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义灭亲

更新时间:2024-10-29 11:14

大义灭亲,是汉语中一则源自历史典故的成语,出自《左传·隐公四年》。

成语出处

《左传·隐公四年》:四年春,卫州吁弑桓公而立。州吁未能和其民,厚问定君于石子。石子曰:“王觐为可。”曰:“何以得觐?”曰:“陈桓公方有宠于王。陈、卫方睦,若朝陈使请,必可得也。”厚从州吁如陈。石碏使告于陈曰:“卫国褊小,老夫耄矣,无能为也。此二人者,实弑寡君,敢即图之。”陈人执之,而请涖于卫。九月,卫人使右宰丑涖杀州吁于濮,石碏使其宰獳羊肩涖杀石厚于陈。君子曰:“石碏,纯臣也。恶州吁而厚与焉。‘大义灭亲’,其是之谓乎!”

后世由此典故剪裁出“大义灭亲”这则成语。

成语典故

春秋时期,卫桓公有个异母弟弟,名叫州吁。他们的父亲卫庄公在位时,对州吁过分溺爱,养成他骄横无理的习气。大夫石碏多次劝说,庄公都不理。不久,庄公去世,由桓公继位。州吁时时准备谋杀桓公,夺取君位。他结识了石碏的儿子石厚,石厚本不是好人,专门给他出坏主意。州吁终于找到了一个机会,把卫桓公杀了,州吁自立为国君。他不仅大兴土木,为自己修建宫殿,而且四处征兵,使本来就已不堪重负的卫国百姓,更是雪上加霜。卫国朝野怨声载道,政局不稳。有几位正直的大臣暗中商议,准备到周天子那里去揭露州吁杀君篡位的罪行。州吁很快得知了这个消息,他十分恐慌,担心周天子会出面干预。于是,州吁马上找来石厚商讨对策。石厚对州吁说:“我父亲石碏很有谋略,在国内也有极高的威望,如果我们能得到他的帮助,那么事情就会好办多了。”州吁说:“你立刻回家,请你父亲帮忙。如果他能帮我们渡过难关,日后我一定报答他。”

石厚的父亲石碏是个非常正直的人。他对州吁的行径早已十分痛恨,但自己又无法加以制止,一气之下只好辞官回家,但他每天都在考虑对付州吁的办法,伺机行动。这一天,石厚奉州吁命回到家中,转告了州吁的想法。石碏脑子一转,马上想出了惩处州吁的办法。他对石厚说:“现在国人对州吁都非常不满,那是因为他没有得到周天子的承认和支持。如果得到周天子的承认和支持,事情就好办了。现在我们可以这样办,陈桓公很得周天子的信任,他的意见能对周天子产生极大的影响。你不妨与州吁一道去请陈桓公帮忙,只要他肯出面,问题就可以解决了。”石厚听了父亲的话,认为这是个非常稳妥的办法,赶紧回宫把这一情况告诉州吁。州吁听后十分高兴,立刻备下厚礼,准备前往陈国。

再说石碏,他等石厚走后,立即给陈桓公写了一封信,派人连夜送去。他在信中揭露了州吁和石厚狼狈为奸,杀君作乱的滔天罪行,并列举州吁当权后的种种不义行径。最后建议陈桓公,在州吁和石厚去陈国时,将他们速捕,并处以极刑,为卫国除害。州吁和石厚带着丰厚的礼品来到陈国,刚一入境便被陈桓公捉了起来,陈桓公派人通知卫国。卫国派大夫宰丑赶到陈国,把州吁处死。宰丑考虑到石厚是石碏的儿子,准备从宽处理。可石碏却坚决不同意,他说:“州吁做的许多事情,都是石厚主谋,像石厚这样大逆不道的人,留在世上永远是个祸患。”于是,石碏便命令家臣去陈国,把石厚杀死。因此,有人称赞石碏这种大公无私的精神为“大义灭亲”。

成语寓意

大义灭亲,是为了维护正义。《春秋》里面评价石碏是为了国家利益“大义灭亲”。《左传》也称赞石碏的“大义灭亲”体现了大公无私的精神,并称石碏为“纯臣”。石碏以国家大义灭父子之私亲的做法,也得到后世人的称赞。

成语运用

成文用法

大义灭亲用来形容为了维护正义,对犯罪的亲属不循私情,使受到应得的惩罚。这则成语在句子中可作谓语、宾语、定语,用于书面语,用于正式场合,多用于指父辈对子侄,含褒义。

运用示例

唐·房玄龄等《晋书·慕容垂载记》:“大义灭亲,况于意气之顾!”

现代·丁玲太阳照在桑干河上》:“这是一条汉子,大义灭亲,死活只有一个党。”

免责声明
隐私政策
用户协议
目录 22
0{{catalogNumber[index]}}. {{item.title}}
{{item.titl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