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新时间:2023-12-07 09:04
基督复临安息日会大卫支派(Davidian Seventh-day Adventists)(简称大卫支派、D-SDA),按照英文直译应为大卫派基督复临安息日会。该支派1934年从基督复临安息日会分离出来,是一个邪教组织,开始由维克多·豪迪夫(Victor Houteff,或译维克多·胡太佛,其职业为安息日会教师)从1930年开始在基督复临安息日会进行内部改革运动。后来分裂为不同派别。由保加利亚裔移民维克多·霍特夫于1934年在洛杉矶创立。基督复临安息日会大卫支派大肆宣扬世界末日论、禁欲主义,造成恐慌,该教主本人则肆意妄为。
基督复临安息日会大卫支派大肆宣扬世界末日论、禁欲主义,造成恐慌,该教主本人则肆意妄为。1993年美国执法人员围困大卫·考雷什(原名Vernon Howell,1990年改名David Koresh)所领导的其中一派在得克萨斯州韦科镇附近的总部,造成双方共96人在事件中死亡。1995年美国俄克拉荷马城大爆炸也和该组织有关,这起爆炸造成了巨大的伤亡。
1934年,维克多·豪迪夫在美国创立基督复临安息日会大卫支派,当时名为“牧羊人之杖”(Shepherd's Rod)。豪迪夫是基督复临安息日会的教徒。1935年豪迪夫在得克萨斯州韦科镇附近设立教派总部,1942年教派改名为基督复临安息日会大卫教派“Davidian Seventh-day Adventists”(D-SDA)。1955年豪迪夫去世,该教派分裂,其中一派名为“Branch Davidian Seventh-day Adventists”(BD-SDA),占有原教派在韦科镇的房产。1981年大卫·考雷什加入该分支,到了1984年再分裂,考雷什带领一部份支持者离开韦科镇。1988年考雷什取得韦科镇教派本部的控制权后,自称先知,后来又自称基督转世,宣扬1993年为世界末日,教徒们要和异教徒战斗,牺牲者方可进入天堂。因此严厉控制信众,开始屯积军火,下令信众接受军事训练。
基督复临安息日会大卫支派运动“D-SDA”是从安息日会“SDA”开始,所以很多教义与安息日会相同;但是也有少数其改革的,不被安息日会认可的教义。
下面是沿袭自安息日会的教义:(1) 守周六为安息日;(2) 相信到了“患难时期”不久后,耶稣基督必定显然地来临到世上,把圣徒接往天上建立千禧年王朝,地球上则没有生命,荒凉一千年; (3) 死人无知觉,通常称作 “灵魂沉睡说”,而否认灵魂是长生不老; (4) 安息日会认为邪恶者不会遭受永恒痛苦之刑罚,而是在地狱的火中被永久消灭; (5) 教导说基督升天后,就去服侍天上之圣所,而地上(耶路撒冷)之前的圣所只是天上圣所的影儿; (6) 断言说声称是基督徒的人从1844年10月22日就开始被审判,而且认为人们必须仔检查那些纪录书本才能判定谁有资格得救恩和永生; (7) 主日聚会的信徒被打上兽的印记; (8) 禁欲主义; (9) 称呼怀爱伦著作为“预言之灵”。
和安息日会不同的教义有比如说:除了怀爱伦,维克多·豪迪夫也有预言之灵;耶稣再来的日期的分歧等等。
1.韦科镇事件
脱离大卫教派的人宣称考雷什在教内娶了多名妻子,当中甚至有未成年人,另外又虐待儿童及储存大量军火,引起执法部门的注意。 1993年2月28日,联邦烟酒与军火管理局人员为调查非法军火,准备搜查韦科镇大卫教派的山庄,受到教派武装人员开火攻击,枪战造成4名执法人员及6名信众死亡。联邦调查局接手包围山庄,双方对峙51日,期间考雷什禁止山庄内的人离开,政府和他展开多次谈判,考雷什先后释放了37人。4月19日联邦调查局发动进攻时,山庄突然起火,86名信众(包括考雷什本人)丧生,只有9人生还。事件又被称为“韦科惨案”。这是自1978年美国“人民圣殿教”集体服毒自杀事件以来最为严重的一次邪教组织暴力犯罪事件。
2.俄克拉荷马城大爆炸
1995年4月19日,也就是韦科事件二周年的日子,上午9时,美国俄克拉荷马州首府俄克拉荷马城的美国联邦政府机构大楼发生大爆炸,有200多人被炸死或埋在瓦砾之中。1995年4月21日下午,美国司法部宣布以爆炸案嫌疑犯之名逮捕麦克维。几个小时后,居住在堪萨斯州的特里·尼科尔斯向警方自首。23日,又一名涉嫌与俄城爆炸案有关的犯罪嫌疑人戴维·伊尼戈斯在加利福尼亚州被逮捕。美国政府相信,俄克拉荷马城爆炸案就是基督复临安息日会大卫支派的余党纪念和报复韦科事件而发动的恐怖袭击。例如麦克维对两年前联邦政府攻打韦科邪教庄园的作法不满,曾经去得克萨斯州在被烧毁的韦科镇的卡梅尔庄园废墟上滞留,并且“极为气愤”。4月23日,总统克林顿宣布当天为“全国哀悼日”。
今天,基督复临安息日会大卫支派仍然将他们的信仰建基在安息日会和维克多·豪迪夫的教义上,许多人依然相信豪迪夫有预言之灵的恩赐。所有的现存的教徒宣称是豪迪夫继承者。DSDA的领袖包括:Don Adair, Tony Hibbert, Wanda O'Berry, and Jemmy Bingha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