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新时间:2023-07-17 07:29
全书分《大巫山散曲》、《白云下面那故乡》、《生命中的大三峡》、《初识平湖》四辑,共收入诗歌112首。其诗歌作品艺术地反映了三峡工程在三峡库区人民心中留下的深刻记忆,以及三峡库区从开始建设到平湖蓄水后人们心灵的变化,是一部三峡库区人民的心灵史。其部份作品在全国广为流传,被评论界称作“来自天堂的圣音”,其理想主义与现实主义相结合的艺术风格,为众多读者所喜爱。其诗歌作品以三峡库区为背景,反映了中国西部发展进程中,中国人民的坚韧与豁达。其艺术表现手法纯熟,既有着前卫诗歌的特性,又融入了中国传统的古典诗歌元素,是一部思想性与艺术性得到了很好统一的诗歌作品。
《大三峡那光》目录
大三峡漂泊的灵魂(代序)
第一辑:大巫山散曲
行船
在巫山看云
渡船
一川水
高山流水
大雨孤舟
巫山
云雾向右飘
梦见古人
情歌里的小表妹
空谷里有没有回音
上天梯
瞿塘
水域
在小三峡
滑水表演
一夜鸟鸣
岩洞
在泉池里裸泳
山谷遇雨
第二辑:白云下面那故乡
回乡
乡村
风箱
空巢
草垛
虫儿飞
秋天
大雨
鸟蛋
蟋蟀的歌声
春山鸟语
回到故乡
回到村庄和老屋
明亮的村庄
回老家
怀乡
插大秧
北门
槐花香了
牧羊人
大桔子
乡下的鸡
清清流水
夜归的老牛
茅草房
山风吹拂
乡下俗物
第三辑:生命中的大三峡
峡谷的风
一道闪电
三峡落日
峡谷里
月光下的河流
刀子一样
渔火
山坡上的剪影
漂泊的云
沙滩
晚霞
沙滩上的木船
大贵石
江边一宿
老城墙
沙滩上的风
水位线
徒步三峡
五等仓
纤夫石
一块碎陶片
在晒网坝捡石头
雨落河床
想象:如斯夫
农民
石头
水伏在水的背上渡船
夜歌
巫
鬼
搬家
移民
姐姐
上岸
第四辑:初识平湖
平湖
飞船
瞿塘
三峡水库
瞿塘峡山顶的雪
大溪古镇
阴沉木
又见炊烟
蓄水175米
众水归位
细水抚摸着江岸
白鹭逸飞
秋草
水下的桥
再出瞿塘
半岛
江边坐满了垂钓的人
白帝岛
杂草没顶
江上沙洲
回首大溪镇
纤痕
白云在山顶上飘
路遇竹林
走过天仙湖
云水巫山
动静自如
绿水青山
天仙湖:第一夜的烟花
红叶诗章
万州:夜色悬浮
后记
李尚朝,本名李尚晁,重庆巫山县人,现居重庆万州,警察,一级警督。1985年开始诗歌创作,出版有诗集《天堂中的女孩》、《风原色》、散文集《时光之羽》,诗作入选《中国诗选》、《现代诗300首笺注》等数十种诗歌选本,有诗作被译介到俄罗斯等国,诗歌《月上中天》入编大学中文专业教材《二十世纪中国文学作品选读》,著名诗歌评论家蒋登科主编有诗歌鉴赏专著《李尚朝诗歌品鉴》。系中国诗歌学会会员、中国当代文学研究会会员、重庆作家协会会员。现为重庆市文学院签约作家,重庆市万州区作协副主席。
时间一晃,距上一本诗集《风原色》的出版,几乎就过去了十年。十年之间,发生了很多事,工作,事业,家人,来来往往,起起浮浮,一一回首,那些喜怒哀乐,竟有恍若隔世的感觉。
唯一值得庆幸的是,这么多年过去,写诗一直被坚持下来,虽然中途也有断断续续的时候,但毕竟没有放弃过。也正是这些年,诗歌给我的安慰,让我始终保持着一块宁静的心地,一直没有被世俗所污染。
让我没想到的是,《风原色》出版后,各方给了我很多的感动,也给了我很高的荣誉。当年的重庆年鉴把它作为重庆十大文化大事之一,接着在2002年“中国(北京)诗歌节”上,获得了自由体诗集一等奖,并引起评论界的注意,许多知名的评论家都曾为它鼓与呼。著名文学评论家何休老师甚至在他的理论专著《从西部诗坛刮起的绿色风暴》中称:“李尚朝在其《风原色》中的理想主义的超越的歌呼,则是世纪末中国诗坛独发宏音的一个奇观。”而后著名诗歌评论家蒋登科老师又组织编撰了《李尚朝诗歌品鉴》出版,一首诗一首诗地进行评析,这对于一个来自偏远山区的业余诗人来说,是一种多么大的鼓励与荣耀。而今年新近改编的大学中文专业教材《二十世纪中国文学作品选读》(苏光文主编)将《风原色》的篇首诗歌《月上中天》及个人简介收入,让一个无名之辈的作品进入中国20世纪百年文学史,在我感动与惶恐之时,又多了一份对文学尊长的肃然与敬重。我有何德何能,来享受这种诗歌的殊荣,来承受这种诗歌之重?我唯一能做的,就是保持自己的一颗诗心,作为对诗神的回报。
而十年来,对于诗歌,能让我自感安慰的是,自己一直在思索诗歌的方向与出路,不停地向自己挑战,把诗歌写得尽可能与以前不同,十年来,这些努力也得到了一些认可,《中国诗选》、《中国诗歌精选》、《现代诗300首笺注》等权威选本都将一些作品进行了收录,包括这本《大三峡那光》中的一些作品。
这本诗集中的作品,只是这十年来所发诗歌中的一小部分。作为一个三峡人,三峡工程给我带来了太多的经历,其中的苦与乐,爱与怨,磨砺与辛酸,已不待言。作为一个写分行文字的人,有许多感受与思考,都留在了诗行之中,其中的情感,包括对我的故乡巫山和与此相关的人和事,都饱含了自己的心血。长江从一泻千里,到今天的平湖万倾,其形其态,都已是沧海桑田的改变,而本人作为一个三峡变迁的见证人,也见证了外部世界和自己内心的变化,收入此集的文字,虽然支离破碎,但却都是取自这段历史、这块土地中的血与肉,我不敢自言其中的价值,但它们却像三峡的陶片一样,记载着一些岁月的痕迹。所以斗胆将它们编撰成集并公开出版,也算是对自己、对生我养我的三峡,有一个交待。
生我养我的长江,生我养我的三峡,今天,我已说不出更多的话,就让我以这些文字,这些诗行,对你深深一拜,这是一个游子的虔诚!
2009.9.1.于北滨兰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