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新时间:2024-10-11 21:49
“三巴”是“圣保禄 ”(São Paulo)之译音,前冠以“大”字,用于区别另一座小三巴教堂;本地人因教堂前壁形似中国传统牌坊,将之称为“大三巴牌坊”。
大三巴牌坊前身为圣保禄教堂前壁,该教堂附属于圣宝禄学院。400多年前,葡萄牙人侵占澳门,天主教也随之传播到澳门。1594年,圣宝禄学院成立,是远东地区最早的一所西式大学,主要用于实施西方教育、培养传教士进入中国等。同年,圣宝禄学院建筑群开始兴建,早期建筑较为简单,是用竹、木和茅草搭建成的非常简陋的房子。1595年、1601年两次遭遇火灾,早期建筑基本损毁。1602年开始第三次重修圣保禄教堂,直到1637年完全竣工。
1762年7月,因葡萄牙王室全面驱逐耶稣会士,圣保禄学院被迫关闭。1835年1月26日,圣保禄学院和教堂突发火灾,被焚毁的仅剩下教堂前壁以及学校的一部分,目前所见的大三巴牌坊就是教堂前壁的遗址。1990年至1995年间,澳门政府对教堂遗址进行了维修工程,并建成了一个天主教艺术博物馆,收藏各类画作、雕塑和礼仪饰物等展品。
2005年,包括大三巴牌坊在内的20余处历史建筑组成的“澳门历史城区”被列入《世界遗产名录》。
大三巴牌坊造型为意大利教堂式样,与西班牙型接近,属于文艺复兴时期的建筑特色。它是在耶稣会建筑艺术的基础上修建的,是耶稣会基督教艺术在远东发展的结晶。从建筑史学上来看,属于文艺复兴建筑式样和巴洛克建筑式样的混合体。大三巴牌坊整体以花岗岩建成,宽23米,高25.5米,上下可分为五层,自第三层起往上逐步收分至顶部则是一底边宽为8.5米的三角形山花;顶层两侧分别雕有太阳、月亮、星辰,最顶上立着一个象征天主教的十字架。其余几层也分别镶嵌、雕刻着一些形态各异的基督教艺术群像,立有圣徒塑像、圣婴雕像以及圣母像,并用40多根圆石柱装饰。同时,由于教堂是由意大利籍的耶稣会神父设计、日本天主教徒工匠协助建造,使得教堂融入了许多东方建筑的元素,例如中国的石狮、汉字以及日本的菊花雕刻等元素。
大三巴牌坊第一层有三道入口,并有十枝爱奥尼柱式支撑及装饰墙面,大门两侧各三支,侧门一边各两支;正中间的主门门楣上写有拉丁文“MATER DEI”,意为“天主圣母”,表示教堂供奉的是圣母玛利亚;两侧的门楣则是由字母组成的“I”“H”“S”图案,是拉丁文“Jesus Hominum Salvator”的简写,意为“耶稣是人类的救主”,也是耶稣会的标志。
第二层的主题是“使徒的使命”,四周分立了四个耶稣会圣徒的塑像,最初这些塑像是镀金的,面孔与手均涂成红色,但如今已不复存在。这些塑像从左至右分别是耶稣会第三任会长博尔吉亚、罗耀拉、沙勿略、青年学生主保贡萨格,每个铜像的底座均有代表其名字的字母。墙壁则由十枝科林斯柱式及三个窗口组成,窗楣上均有七朵玫瑰花浮雕装饰,中间窗口侧两柱间以棕榄树装饰,侧窗洞两边柱间对称设有壁龛,分别置有四位天主教圣人的铜像。
第三层是装饰最丰富的一层,其主题是“圣母的慈爱”,墙中央设有一深凹的拱形壁龛安放了一座圣母玛利亚的铜像,两侧各有三个天使浮雕;此外,中央共有六枝混合式壁柱,两侧以方尖柱代替壁柱,是下面两层柱体的延续,各柱间均以浅浮雕装饰缀以七头龙;璧柱左侧是智慧之树和一只七头怪兽,其上有一圣母浮雕,侧有中文“圣母踏龙头”字样,而右边对称位置上则是精神之泉及一只西式帆船,上有海星圣母浮雕。在柱组外边是一涡卷,右边是一骷髅及中文字“念死者无为罪”; 左边则是一魔鬼浮雕,中文则是“鬼是诱人为恶”,此层最外侧两块墙身有两条带有圆顶之方尖柱,而墙侧则设有中国舞狮造型的滴水狮子。
第四层的主题是“人类的救赎”,中间是耶稣圣龛,两侧有耶稣受难的刑具浮雕,往外由四枝混合式壁柱组成,柱间用天使浅浮雕点缀,柱两边有弧形山墙。
第五层的主题是“天主创造宇宙”,以鸽子代表的“圣灵”位于三角楣中央,周围刻有象征天际的太阳、月亮和星星。此外,楣顶还有一枚铁质的天主教信仰标志的十字架。
大三巴牌坊第一层柱式采用的是爱奥尼柱式,柱身细长,柱身凹槽也更细密、更深。柱头带涡形卷,檐壁有浮雕饰带,整体感觉匀称轻快,象征着女性的婉转轻柔;第二层采用的是科林斯柱式,是继多立克柱式、爱奥尼柱式之后出现的一种柱式。它其实是爱奥尼柱式的变体,两者各个部位都很相似,科林斯柱式比爱奥尼柱式更为纤细,另外柱头以毛茛叶纹装饰,而不用爱奥尼柱式的涡卷纹;第三、四层采用的是混合柱式,混合柱式属于古罗马柱式。即在科林斯式柱头之上再加一对爱奥尼式的涡卷,更显豪华雍容。
大三巴牌坊的诸多雕刻中有耶稣会的标志,耶稣文化色彩浓郁。在大三巴牌坊的顶层有一个象征天主教标志的十字架,第二三层分别放有耶稣会圣徒塑像,以及圣母玛利亚的雕塑。其前身圣保禄教堂所属的圣保禄学院就是为了拓展耶稣会的传教事业,培养更多的传教士而得以建立的。该学院为包括日本、韩国、中国内地等在内的远东地区培养了大批传教士,有力推动了远东地区现代教育的发展,获得该学院的学位是传教士进入中国传教的条件。
大三巴牌坊第二层放有四个耶稣会圣徒的塑像,其中罗耀拉与沙勿略都是天主教传入中国的重要相关人物。1534年8月15日,西班牙人依纳爵•罗耀拉在法国与西班牙贵族方济各•沙勿略等7人,成立了一个旨在向新航路经过的国家和地区寻求新教区的传教团体,也即耶稣会。次年4月13日,罗耀拉被任命为第一任总会长;后葡萄牙国王申请委派传教士与新任果阿总督同行,罗耀拉立即委派沙勿略随总督同去果阿。方济各·沙勿略先后抵达印度、新加坡等地,1552年,抵达上川岛,试图由此进入中国,但最终无果且病逝于上川岛,后天主教传教士称他为“远东开教之元勋”。
大三巴牌坊的前身圣保禄教堂又称“天主之母”教堂,在该牌坊第一层正中间的主门门楣上写有拉丁文“MATER DEI”,意为“天主圣母”或“天主圣母”,表示教堂供奉的是圣母玛利亚。在第三层,主题是“圣母的慈爱”,中央设有一深凹的拱形壁龛安放了一座圣母玛利亚的铜像,周围各有三个天使浮雕,是天使演奏乐器庆祝圣母升天的场景。此外,圣母像两侧还有“圣母保佑商船”和“圣母踏龙头”的塑像,左侧的圣母双手合十为商船祈祷,意为圣母保护海上航行者;右侧圣母脚踏龙头,寓意圣母战胜了敌对天主的魔鬼。
天主教艺术博物馆,建于1996年10月23日,位于大三巴牌坊后的圣保禄大教堂(天主之母教堂)遗址内。1990年至1996年间,澳门政府对圣保禄大教堂遗址进行考古、修复和再利用工程,并在昔日圣保禄大教堂主祭坛的位置,建造了墓室和天主教艺术博物馆。
墓室中央为一座花岗岩墓穴的遗址,两侧墙壁上的纳骨龛内安放著日本和越南殉教者的骸骨。墓室西侧是天主教艺术博物馆,馆内的展品是澳门多间教堂和修院收藏的天主教艺术精品,包括诠释圣方济各事迹的四幅油画,以及耶稣受难像、圣像雕塑、礼拜器物等。其中最吸引人的是油画《圣弥额尔大天神》,这幅油画是自圣保禄学院被焚毁后唯一留存至今的油画艺术品。
2019年12月19日,为纪念澳门回归20周年,大三巴牌坊举行了光雕表演活动。来自澳门、内地及西班牙、葡萄牙、日本的光雕表演队伍参与表演,不同的光雕呈现了澳门昔日风貌及回归中国20年来的城市变迁,为纪念日增添了浓厚的氛围。
2019年12月20日,为澳门回归20周年纪念日。1999年,三百名小朋友在澳门大三巴牌坊前合唱《七子之歌》;20年后,合唱团成员再次回到大三巴牌坊唱响《七子之歌》。
2022年11月12日下午,由澳门特区文化局主办的“乐韵悠扬大三巴”活动在大三巴牌坊前举行。澳门乐团参加本次活动,并演奏了《G小调第四十号交响曲》《F小调小提琴协奏曲》等经典乐曲,还包括《万水千山总是情》《青花瓷》等现代曲目,为公众呈现了独特的音乐体验,凸显了多层次、立体化的深厚文化内涵。
大三巴牌坊位于澳门历史城区。澳门历史城区是中国境内现存最古老、规模最大、保存最完整的中西特色建筑共存的历史城区,有许多保存完好的欧式和中式古建筑,包括大三巴牌坊、主教堂、岗顶剧院、妈阁庙、哪吒庙、关帝庙、郑家大屋等建筑。2005年7月,澳门历史城区被列入世界遗产名录,成为中国第三十一处世界遗产。
妈阁庙,早期称娘妈庙、天妃庙或海觉寺;后定名“妈祖阁”,华人俗称“妈阁庙”,是澳门现存庙宇中有实物可考的最古老的庙宇,也是澳门文物中原建筑物保存时间最长的。位于在澳门半岛的西南面,始建于明弘治元年 (1488年),已有五百多年的历史。妈阁庙为澳门最著名的名胜古迹之一,该庙包括“神山第一”殿、正觉禅林、弘仁殿、观音阁等建筑物。
大炮台,又名圣保禄炮台,澳门居民多称为“大炮台”。位于澳门半岛的中心位置,海拔高度53米。建于1617年,至1626年建成,采用欧洲“星形要塞”的平面设计,修筑于2000平方米的不规则四边形上,每个角均建有棱堡,其火炮射程覆盖整个澳门半岛。是当时澳门防御系统的核心,构成一个覆盖东西海岸的宽大炮火防卫网。大炮台的大门朝南,早期入口为火药储存库,上层的中央是一座三层高的塔楼,每一层都装备火炮,旁边另有四排房子,为澳督及官兵的营房,宿舍两侧有台阶与下层入口处相连。后将营房改建为气象台,1996年9月,当地政府又将气象台原址改建为澳门博物馆,于1998年落成启用。
1990年至1995年间,澳门政府对圣保禄教堂遗址进行了维修工程,并建成了一个天主教艺术博物馆,收藏各类画作、雕塑和礼仪饰物等展品。
2004年5月,由于大三巴牌坊遭受鸽粪的污染,铜像受风雨侵蚀严重,并有大量野生植物丛生,既损毁文物结构表层,同时又影响景观。澳门特区政府文化局文化财产厅启动了澳门“大三巴牌坊清洁及加固工程”,本次修葺历时4个月,解决了石材侵蚀的问题,制定了长期修复政策。
2005年,修缮后的大三巴牌坊与“澳门历史城区”的其他21栋建筑文物成为联合国世界文化遗产。根据澳门特别行政区第11/2013号法律《文化遗产保护法》规定,大三巴牌坊属于纪念物,也是世界遗产“澳门历史城区”重要的22栋建筑物之一。
1990至1992年,葡萄牙考古学者对圣保禄教堂遗迹进行发掘,最终发现该遗址的平面形状就像一个十字架,位于北侧的主教堂遗迹是十字架的顶端,西侧的耶稣堂与东侧的万圣堂犹如十字架的横向架子。西侧耶稣堂的地面发现铺有黑白色砾石,在祭坛位置有一处女性的墓葬。西翼耶稣堂地面之下,发现了建造于1692年的圣方济各堂遗迹。圣灵祭坛和圣弥额尔堂位于十字架结构的交叉点上,十字架结构下端部分就是教堂主大厅,大厅南北纵长、建筑宏伟。此次考古发掘基本揭露了圣保禄教堂平面的状况,并发现了大量陶瓷器碎片。
随后,1995年至1996年间,为配合澳门博物馆建设,葡萄牙国家考古队再次对圣保禄教堂遗址及大炮台进行考古、修复及再利用工程,由葡国建筑师负责策划和设计,多位考古学家、历史学家和博物馆学家参加工作,经过五年考古、勘察及建造,建成一间博物馆,于1996年10月落成。
2010至2012年,为配合澳门世界文化遗产保护与提升工作,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成立的澳门联合考古队,对圣保禄教堂东侧及周边区域进行了勘探调查和发掘。本次勘查发现圣保禄教堂东侧的大型基岩坑中存有大量出土遗物,主要包括建筑材料和生活用品两大类。
大三巴牌坊是“澳门八景”中最具代表性的景点之一,为圣宝禄教堂前壁遗址,建筑风格糅合了欧洲文艺复兴时期与东方建筑的色彩,体现出东西艺术的交融。大三巴牌坊的雕刻和镶嵌较为精细,是一个中西文化交融的艺术品,单独大三巴牌坊的造价在三百年前就达到三万两银。牌坊前有68级石阶,这种在教堂前修建长阶梯的做法是耶稣会建筑的独特风格,旨在希望所有信徒在步入教堂之前都怀有崇敬之心,这一设计也与中式建筑有着相似之处。牌坊上下都镶嵌、雕刻着一些形态各异的基督教艺术群像,并用40多根圆石柱装饰,具有很高的文物价值和艺术价值,长期收到中外建筑人士的高度评价。
大三巴牌坊是西方文明进入中国历史的见证,1583年,传教士利玛窦改绘世界地图《万国图》,加上中文标识并送给中国政府。1594年,天主教耶稣会在澳门创立圣保禄学院(也称天主圣母学院),是东亚地区第一所具有现代大学意义的高等学院,实施西方教育的同时,还不断作用于中西方文化交流。同年,圣保禄学院建筑群开始兴建。1595年、1601年两次遭遇火灾,早期建筑基本损毁。1602年开始第三次重修圣保禄教堂,曾是当时远东最大的天主教堂。它见证了葡萄牙以耶稣会为代表向东方各地传教,也见证了澳门曲折回归中国的全部历史,具有较高的历史价值。
大三巴牌坊位于中国澳门特别行政区花王堂区炮台山下。
大三巴牌坊全日开放,票价免费
北京——京港澳高速——武深高速——乐广高速——澳门——大三巴牌坊
广州——东新高速——广珠西线高速——珠三角环线高速——澳门——大三巴牌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