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新时间:2023-11-17 22:14
序曲《浏阳河》
情景合唱。三湘儿女,深情吟诵这首象征着湖南的民歌,赞美波澜壮阔的中国精准扶贫伟大实践。
第一幕《风起十八洞》
扶贫干部龙队长来到十八洞村后,化解村民疑虑,凝聚村民人心;激发村民斗志向贫穷宣战。
第二幕《奋斗》
乡亲们在扶贫队的带领下,热火朝天地行动起来,携手建设十八洞村。
第三幕《夜空中最亮的星》
龙队长和支教王老师帮助留守儿童小雅解决困难,重返校园;并通过给孩子们教授美好的合唱,让他们重拾自信、拥抱希望。
第四幕《一步千年》
因地理环境恶劣始终挣扎在贫困线上的小雅一家,通过易地扶贫搬迁终于搬出大山、过上幸福生活。
第五幕《幸福山歌》
一场优美而又诙谐的相亲大会,苗寨单身青年男女脱贫也脱单,追求幸福新生活。
第六幕《大地赤子》
从扶贫家属的视角,聚焦于几位牺牲的扶贫英雄:义务扶贫人王新法,炎陵县县委书记黄诗燕,溆浦县县委书记蒙汉。
尾声《在灿烂阳光下》
在十八洞村产业分红的喜庆日子里,龙队长也将前往北京参加“国庆70周年阅兵式”,并登上脱贫攻坚方阵的花车。十八洞的村民们深情地为龙队长送行。
以上内容参考资料
以上内容参考资料
2013年11月3日,习近平总书记在湖南湘西州十八洞村首次提出“精准扶贫”的重要方略。自那以来,湖南贯彻落实精准扶贫方略,经过七年奋斗,湖南省51个贫困县全部脱贫摘帽,6920个贫困村全面脱贫出列,中国每年贫困人口减少在1000万以上。这是中华民族的一项伟大创举,也是人类减贫扶贫史上的壮举。《大地颂歌》便在这样的背景下创作。
在歌曲部分,《大地颂歌》把湖南经典民歌与现代原创音乐的充分融合,湖南民族音乐的气息贯穿全剧。既有《浏阳河》《马桑树儿搭灯台》《思情鬼歌》《苗岭连北京》等湖南民歌重新演绎,还有符合当代观众尤其是年轻观众审美情趣的大量原创音乐作品的呈现,加上采用分轨式、全景声、沉浸式音效设计。
在舞蹈部分,总体上是把湖南民族民间舞蹈与现代舞、当代舞融为一体。而在具体编排上,该剧舞蹈以现代舞和当代舞为主,采茶、绣苗绣、摘猕猴桃等场景采用了具有民族风情的舞蹈。
《大地颂歌》的舞台场景中融入了不少湖南元素。比如从贫困到致富,从春天到秋天,写实的场景不断展现十八洞村七年间的变化。此外,还有《幸福山歌》那一幕中出现的猕猴桃园、湘绣等。在舞台台口的设计中,周遭是高高低低的山峦,山上有人家,湘西吊脚楼的形象转化成简洁的艺术符号。同时,舞台全方位地融入了科技手段,大量的LED大屏、先进投影设备等根据每一场的剧情移动变化。
《大地颂歌》在服装设计上深入考察了湘西当地的民族服饰,力求呈现出原汁原味的风情。该剧服装设计团队专程前往湘西实地采风。该剧制作了1300余套演员服饰,大量采用刺绣和银饰。整个歌舞剧服饰的制作过程耗时近2个月。
以上内容参考资料
《大地颂歌》以湘西之事讲湖南,以湖南之事讲全国,展现了湖南“精准扶贫”的决心和精神,传递了湖南人民取得脱贫攻坚战胜利后的获得感、幸福感和对党的感恩之情,立体呈现一幅波澜壮阔、感人肺腑的精准扶贫中国画卷。(新华网 评)
《大地颂歌》运用扶贫标志性意象进行艺术转化,创造性地呈现精准扶贫历史性成就。它直面矛盾、积极向上,思想内涵深刻。主创紧紧抓住“情”作文章,演职人员全身心投入。全剧故事、人物、情感真实,打动人心,语言沾满泥土芳香,音调浸透山野之风,旋律元素时尚精致,是跨界融合的舞台艺术,为将来创作具有新史诗体量、容量、分量的作品,提供了借鉴。(中国文艺评论家协会主席夏潮、中国文联主席团委员、中国舞蹈家协会主席冯双白、北京大学艺术学院院长、教授王一川、中国戏剧家协会副主席罗怀臻 综合评)
《大地颂歌》中,每一个扶贫故事,不仅仅是生活的原型,更是真实地呈现出扶贫干部和群众为扶贫事业不懈奋斗的心态。细腻的展现,情感的外化,把一个个扶贫故事说到了观众的心坎上,也触动了他们心中最柔软的地方,自然能够对扶贫干部在扶贫攻坚工作中的奋斗精神、奉献精神、拼搏精神,有了更深刻的感受,用艺术的舞台展现了扶贫干部的精神和力量。(红网 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