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新时间:2024-10-30 15:53
大坡镇,广西壮族自治区梧州市龙圩区下辖镇,位于龙圩区东南部,介于北纬23°16′35.47″,东经111°17′53.25″之间,东与广东郁南县相邻,南与广平镇相接,西与新地镇相连,北与龙圩镇交界。距城区18千米,距梧州市28千米,全镇总面积267.18平方千米。截至2019年末,大坡镇户籍人口63671人。
三国吴天纪四年(280年),今镇境内设新宁县,县治大城(今城村),辖今广平镇、大坡镇。
清代,属苍梧县。
民国二十二年(1933年),设冠盖区及长发乡。民国三十六年(1947年),撤区分为胜洲、吉阳、冠盖3个乡。
1949年12月,设广平区。
1950年10月,设第三区。
1955年9月,设大坡区。
1957年12月,撤区分为大坡、料神2个大乡。
1958年9月,设大坡公社。
1961年6月,设大坡区。
1966年1月,大坡区改为大坡公社。
1984年9月,大坡公社撤改为大坡乡。
1988年12月,大坡乡改为大坡镇。
2013年2月8日,梧州市以苍梧县的龙圩镇、新地镇、广平镇、大坡镇新设龙圩区。
1990年,大坡镇辖18个村公所、96个村民委员会。
截至2020年6月,大坡镇下辖1个社区和18个行政村:大坡社区,大燕村、新安村、大城村、胜洲村、马王村、白鹤村、大坡村、松柏村、夜村村、古元村、育民村、交村村、寨村村、坡头村、河步村、天堂村、新龙村、合垌村;镇政府驻地大坡圩。
大坡镇位于龙圩区东南部,介于北纬23°16′35.47″,东经111°17′53.25″之间,东与广东郁南县相邻,南与广平镇相接,西与新地镇相连,北与龙圩镇交界。距城区18千米,距梧州市28千米,全镇总面积267.18平方千米。
大坡镇以丘陵为主。主要山峰有铜镬大山,其主峰鸡心頂为境内最高峰,海拔753米;另有吟盘顶,海拔520米。最低点位于下小河交村段,海拔17米。
大坡镇属亚热带季风气候,气候温和,夏长冬短,日照充足,雨量充沛。多年平均气温21.3℃,1月平均气温118℃,极端最低气温-2.4℃(1963年1月15日);7月平均气温28.5℃,极端最高气温39.9℃(1987年7月17日)。生长期年平均331天。无霜期年平均331天。年平均日照时数1815.2小时。年平均降雨量1510毫米,极端年最大降水量1925.9毫米(1961年),极端年最少降水量1002.9毫米(1977年)。
大坡镇主要自然灾害有洪涝、干旱、冰雹、低温、雨雪、冰冻等气象灾害以及山体滑坡、泥石流等地质灾害。较严重一次发生在2010年6月15日,暴雨造成4户、5间房屋倒塌,34户、51间房屋形成危房,35处共561米乡村道路塌方,7处河堤损坏,直接经济损失折合人民币100万元。
大坡镇矿藏及其他自然资源有钛、磁铁、白磁泥、水晶石、石英等,其中钛储量约100万吨,磁铁储量约50万吨。2011年,耕地面积4.12万亩,其中水田3.55万亩,旱田0.57万亩,人均耕地0.7亩。
截至2017年末,大坡镇常住人口57320人。
截至2019年末,大坡镇户籍人口63671人。
1991年,大坡镇乡镇企业693个,总产值1.53亿元,总收入2.80亿元。
2006年,大坡镇乡镇企业1035个,从业人员5350人,总产值2.875亿元,总收入3.3513亿元。
2006年,大坡镇财政收入253万元,农民人均纯收入2722元。
2011年,大坡镇农民人均纯收入5593元。财政总收入741.9万元。其中地方财政收入140.9万元,比上年增长1.8%。
2015年,大坡镇乡镇企业13个,从业人员185人。
截至2019年末,大坡镇有工业企业15个,其中规模以上1个,有营业面积超过50平方米以上的综合商店或超市18个。
2011年。大坡镇农业总产值4.5亿元。粮食种植面积724万亩,2011年,生产粮食2.54万吨,人均417.7千克。主要经济作物有蔬菜、砂糖橘等。蔬菜种植面积1.63万亩,产量2万吨;砂糖橘种植总面积3.50万亩,产量3.3万吨。畜牧业以饲养生猪、家禽为主。2011年,生猪出栏量3.74万头,年末存栏2.91万头;家禽年饲养量94.2万羽。
截至2011年末,大坡镇林地面积23.05万亩,累计造林1.78万亩,其中防护林4.06万亩,经济林1.47万亩,森林覆盖率79.9%。活立木蓄积量63.6万立方米。主要林副产品有松脂等,松脂产量800吨,林业产值1.6亿元。
2015年,大坡镇水稻种植面积6.8万亩,产量2.4万吨,其中超级稻种植4.1万亩。交村玉兰花叶脉加工产业产值达到1800多万元,培育了1500亩砂糖橘果园,种植了蜜丝枣1500亩、火龙果500亩、香蕉510亩、百香果285亩,蔬菜基地发展到1500亩。
2016年,大坡镇农业交村玉兰花叶脉加工产业产值达到1800多万元,培育了1500亩砂糖橘果园,种植了蜜丝枣1500亩、火龙果500亩、香蕉510亩、百香果285亩,蔬菜基地发展到1500亩。
大坡镇工业以铸造业、建筑材料业为主。2011年,工业企业1062家,职工5640人,工业总产值3.25亿元。
清末,今大坡镇境内有大坡、河步、龙尾岗、胜洲4个圩市,经营布匹、杂货、粮油、牲口等货物。1949年,大坡街有商铺50家,胜洲街29家,河步街22家,龙尾岗街18家。1951年成立第三区(今大坡镇)供销合作社。此后,供销商业在镇内商业经济中一直占主要地位。1990年,供销商业网点42个,农副产品购进总额107万元,商品零售总额600万元。1995年改制实行承包经营。20世纪80年代初期,兴起个体商业,中后期迅速发展,1990年已发展到457家,从业人员680人,总收入130万元。2001年,全镇商业零售网点490个,商品零售总额795万元,其中个体户433个,收入160万元。2006年,全镇社会消费品总额6582万元。
2011年末,大坡镇商业网点10个,职工250人;社会商品零售总额360万元,比上年增长5.1%;集市贸易市场3个,年成交额198万元,比上年增长5%。
2011年末,大坡镇境内金融机构各类存款余额27561万元,比上年增长9%;各项贷款778万元,比上年增长15%。
2011年末,大坡镇幼儿园7所,在园幼儿350人,专任教师29人;小学17所,教学点24个,在校生4719人,专任教师302人,小学适龄儿童入学率99.8%;初中2所,在校生2126人,专任教师126人,初中适龄人口入学率、小升初升学率、九年义务教育覆盖率均达100%。财政预算内教育经费265万元,比上年增长9%,占财政支出的比例为36%,比上年增长5%。
2011年末,大坡镇文化广播电视站1个,农家书屋个,各类文化专业户30户,各类图书室19个,藏书2.95万册。2011年末,体育场地15处,其中村篮球场10个,安装健身器材20套,经常参加体育活动的人员占常住人口的30%。
2011年末,各级分类医疗卫生机构20个其中中心卫生院1个,村级卫生室19间;病床60张;专业卫生人员48名,其中执业医师7人,执业助理医师6人,注册护士16人。2011年,医疗机构完成诊疗234万人次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参合人数5.05万人,参合率93.35%
2011年,大坡镇城镇最低生活保障户数27户,人数47人,支出9.37万元,比上年增长49%;农村最低生活保障户数1781户,人数4910人,支出434万元,比上年增长50%;医疗救助178人次,民政部门资助参加合作医疗5610人次,共支出1.68万元,比上年增长24%;农村五保人员分散供养675人,支出12.15万元,比上年增长3%;国家抚恤、补助各类优抚对象460人,抚恤事业费支出35万元,比上年增长13%。参加新型农村养老保险1.59万人,参保率65.06%。
2016年,大坡镇实现预脱贫村和预脱贫户顺利脱贫摘帽。2016年12月19日—20日,广西壮族自治区核验组到大坡镇大燕村、夜村、古元村和坡头村四个预脱贫村对照自治区贫困村“十一有一低于”的脱贫摘帽标准进行核验验收,四个村顺利通过了自治区核验组验收,成功脱贫摘帽。
2011年末,大坡镇区自来水厂1座,日供水1300吨;排水渠道1000多米。
2011年末,大坡镇区拥有35千伏变电站1座,主变压器2台,总容量16300千伏安,高压输电线路10条,总长度210千米,用电负荷600千瓦。综合电压合格率97%,供电可靠率99%。
2011年,大坡镇街道绿化带1200米,绿化面积300平方米。
解放前,大坡只有1条主要街道,约4米宽,砖石路面。解放后,政府逐年扩建、新建街道、市场及其他基础设施,圩镇规模逐渐扩大。1990年,圩镇建成区面积14.72万平方米,人口1800人,住宅建筑面积2.24万平方米,人均12.44平方米。公共建筑面积2.08万平方米,有街道3条,共长1100米。有圩亭3幢,约3000平方米。2001年,圩镇人口3312人,住宅建筑面积4.15万平方米,人均12.54平方米。公共建筑面积3.16万平方米。主要街道4条共长2400米,全部水泥路面。农贸市场面积3250平方米。2006年,圩镇面积542亩,人口3800人。
大坡镇有南宁——广州高速公路、苍梧——广东郁南公路、龙圩——广平公路以及南宁——广州高速铁路过境。
2011年末,大坡镇区开通往来县城公共汽车,日发客运汽车48班次,年客运量18万人次。
大坡镇政府驻地是由一个很大的山坡延伸而成故名“大坡。
大坡镇获评广西鹿儿戏之乡,大坡鹿儿戏被列入广西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全镇鹿儿戏剧团和戏队已达7个。
1973年,在大坡镇富华村野田坡地发掘出土铜鼓1个, 鼓面直径71厘米,中心有八齿太阳 纹光芒,4圈3道弦晕,圈内纹饰不清,鼓面周边有4个带角小铜牛;鼓腰高41厘米,25圈3弦 纹, 两边有双耳。
李济深故居位于广西梧州市龙圩区大坡镇料神村,距梧州市区40多千米,清光绪十一年(1885年)李济深诞生在这里。李济深故居是一处融中西方建筑艺术风格于一体的大宅院。1995年12月,经广西壮族自治区党委、广西壮族自治区人民政府同意,李济深故居被命名为广西壮族自治区爱国主义教育基地。1996年,定为国家级文物保护单位。2001年,李济深故居被国务院公布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李济深故居为宏伟巍峨的四合院建筑,既有中国古代文化的象征,也有欧美建筑的格局,总面积3240平方米。主体建筑建于民国十四年(1925年),坐东向西(座卯向西兼乙辛,丙午门,放戍水)。故居四角有炮楼,瓦面有墩式走廊与炮楼连接,可攻可守,有如城堡。
大坡镇有冠盖总庙建筑高雅,传说是为很久以前三位广东籍的勘测学家寻龙追脉至此空穴一致高兴致死而建成的“三相候王”殿。
冠盖大庙在大坡镇,建筑年代无考。建筑物分山门、正殿和后殿,山门由72支莲花托砌建,正殿祀欧莫李三相侯王,有八仙过海和十八罗汉等雕塑,工艺精美。庙宇内有铜鼓一面, 解放初期庙宇拆毁,菩萨、石狮子及铜鼓全部丢下河湾。
李济深(1885.11—1959年10月)字任潮,龙圩区大坡镇料神村人。是中国著名民主人士,是中国著名军事家、政治家,历任黄埔军校副校长,广东省主席,中国国民党革命委员会主席、政协全国委员会副主席,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副主席等要职,这里是他成长及从事敌后抗日活动的地方。
1949年9月,出席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体会议。此后,历任中央人民政府副主席、第一届全国政协副主席、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副委员长、中国国民党革命委员会中央主席等职。
谢鼎新(1898—1937年)字仲鸣,号庆椿。龙圩区大坡镇富膳村人。历任国军连长、营长、团长。民国二十一年(1932年)1月28日,日军进攻上海,谢鼎新奉命率领全团官兵在吴淞要塞以南纪家桥一带布防,击退日军发动的三次总攻。民国二十六年(1937年)10月8日,日军向上海大场发动进攻,谢奉命率团增援,连克谈家头等主要阵地。 同年10月23日,谢鼎新身中3弹,壮烈牺牲。后被追加陆军少将衔。
李沛文(1906—1985年)字质生,龙圩区大坡镇料神村人,李济深之长子。先后就读于中山大学预科、美国普杜大学、爱欧华大学、康乃尔大学研究院,民国二十一年(1932年)获硕士学位回国。民国二十四年(1935年)后,历任岭南大学农学院教授、院长,华南农学院副院长;并先后担任或兼任广西省人民政府委员、省农业厅厅长,全国政协第二、三、四、五、六届委员,民盟中央委员等职。李沛文是全国著名的农业教育家和园艺家,主要著作有《果树之肥料试验》《果品贮藏加工学》等10多部。
李沛瑶(1933.6—1996年2月)龙圩区大坡镇料神村人,李济深之第五子。1957年在北京航空学院飞机制造系毕业后到基层工作,由技术员逐渐升至教授高级工程师。1988年当选为政协江西省第六届委员会副主席,中国国民委员会江西省委员会副主任委员兼秘书长,中华全国总工会第十一届执委会副主席、书记处书记,中国国民党革命委员会第七届委员会副主席,第七届全国政协常委。1989年任国家劳动部副部长。1992年当选为中国国民党革命委员会第八届中央委员会主席,1993年当选为第八届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
陈之颖(1894—1927年)又名陈培全。大坡镇新龙村人。出生于佃农家庭,小学毕业。民国十三年(1924年),得族人介绍到戎圩邮电局当邮差(即邮递员)。民国十四年(1925年),他考入国民党中央宣传部宣传员养成所,到广州就读。民国十五年(1926年)初,陈之颖毕业后回到苍梧,在国民党中央农民部特派员驻梧办事处从事农民运动。同年4月,中央农民部特派员驻梧办事处派他去南宁开展农运。他带领广西农讲所的学员,在南宁市郊和邕宁农村建立40多个乡农会。同时举办农民夜校,实行减租减息,使邕宁农运深入发展。同年8月,广西农民部东路办事处成立,林培斌为主任,陈之颖调回东路办事处工作。同年11月,陈之颖被委任为广西农民部驻容县特派员。同月11月20日,广西农民部苍梧道办事处在容县成立,办事处下设农民运动委员会,陈之颖是7位委员中之一个。期间,他曾到苍梧的长行、冠盖、吉阳、平乐、须罗和平南的大新等地宣传发动群众,组织农民协会,建立武装。民国 十六年(1927年)2月,苍梧道办事处和容县农民协会联合开办容县农民运动讲习所,他担任宣传教育课程。同年4月,陈之颖在平南大安被国民党当局逮捕,押回梧州监禁。同年10月7日晨,被国民党梧州当局杀害。
2022年4月,入选2022年农业产业强镇创建名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