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新时间:2022-03-22 21:55
清朝初年,在沈阳古城东侧建两条横向路(东西走向)和两条纵向路(南北走向),东西南北4条路相交呈“井”字形。因东西走向的两条路与古城大东门和小东门相通,故称大东路和小东路;南北走向的两条即称为大什字街和小什字街,清朝迁都北京后在故宫四周也建有大、小什字街。
民间说法是大什字街“小”,小什字街“大”,有一定的缘由。据说最初“大”“小”是因为道路宽窄不同而命名的,然而街道的发展起了变化。到了20世纪80年代,大什字街还只是一条宽不过10多米的小道,而小什字街却成了大东区仅有的3条南北道路中的一条。
如今,随着年代的变迁,这条街早已从原来宽10米的小胡同变成了可以并排行4辆机动车的大马路。随着沈阳城市的发展变化,大什字街、小什字街均显现出各具特色。小什字街两侧是大东区党政机关的驻地;大什字街发展成为商业街,如今,大什字街和小什字街都是沈阳市大东区名副其实的政治经济中心。
往来穿梭的车辆混杂着纵横交错的路口,繁华的街路令人难辨方向,大、小什字街便是这样,带着自己沉积了上百年的历史故事,静静地潜伏于此地,继续充当着一个记录者的角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