栖息在河道为砾石底质,水清澈低温,流速较大,海拔高程为300-1500米的河流中,常借助河道中溶岩裂缝与溶洞的泉水发育,秋后入泉越冬。4月中旬出泉,出泉多集中于夜半三更,头部朝内,尾部向外,集群而出,一般在8-10日内出完。雄性性成熟一般在3龄以上,雌性为4-5龄,怀卵量为0.6-1.2万粒,生殖季节于5月下旬至7月下旬。以水生无脊椎动物及着生在砾石表层的藻类为食,取食时用下颌猛铲,进而将体翻转,把食物掰入口中。取食后的石块,可见白斑点点。
在产区种群数量较大,特别是在陕西南部山区为优势种群。4月中旬当鱼群出泉时,数量很大,一些较大的鱼泉最多可达万斤以上,一般多为几千斤,小鱼苗也在百斤以上,是当地群众喜食的山区特产。今后如能对其天然资源加以保护,同时解决人工繁殖等技术问题,它将是山区渔业中一种很有前途的养殖鱼类。
多鳞铲颌鱼肉嫩味鲜,有滋补明目下乳之功效。
多鳞铲颌鱼肌肉中水分、粗蛋白、粗脂肪和灰分的含量分别为76.60%、18.11%、3.01%和1.42%。该鱼肌肉中共含有18种氨基酸,氨基酸总含量为77.28%,其中7种人体必需氨基酸的含量总计为31.29%,占氨基酸总量的40.49%;4种鲜味氨基酸的含量总计为29.15%,占氨基酸总量的37.72%;必需氨基酸指数为70.41。肌肉所含的脂肪酸中,饱和脂肪酸:单不饱和脂肪酸:多不饱和脂肪酸为3∶4∶3,比例合理;EPA与DHA的含量较高,分别为2.89%、6.20%,表明多鳞铲颌鱼具有较高的食用价值与保健作用。
北京市农林科学院水产所在北京地区人工繁殖多鳞铲颌鱼获得成功,并首次在泰山地区以外实现人工繁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