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新时间:2023-07-28 11:25
大仓鼠是啮齿目仓鼠科大仓鼠属哺乳动物,又称大腮鼠、搬仓鼠。头较宽大,颊囊发达;头骨粗壮坚实,轮廓狭长,额顶部平直;顶间骨大而呈三角形;耳短而圆,眼较小;四肢短粗;尾长接近体长之半,尾较粗,尾基较膨大,无鳞环。背面呈深灰色或灰褐色,体侧较淡;腹面与前后肢的内侧均为白色或带黄色;尾毛上下均呈灰褐色,尾尖白色。
大仓鼠是鼠类形态特征中体形较大的一种,体长140~200mm。外形与褐家鼠的幼体较相似,尾短小,长度不超过体长的1/2。头钝圆,具颊囊。耳短而圆,具很窄的白边。乳头4对。
背部毛色多呈深灰色,体侧较淡,背面中央无黑色条纹。腹面与前后肢的内侧均为白色。耳的内外侧均被棕褐色短毛,边缘灰白色短毛形成一淡色窄边。尾毛上下均呈暗色,尾尖白色。后脚背面为纯白色。幼体毛色深,几乎呈纯黑灰色。
大仓鼠头骨粗大,棱角相当明显。顶骨前外角略向前伸,但不如黑线仓鼠的明显。顶间骨很大,近乎长方形。在前颌骨两侧,上门齿根形成了凸起,可清楚地看到门齿齿根伸至前颌骨与上颌骨的缝合线附近。听泡凸起,其前内角与翼骨突起相接。两个听泡的间距与翼骨间宽相等。
牙齿结构与黑线仓鼠的牙齿基本相同。只是上颌第三臼齿咀嚼面上仅具3个齿突,下颔第三臼齿有4个齿尖,内侧的一个很小。
大仓鼠喜居在干旱地区,如土壤疏松的耕地、离水较远和高于水源的农田、菜园、山坡、荒地等处。也有少数栖居在住宅和仓房内。
活动
大仓鼠性凶猛好斗、营独居生活,属于夜间活动类型。一般是18点到24点活动最多,次晨4~6点活动停止。春天气温平均10~15℃开始出来活动,在20~25℃时活动频繁。冬天出洞较少,只在洞口附近活动。低于10℃或高于30℃,它的活动就要受影响。秋天为了贮存过冬食物,用颊囊搬运种子,活动频繁,没有冬眠习惯。阴雨天活动减少。活动范围多在25~44m,有时可达1~2里。个别的进入人的住宅中。
食性
大仓鼠食性杂,喜食植物种子、草籽等。食物种类随环境不同而有变化,诸如大豆、玉米、小麦、燕麦、马铃薯和向日葵等。同时也吃一些昆虫和植物的绿色部分,特别于春季,吃植物的绿色部分较多。秋季贮粮甚多,分类加以贮藏。
洞穴
大仓鼠的洞穴结构比较复杂,有洞,洞道、仓库和巢室。一般有1个与地面垂直的洞口,另外还有3个斜滑口。地表上常有浮土堵塞,称暗洞,建筑在隐蔽处,略高于地表灼圆形土丘,明洞为鼠的进出口,建筑在稍高的向阳处,洞口光滑,无遮盖物。垂直洞洞深约40~60cm,然后转为与地面平行的水平通道。巢室1~2个,位置离地面1m以下的不冻土层壁,内有杂草,谷叶,作产仔和居住之用。粮仓2~3个,短径7~10cm,长径35~140cm。
大仓鼠分布中国广布于长江以北地区,主要分布于华北平原、东北平原、华中平原农作区及临近山谷川地,此外也见于浙江。中国以外则分布于俄罗斯乌苏里、蒙古和朝鲜。
大仓鼠繁殖力很强,一般3月初开始交尾繁殖,至十月底结束,一年产3~5胎,每胎4~14只,平均7~9只。妊娠期22天左右,东北地区于4月底可见第一窝幼仔。幼鼠2.5月龄即可达性成熟。母鼠在哺乳期有堵塞洞口现象。
大仓鼠主要危害农业,春季盗食种子,禾苗长出后也啃食幼苗。在秋收时节盗食粮食较多。该鼠还参与鼠疫、钩端螺旋体病、恙虫病、蜱传立克次体病、毒浆体病、李司特菌病和流行性出血热等的传播,在发病时常会传染给人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