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城区

更新时间:2024-10-12 15:14

平城区,隶属于山西省大同市,位于大同市中部,大同盆地中心,是中国“煤都”大同市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是曾为秦汉名郡、北魏京华、三代陪都、明清重镇的千年历史古都大同的核心区。

历史沿革

原始社会,从城西青磁窑村获得大量打制石器及一批哺乳动物化石足以证明,大同城在旧石器晚期和新石器时代,已有人类聚居地。

夏商周春秋,为北狄和楼烦所居。

战国,赵武灵王胡服骑射,于公元前300年置云中、雁门、代郡,派名将李牧守卫,为赵国北部重地,大同城始建制。

秦朝,属雁门郡,秦大将蒙恬率兵30万北击匈奴,征集民众在城西十里河谷筑城以备胡。

西汉,置平城县,属雁门郡。汉高祖元年(前201年)封此为代国,先后派兄弟和儿子镇守。王莽时改为平顺县,属并州填狄郡。

东汉,称平城县,属雁门郡。汉灵帝末年,匈奴入侵,建安二十年(215年)曹操平定代地,安集民众,平城县易地为今代县东。

晋朝,鲜卑人拓跋猗卢封为代公,建兴元年(313年)修平城为南都,平城复还故治,属代国。

北魏,拓跋珪于天兴元年(398年)迁都平城,改号皇帝,改元天兴,置司州,治平城。北魏在大同城建都97年,历经六变七世,平城为北方政治、经济、文化中心。太和十八年(494年)迁都洛阳后,置恒州,治平城。

北齐,天保七年(556年)改恒州为恒安镇,隶属恒州太平县。

北周,北齐承光元年(577年)改太平县为云中县,恒安镇隶属云中县。

隋朝,开皇元年(581年)改云中县为云内县,恒安镇隶属云内县。

唐朝,咸通一年(869年)置大同军节度使。

五代,清泰三年(936年)石敬瑭将燕云十六州割让给契丹,云州在内。

辽朝,重熙十三年(1044年)改云州为西京,设西京道,置大同府,大同始得其名。重熙十七年(1048年)置大同县。

宋朝,宣和五年(1123年)置云中府路,治云中府

金朝,辽保大二年(1122年)金占大同,改西京为西京路,府治、县治不变。

元朝,金贞佑三年(1215年)元攻占大同,初为西京。至元二十五年(1288年)改大同府为大同路,隶属中书省河东山西道,大同始属山西管理。

明朝,洪武二年(1369年)明攻占大同,洪武五年(1372年)建大同城池。洪武七年改大同路为大同府,大同为九边重镇之一。驻军达13万之多。

清朝,设大同府,治大同县,隶属山西省。顺治六年(1649年)因姜瓖之变,大同府移治阳高卫,名阳和府,顺治九年(1652年)还故治。

民国元年(1912年)大同废府留县,

民国二年(1913年)置雁门道,治大同,

民国十六年(1927年)废道后,属山西省。民国二十六年(1937年)9月13日,日军入侵大同,10月15日成立“晋北自治政府”,属伪蒙疆联合委员会。

民国二十八年(1939年),改为“晋北政厅”,属伪蒙古联合自治政府。

民国三十二年(1943年),改为“大同省公署”。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抗日民主政府以同蒲铁路和平绥铁路分为东西大同县,大同城隶属无定向。

民国三十四年(1945年),日本投降后,大同城为国民党政府第二战区司令部大同领导组管理

民国三十六年(1947年),大同城为第十行政督察专员公署管理。民国三十八年(1949年)5月1日,大同解放后,改县为市,属察哈尔省

1952年10月,撤销察哈尔省建制,大同市隶属山西省管辖。

1979年12月,恢复城区人民政府。

2018年2月,国务院同意撤销大同市城区,设立大同市平城区,以原城区的南关街道、北关街道、东街街道、西街街道、南街街道、北街街道、新建南路街道、新建北路街道、大庆路街道、新华街街道、向阳里街道、振华南街街道,原南郊区的水泊寺乡、新旺乡、马军营乡的行政区域为平城区的行政区域。

行政区划

区划沿革

1949年5月,城内设一区、二区、三区、四区,并成立区政府,后改为区公所。同年7月28日,大同市部分农村归城内一、二区(划归一区的有白马城、卧虎湾,划归二区的有宋庄、下皇庄、五里店、西水磨、十里店、十里铺、马军营、房子村、瓦窑村)。同年8月19日又将周家店划归四区。

1950年3月,城内四个区改为三个区。一区管城内东北隅和北关地区,二区管城内西北隅、西南隅地区,三区管东南隅、东关和南关地区。

1952年,撤销三区,城内只设两个区:一区辖东北隅、北关、西北隅;二区东南隅、西南隅、东关、南关。区公所改为区人民政府。

1954年2月,城内一、二区合并成立大同市市区,随后改为城区。

1955年,设8个街道。

1960年,成立人民公社,下设8个街道改为分社。

1967年3月,成立革命委员会,设10个街道。

1985年12月,辖区街道10个,社区206个,街巷417条。

1986年,南关街道分出部分辖地,成立向阳里街道。

1989年,新建路街道分成新建南路街道和新建北路街道,北关街道分为北关街道和新华街街道。至此,城区有13个街道,268个社区,567条街巷。

1992年3月14日,社区调整112个,新建26个。

1997年,新建南路街道分出部分街巷成立振华南街街道,全区有社区309个,街巷839条。

2000年,调整后有社区108个。

2012年9月,组建开源街街道(筹)。

2014年,社区调整为136个。

2015年,全区有街道15个,社区138个。

2018年6月,城区更名为平城区,在原有区划基础上划出老平旺街道、西花园街道,增加水泊寺乡、新旺乡、马军营乡。

2021年3月,马军营乡的小站村划归云冈区云冈镇管辖;平城区内原有的13个街道(含开源街街道)和3个乡优化重组为古城街道、新旺街道、马军营街道、白登山街道、文瀛湖街道、水泊寺街道、小南头街道、永泰街道、清远街道、武定街道、鹿苑街道、振华街道、迎宾街道、新华街道、卧虎湾街道、御河街道、开源街道、大庆路街道等18个街道。

2021年6月9日,云冈区老平旺街道的绿洲西城、糖厂2个社区划归平城区马军营街道管辖,平城区乡级行政区划调整为18个街道,并对各街道所属社区(村)进行优化调整,优化调整后平城区共设155个社区、48个行政村。

区划详情

截至2023年6月,平城区下辖18个街道,区政府驻大同市迎宾西街30号。

地理环境

位置境域

平城区,位于大同市中部,大同盆地中心,北邻内蒙古,东望河北,距北京380千米,离太原市352千米,实为首都之屏障,三晋之门户,且扼晋、冀、蒙咽喉之咽喉要道,是历代兵家必争之地。平城区东邻云州区,西毗十里河、平旺乡,南濒东河河、时庄,北抵白马城、安家小村,是京包、同蒲两大铁路的交汇点和大秦铁路的起始站,居神府、准格尔新兴能源区与京津唐发达工业区的中心点,是晋冀蒙三省(区)的商贸交汇处。地理坐标为东经113°11'—113°19',北纬40°01'—40°08',总面积238.95平方千米。

地形地貌

平城区海拔平均1060米,地势西北略高,东南稍低,区内无高山丘陵,座落在大同盆地腹部。基本为平原地带,西北东三面环山。

平城区周围北部是阴山山脉,东南部是恒山山脉,西部是洪涛山山脉,北、东、西三面为群山环绕。

水文

平城区周围主要的河流是桑干河、御河、十里河。

桑干河从应县,经由郑家庄,流入城南,再通过浑河转入大汤头、五渐疃,向东过佛堂寺、吉家庄,再转兼场、左马村、东册田等村落流入广灵县,浇灌了大片农田,其册田水库存水数亿立方米,为北京供水之储水库之一。

御河(又称“浑水”)、十里河,分别由北向南,自西转东南,流经境内。

御河的上游称得胜河。得胜河亦名三台道河,发源于内蒙,向东南流入丰镇,经得胜堡,由东北方过堡子湾、宏赐堡,在榆涧村附近与由北面来的镇川水汇合,过孤店、白马城,经城东流过艾庄、周家堡,注入桑干河。

十里河本名武周河,发源于内蒙的菱角海,经左云县,向东流经高山、云冈、小站,过城南流入御河。

明清时代到解放初期,有护城河流经大同城四周,经水泉湾流入御河,二十世纪八十年代初期因城建而填埋。

气候

平城区气候属温带大陆性半干旱季风气候区,昼夜温差大,多年平均气温6.6℃。年平均降雨量400毫米左右,年际变化大。

山系

平城区周围山脉,城西有七峰山、武周山平均海拔为1700米。盛夏常有残雪,七峰有敛峰、鳌峰、白云峰、摩天峰、玉女峰等七峰。其中摩天峰最高,山上有玉龙洞,其深不可测。山上还建有禅房寺等,为一著名古迹。云冈寺建在武周山上,蔚为壮观。  

城东部有马铺山、采凉山最高峰海拔1830米。山上建有采凉大王庙和采凉山,而且药草众多,另外还有明朝的历代代王墓及汉高祖白登被围碑。采凉山名最早于《金史地理志》、《北魏地形志》中又称之为石念山,最高山峰亦是常年积雪不断。 

城北有方山,方山左右分切镇川水和得胜河,其山巅有拓拔魏诸皇帝的陵寝和祁皇陵墓。方山稍南,隔着得胜河的山叫诈神山。唐书《沙陀列传》中“李克用引军百神堆深入云州”中的神堆就是该山。俗称之为孤山,山下有孤山村,山的北面是野狐岭。  

城西北还有雷公山,雷公山上有雷公庙。

人口

根据第七次人口普查数据,截至2020年11月1日零时,平城区常住人口为1105699人。

2023年,平城区常住人口为112.77万人,比上年增加5955人,增长0.5%。其中,男性人口为56.36万人,比上年增加3680人;女性人口为56.41万人,比上年增加2275人;出生人口6738人,比上年增加462人,出生率为5.99‰,比上年增长0.39个千分点;死亡人口4975人,比上年增加1416人,死亡率为4.42‰,比上年增长1.25个千分点。自然变动人口1763人,比上年减少954人,自增率为1.57‰,比上年下降0.85个千分点。

平城区有20个民族,以汉族为主,其中少数民族有19个,共有3736人,分别为:回族2755人、满族619人、蒙古族221人、藏族3人、维吾尔族9人、苗族16人、彝族9人、壮族14人、朝鲜族20人、侗族3人、瑶族3人、土家族24人、傣族2人、黎族15人、畲族3人、土族3人、锡伯族7人、布依族3人、东乡族7人。

政治

经济

综述

地区生产总值

2018年,平城区生产总值完成140.9亿元,增速8.7%,总量全市第2,增速全市第4。固定资产投资额完成66.70亿元,增速19.2%,总量全市第2,增速全市第4;城镇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4627元,增速7.5%,总量全市第1,增速全市第1。全区签约项目15个,总投资约353.8亿元;落地项目24个,总投资约45.58亿元。

2019年,平城区生产总值完成414.07亿元,增长6.3%;固定资产投资完成185.07亿元,增长12.4%;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完成8.71亿元,增长39.6%;城镇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35366元,增长8.5%;农村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7011元,增长9.8%。

2023年,平城区地区生产总值528.15亿元,按不变价格计算,同比增长5.6%。分产业看,第一产业增加值2.38亿元,同比增长6.9%;第二产业增加值103.28亿元,同比下降2.6%;第三产业增加值422.49亿元,同比增长7.5%,三次产业结构比为:0.45:19.56:79.99。分季度看,一季度地区生产总值同比增长7.6%,二季度累计增长2.9%,三季度累计增长3.1%,四季度累计增长5.6%。

固定资产投资

2023年,平城区固定资产投资完成投资224.17亿元,同比下降17.4%。分产业看,第一产业投资额5.68亿元,同比增长25.4%;第二产业投资额7.3亿元,同比增长53.2%;第三产业投资额完成211.19亿元,同比下降19.4%。房地产开发投资180.73亿元,同比下降13.8%;商品房销售面积157.77万平方米,同比增长16.4%;产业投资23.26亿元,同比增长14.4%,占固定资产投资比重10.4%。

财政

2018年,平城区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区域划分后口径)完成4.40亿元,增速32.3%,总量全市第3,增速全市第4。

2023年,平城区一般公共预算收入累计10.7亿元,同比增长8.18%。其中,税收收入5.56亿元,同比增长14.03%;非税收入5.14亿元,同比增长2.48%。税收收入中,增值税和企业所得税分别同比增长23.98%和25.66%,比税收收入高9.95和11.63个百分点。

居民收入消费

2023年,平城区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44261元,同比增长4.3%。

第一产业

2023年,平城区粮食总面积39082亩,比上年增加47亩,同比增长0.12%。粮食总产量16019吨,比上年增加312吨,同比增长1.99%。其中,玉米面积24864亩,同比增长0.87%。产量13969吨,同比增长1.55%;大豆面积2000亩,同比增长70.13%。产量181吨,同比增长39.73%;马铃薯(鲜薯)面积2796亩,同比增长1.16%。产量3003吨,同比增长2.66%。全年猪牛羊禽肉产量2399.68吨,比上年增长7.58%;其中,猪肉产量1696.13吨,增长3.2%;牛肉产量450.68吨,增长20.4%;羊肉产量113.21吨,增长3.6%;禽肉产量139.66吨,增长36%。牛奶产量26483.38吨,增长24.5%;禽蛋产量3243.24吨,下降4.7%。全年生猪出栏22516头,增长5%;年末生猪存栏15098头,增长6.1%。

第二产业

2018年,平城区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完成23.44亿元,增速17.2%,总量全市第2,增速全市第5。

2023年,平城区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0.2%。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完成146.26亿元,同比下降4.25%。其中,装备制造业59.89亿元,占全部工业总产值40.95%,同比下降1.2%;电力、热力、燃气及水生产和供应业76.52亿元,占工业总产值52.32%,同比下降0.49%。战略性新兴产业企业4家,产值43.72亿元,占工业总产值29.89%,增加值同比下降13.2%;制造业企业共28家,产值69.74亿元,占工业总产值47.68%,增加值与去年同期持平。

第三产业

服务业

2018年,平城区三产(服务业)增加值完成96.09亿元,增速7.6%,总量全市第1,增速全市第6。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完成213.13亿元,增速10.5%,总量全市第1,增速全市第3。

2023年,平城区服务业增加值同比增长7.5%,拉动全区经济增长6.87个百分点,比前三季度高2.6个百分点。其中,批发业增加值同比增长49.2%,拉动经济增长3.66个百分点;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同比增长11.1%,拉动经济增长0.97个百分点;住宿餐饮业增加值同比增长7.8%,拉动经济增长0.29个百分点;金融业同比增长4.1%,拉动经济增长0.33个百分点。

商贸业

2023年,平城区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393.69亿元,同比增长0.3%。从消费形态来看:商品零售361.67亿元,同比增长0.2%;餐饮收入32.02亿元,同比增长1.1%。

社会事业

科技事业

2018年,平城区引进太原晋环净丰“机动车氢氧助燃环保节油器”技术项目;申请获批院士工作站1个。全区专利申请总数697件(发明专利151件;有效发明专利296件);申报市级科技计划项目2项,争取项目资金20万元;对4个专业评审认定的区级科技计划项目,予以95万元资金扶持。组织全区19家科技型中小企业、众创空间开展科技创新券兑换工作;18家企业通过2018年科技型中小企业评价市级审核,17家企业经省级公示入库。重新申请及新申请4家高企,并全部通过省级机构的认定评审。

2023年,平城区专利申请:共申请专利287件,其中:实用新型专利176件。

教育事业

2018年,平城区新建4所小学投入使用,新、扩建6所学校正在办理前期手续(新建13校、32校分校PPP项目,新建18校和阳校区、23校永泰校区、47校武定校区,扩建32校),增加优质学位7800个。创建省级“平安校园”1所、市级28、县级14所。加大基本投入,区财政列支200万元,吸纳社会捐赠825万元,设立教育发展基金,对全区608名先进个人、1213名班主任进行奖励,合计奖励金额317万元。实施“每生一天一奶营养改善工程”,为区属在校学生发放营养早餐奶,共计发放753万余盒,涉及金额1506.56万元。强化师资力量,组织校长50人次,优秀教师120人次,优秀班主任50人次赴北京、南通等教育发达地区进行挂职锻炼和高级研修;选派20名优秀教师、140名优秀学生赴教育发达国家及地区进行研学访问。推进城乡义务教育一体化改革,将9所乡村学校的201名教师、2所改建中学校的富余教师交流轮岗至教师短缺的学校。同时,引进大同平城双语小学、北京新学道大同平城书院等优质民办学校。

2023年,平城区有普通中学2所,小学学校数38所,普通中学专任教师367人,小学专任教师3863人,普通中学在校学生2366人,小学在校学生60044人。

文化事业

截至2016年,平城区开展文体惠民直通车社区行,进社区演出100余场,组织体育活动20余次。文化体育产业经营场所达305家,从业人员近1万人。截止2018年,开展文化惠民直通车、送戏下乡150场。

2023年,平城区文艺小分队共演出1200余场线下文艺表演,文化带头人组织策划文艺活动240余场,能人艺人开展文化艺术培训660余场,均超额完成任务。此外,开展“免费送戏下乡进村”惠民演出,演出场次150场,覆盖了我区18个街道,以及举办民歌广场舞、秧歌舞和旗袍秀大赛,组织千人团队参与全国广场舞大会,平城区残疾人文化周文艺汇演活动。

2023年,平城区图书馆在第七次全国县级以上公共图书馆评估工作中,荣获“国家一级图书馆”,其在日常工作中紧紧围绕“智慧型图书馆”的建设理念,以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为技术手段,加强总分馆制共建共享体系,推进平城区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2023年不仅在街道社区新打造8家图书馆分馆,让居民在家门口就能享受优质借阅服务。而且围绕“书香平城”文化大讲堂、4.23“世界读书日”、“全民读书月”、开展了内容丰富的主题、品牌系列活动。文化馆充分发挥文化馆职能优势,实施文化志愿者服务积极完成全区公共文化服务工作,推进红领巾艺术团的建设工作,较好地完成了全年既定任务。2023年,区文化馆共服务群众65970人次。

社会保障

2018年,平城区城乡居民医疗保险参保达18.9万人、共计缴费4345万元,城镇职工医疗保险征缴5221万元,城镇居民养老保险征缴422万元,企业养老保险征缴17715万元,失业保险征缴156.85万元,工伤保险征缴78.41万元,生育保险58.81万元。做好低保救助工作。实现市区信息比对资源共享,城市低保对象9013户14499人,农村低保对象634户917人,发放低保金共计8094.3万元。全年共新批低保183户210人,金额7.75万元;取消4950户8680人,金额308.08万元。医后救助共计361人次214万元;发放代金券723人次679000元;一站式救助969人次178.89万元;临时救助1428人次89.3万元。理顺三个乡3625人的人事及工资福利保障关系。

医疗卫生

平城区集中了大同市丰富的医疗资源,布局有四所三甲医院

2018年,恢复建设的平城区人民医院项目已奠基;区医疗集团实现“六统一”管理,设施设备安防建设得到加强。加强医疗服务。组建家庭医生团队172个,家庭医生签约率达50%,重点人群签约率达80%,顺利完成年度目标。开展国家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居民健康纸质档、电子档建档率分别达64.52%和60.75%;65岁及以上老年人健康档案6.9万份,免费健康体检4.2万人;高血压、糖尿病患者、严重精神障碍患者、结核病患者规范管理率分别达88.9%、88.88%、89.95%、100%。向市卫计委正式申请创建国家级慢性病综合防控示范区,力争五年内完成创建。推进医养融合,26家民营医院开通老年人就医绿色通道,开通率达81%。15个医疗卫生服务机构与老年人日间照料中心签订了合作协议,民和社区日间照料中心与开源街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医养合作服务站挂牌。同时加强疫苗监管,规范医疗市场秩序。

2023年,平城区诊所659家,医务室8家,卫生室(所)、村卫生室共90家,乡镇卫生院3家。全区卫生技术人员共计13828人(护士10951人,执业医师2098人,执业助理医师585人,执业医师师承32人,执业助理医师师承128人,乡村全科执业助理医师34人);其中:执业助理医师747人(执业助理医师585人,执业助理医师师承128人,乡村全科执业助理医师34人)。

基础设施

2018年,平城区政府坚持专兼结合的社会化城市治理新理念,推进城管改革,将城管、工商、食药监、公安、住建、环保、房管物业等执法平台下沉到街、乡一级,努力推进基层联合执法。开展环境治理综合整治提升行动,确保了“成龙国际电影周”环境卫生秩序;以七里村为样板,推进城乡环卫一体化改革,逐步把城乡环境卫生纳入规范化、专业化的城市发展轨道。加强路街绿地、游园景点、行道树的管理养护。治理“共享单车”乱停乱放行为。组建女子城管巡逻队,以柔性执法形象,打造城市管理新形象。取缔主次干道两侧建(构)筑物上违规设置的各类条幅、标语、宣传画;先后取缔振华南街、柳港园、太阳城等13处路段的马路市场,整治和阳街、永泰街、西京街等8处路段的占道经营行为,建立了7个临时便民市场。

环境保护

2018年,平城区政府将环境保护工作纳入全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把“绿色考核”纳入目标责任考核。推进中央和省环保督察反馈问题整改任务,完成中央环保审计组、省环保督察组环保整改“回头看”检查验收;处办中央生态环境保护督察“回头看”转办案件,转办的25批65件案件已全部办结(其中不属实1件,属实64件)并将问题处置情况通过媒体公示,接受社会监督。扎实开展大气、水、土壤污染防治工作。推动50余家商铺改用清洁能源;开展臭氧污染防治,检查工业源企业4家,全部安装环保收集设备;排查汽修店24家,扣押喷涂设备1台;拆除燃煤锅炉6台;淘汰35蒸吨/小时及以下燃煤锅炉13台;取缔“散乱污”57家;完成煤改气入户3922户,安装壁挂炉3449户。开展污染普查工业企业231家,集中式污污染治理设施企业6家、畜禽养殖15家、生活源锅炉89台;完成了企业疑似污染地块和5个地块国家重点行业企业用地信息收集核查。

2023年,平城区全年优良天数达300天,优良率82.2%。

交通运输

平城区区位独特,东承首都、西接丝路、南贯三晋、北通蒙俄。

铁路

京包线(北京-包头)、同蒲线(大同-风陵渡)、大秦线(大同-秦皇岛)、大西高铁(大同-西安)、张大高铁(张家口-大同)等线路以及通往二连浩特、莫斯科等地的国际铁路线均在大同交汇。

大同站位于市内魏都大道,乘坐4、15、30、42、70、601、603、古城旅游专线等公交车均可到达。火车站每日有多趟列车开往太原、北京、杭州、包头、沈阳等国内大、中城市,方便快捷。

公路

大同公路网络发达,京大高速公路大运高速公路在同交汇,大呼高速公路荣乌高速公路天大高速公路、灵山高速公路、同源高速公路广源高速公路等6条高速公路和大同绕城高速公路连通运营,与北京、太原、呼和浩特、张家口等城市已实现3小时公路互通。

历史文化

宗教信仰

平城区有宗教教别五大类,分别为:佛教道教基督教天主教伊斯兰教。正式登记的宗教活动场所有20处,分别为:佛教7处,有上华严寺、圆通寺、东关华严寺、云龙禅寺、法华寺、华严精舍、净觉寺;道教4处,有玄真观、朝阳宫、纯阳宫、帝君庙;基督教6处,有基督教东堂、基督教西堂、西花园基督教堂、一电厂基督教堂、机车厂基督教堂、东花园基督教堂;天主教1处,为天主教教堂;伊斯兰教2处,有清真大寺、站东清真寺。其中有几处为市管场所,信教群众据不完全统计约15000余人。

晋剧

晋剧源起清代,由山陕梆子北上晋中演变而成,是山西最具群众基础的戏曲剧种;在演变过程中,艺人为适应当地群众的欣赏习惯,吸收、融合了祁(县)太(谷)秧歌、汾(阳)孝(义)秧歌的腔调、音韵及打击器乐,逐渐成型,清末民初的近百年间是其最佳发展时期。晋剧的唱腔结构属于板腔体,大致可分为“乱弹”、“腔儿”、“曲子”,主要板式有平板、夹板、二性、流水、介板、滚白、导板七种;唱词是以上下句为主的结构形式,唱词工整,多以“七字”或“十字”句为主;演唱形式有对唱、轮唱、独唱等,道白属晋中方言与普通话结合;行当丰富,主要有青衣、须生、花脸三大脚色;特技善用翎子功、帽翅功、马鞭功、手绢功、水袖功、髯口功、甩发功等多种表演技巧;文武场编制为九人,称九手场面,武场为鼓板(指挥)、铙钹马锣、小锣、梆子,文场有晋胡、三弦、二弦、四弦;弦乐曲牌有[小开门]、[剪剪花]、[雁过南]、[走马令]等,这些曲牌可单独或联辍使用,也可由若干曲牌组成联奏曲;代表剧目有《打金枝》、《醉陈桥》、《双蝴蝶》、《血手印》、《明公断》、《杨八姐游春》、《齐王拉马》、《六月雪》、《黄鹤楼》、《许策跑城》、《清风亭》、《孔雀东南飞》、《金水桥》、《下河东》、《空城计》等。

晋剧从清代初步形成以来流传到今,已经成为山西的最大戏曲剧种,它在板式唱腔、音乐构建、表演风格等方面,形成完整的艺术体系和鲜明的地域特色,具有重要的学术研究价值。

大同秧歌

大同踢鼓秧歌,也称大同秧歌,流行于原大同县的杜庄、吉家庄、峰峪、麻峪口等地。清道光版《大同县志·风土》载:“上元,俗名灯节,乡下多扮灯官,唱插秧歌,来城内相徽逐。”所谓“插秧歌”,疑即今之“秧歌”,属边舞边唱或舞中夹唱之歌舞形式。大同秧歌以舞为主,由十七人组成:“秧歌头”一人,“踢鼓”四人,“棒子”四人,“风公”、“大脚婆”、“络毛”、“看书先生”各一人,有时没有秧歌头,由十六个人表演。秧歌表演形式主要有“大场子”、“过街场子”和“对耍”等。大场子是一种广场表演,把乐队安置在场中的一个角落,秧歌队以“东、南、西、北”为正,按“角—正—角”,或者“角—正—角—正”方向进行。表演中摆“天地牌子”、“大十字”、“西门斗”等队形图案,演出结束时摆“天下太平”、“文明村”等字形,摆一字,唱一段,唱罢起舞。过街场子就是在街上边舞边走。乐队在前,秧歌队排成两个竖行列后。秧歌头独立队前边舞边指挥,风公、大脚婆排头,头趟鼓子、头趟花子等角色顺次排列。每个角色以自己的个性动作进行表演,以秧歌为主,队形一般是“蒜瓣子”。对耍即两个村或几个村秧歌队的一种联欢活动,是耍秧歌中比较隆重的一种表演形式。两队演员献艺竞技,各显其能,场面壮观,令人大饱眼福。踢鼓秧歌以打击乐(锣、鼓、镲)伴奏。鼓点有“乱鼓”、“起鼓”、“行进鼓”、“切鼓”四种。行进时,伴奏在秧歌队前面,鼓居中,小镲和大镲分别在其左、右,小锣和大锣分别在其左、右后。定场表演时按上述基本队形站于场地一角。

风景名胜

平城区留下了上下华严寺、善华寺、九龙壁、明代古城墙、法华寺、鼓楼、朝阳寺、清真寺等许多名胜古迹。与浑源悬空寺、北岳恒山遥相呼应,形成了别具一格、雄浑质朴的塞外胜景,与驰名中外的世界文化遗产——云冈石窟相隔15千米,形成了大同古城、云冈石窟、恒山为核心的中心旅游圈。

纯阳宫

纯阳宫,俗称吕祖庙。位于大同市平城区鼓楼西街14号。坐北朝南,东西长18.52米,南北宽23.9米,占地面积443平方米。创建年代不详,现为清代遗构。当时寺观规模宏大,供奉纯阳吕祖,每年正月初八前来朝拜的人络绎不绝,场面空前。民国时成为民主人士祁乐天的家庙。1981年归还宗教部门。现中轴线上仅存正殿,两侧为东西配房及东西垛殿。正殿面宽三间,进深四椽,带前廊四椽袱硬山顶。正殿前存清代功德碑2通。1981年2月24日公布为市级文物保护单位。寺观保存一般,现存建筑经整修后,基础稳定,梁架结构保持原样,殿内塑像为现代所塑。

华严寺

华严寺,亦名大华严寺,位于大同市平城区清远街中段西侧。南北长207.6米,东西宽298米,占地面积61865平方米。依契丹族崇日习俗,寺址坐西朝东,始建于辽,现存最早建筑为薄伽教藏殿,建于辽重熙七年(1038年),清宁八年(1062年)重建,是年并“奉安诸帝石像、铜像”,兼具皇室宗庙性质。保大二年(1122年)寺因兵火受损。大雄宝殿于金天眷三年(1140年)重建,元至大年间(1308年-1311年)补葺,明成化、万历年间(1465年-1620年)寺院一分为二,上寺居于西北侧,下寺偏东南,自成格局。清代屡有修葺,2008年进行周边环境综合治理及华严寺辽金文化博物馆修建工程。上寺以大雄宝殿为主,清代增建山门、享殿、观音阁、地藏阁,布局严谨。上寺前隅原有辽建海会殿一座,毁于20世纪50年代,台基尚存。下寺中轴线建有山门、薄伽教藏殿,两厢明清建配殿、厢房。薄伽教藏殿内现存辽代壁藏楼阁、彩塑、琉璃以及经幢、碑刻和明清时期木雕、彩塑、壁画等,荟萃了历代佛教文物精华。寺内现存薄伽教藏殿和大雄宝殿为辽金建筑,其余均为明清时期建筑。1961年3月4日公布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平城遗址

平城遗址,文献与地面遗迹难以对应,城垣四至尚未确定。据历年来的考古调查推测,平城遗址大致位于今大同市老城区、操场城至火车站一带以及御河东岸南北一线。平城分为南北两部分,北部为宫城,位于操场城至站东一带。南部为郭城,据《魏书·太宗纪》记载:“绕宫城南,悉筑为坊”。泰常七年(422年)“筑平城外郭,周回三十二里”。经近年来的考古钻探与调查,发现北魏平城大致叠压在明清府城之下,只是北魏城略大而已。据《水经注》记载,平城有诸多宫殿、衙属、里坊等建筑。在今御河东西两岸,采集有砂岩覆盆柱础、磨光黑瓦、瓦当、暗纹陶片等北魏遗物。城北安家小村至白马城一线的夯土墙,东西长约4000米,基宽3—5米,残高3—5米,夯层厚约0.10米,为北苑南墙遗迹。1995—1996年在大同市东南发现北魏明堂遗址。

九龙壁

九龙壁,位于大同市平城区和阳街南侧。坐南朝北,南北长38.6米,东西宽64.5米,占地面积2490平方米。据《大同县志》记载,建于明洪武二十五年(1392年),为明太祖第十三子代王朱桂府邸照壁。府邸于明崇祯末年毁于兵火,唯九龙壁幸存。清代、民国曾予修缮。壁长45.5米,高8米,厚2米,下部为琉璃贴面须弥基座,束腰部分雕刻狮、象、麒麟、鹿、飞马等动物图案,壁身正面雕刻九条巨龙翻腾于云海中。全部壁面用426块黄、绿、白、赭、紫、蓝色琉璃构件拼砌而成,龙壁顶部为仿木构庑殿顶,檐上勾滴、瓦垄、脊兽、戗兽俱全,正脊上雕刻行龙、莲花等图案。九龙壁前池沼长35米,宽4.75米,中有双孔石桥,四周设石栏杆,望柱上石雕石榴、动物等。1954年,因城市建设,依九龙壁原状向南迁移28米。现存历代重修碑5通。2001年7月公布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鼓楼

鼓楼,位于大同市平城区永泰街上,又名“更鼓楼”。东西长17.7米。南北宽14.3米,占地面积253平方米。建于明代,清顺治、乾隆年间重修。是一座三层楼阁式建筑。高约20米,面阔进深各三间,三檐十字歇山顶,琉璃宝刹装饰,周出勾栏平座。斗栱不出跳,二层横拱为异型栱,三层耍头为卷云头,额枋施旋子彩画。一层内西北隅置木楼梯通达中层。一二层明间辟门,三层各面均装格扇门窗。一层廊下存清代碑刻9通。鼓楼已成为大同市中心一座地标性古建筑。1996年1月12日公布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

古城墙

古城墙位于大同市平城区,因城墙遗迹依然明显,在绝大多数现代版的大同地图上仍有标注。大同城筑邑历史悠久,现存的主城墙为明代洪武五年(1372年)大将军徐达在北魏、唐、辽、金、元旧土城的基础上修筑而成的。形成世人所看到的大同镇城。最后完工的大同镇城呈大致正方形,边长达到1.5千米和1.75千米,周长6.65千米,面积2.63平方千米,以巨大的条石为基础,城墙内芯为三合土夯筑,外包每块重达17斤的青砖,城墙高14米,垛墙上又砌长5米、高0.8米、厚0.5米的砖垛,垛间距0.5米,共580对垛子,据说代表了大同当时所辖的村庄数。大同镇城设四门:东和阳门,南永泰门,西清远门,北武定门,东城墙南段(北望)每个门又各有瓮城。其中,东城墙的墙体长1800米,瓮城墙长700米,一座门楼、一座箭楼、一座月楼、十二座望楼、两座角楼及两座控军台。在徐达的精心筹划和严明督工下,大同城池的建筑达到了有史以来最精美的程度:城内有4条大街、8条小巷、72条绵绵巷,街衢规整通达。每条大街中段十字路口各建一楼,东有太平楼,南有鼓楼,西有钟楼,北有魁星楼。城中心为4座精美的牌坊,称四牌楼。

特产美食

大同沙棘

大同沙棘,俗称酸溜溜,是一种多年生野生落叶灌木。果实呈椭圆形,成熟后为橙黄色或红色,味酸可口。每到农历九月,在百草枯槁的百里煤田上,惟独沙棘生长茂盛,果实累累,像一串串红色珍珠。沙棘含糖20%,含有多种维生素和胡萝卜素以及氨基酸等营养物质。近年来开发出多种饮料、食品,无菌无毒,甜酸味美,清暑解渴,沁人心脾。随着退耕还林工程、京津风沙源治理工程等一系列林业工程的实施,沙棘已成为大同市一种常见的乡土树种。

大同黄花

大同黄花,具有苗大苔繁、肉厚角长、七蕊色黄、营养价值极高等特点,可称“国内一绝”。黄花菜不仅可作为一道高档菜肴加以品尝,更主要的是它营养成份可制成多种健脑、降压、利尿、安神、防癌等补品。大同的黄花有三大优点:一是颜色鲜黄,干净无霉,一色金光灿烂,绝少黑斑霉货;二是角长肉厚,线条粗壮,肥颀整齐;三是油性大,脆嫩清口,久煮不烂。

著名人物

李文静,央视新闻频道《朝闻天下》主播。

荣誉称号

2020年6月30日,平城区入选“第二批革命文物保护利用片区分县名单”。

2021年7月15日,入选水利部第四批节水型社会建设达标县(区)名单。

2022年5月,团大同市平城区委被授予“山西省五四红旗团委”称号。

2022年10月,被山西省商务厅拟认定省级夜间经济试点城市。

2024年1月,入选“全国医养结合示范县(市、区)”。

免责声明
隐私政策
用户协议
目录 22
0{{catalogNumber[index]}}. {{item.title}}
{{item.titl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