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新时间:2024-10-03 08:42
百侯中学坐落在百侯镇的廓岭之麓,梅河之滨,她的前身是联益中学,由杨德昭先生等热心人士创办于1923年,学校借“丘氏别业”为校舍,由于经费困难,仅办了一个学期。而后便由杨德昭先生等人在南洋、上海等地募捐,得到杨虎臣、杨富臣、杨昭臣诸乡贤的赞助,筹集一笔资金,在古榕树下建校舍。1925年改名为百侯中学,1933年新校落成,师生迁入上课。
1933年,日寇加紧入侵,民族危机加深,杨德昭先生为改革乡村教育,聘请由陶行知先生推荐的一批晓庄师范师生来校任教。是年秋,潘一尘校长到校后,团结本地人士成立了“百侯乡村教育促进会”,合并侯南原有四所小校为百侯中心小学,作为百侯中学的附设小学,促进了教育的普及和中小学教育质量的提高,使百侯的教育面貌为之一新。
百侯中学在实行生活教育期间,设有初中部、艺有师范班和民众教育馆。当时候中实行陶行知先生提倡的生活教育,其教育目标很明确,就是培养革命的青年,学校号召“革命的青年要有创造的精神、科学的头脑、艺术的兴趣、健康的体魄、劳动的身体”;学校提倡“教、学、做合一”、“手脑双挥”、“以教人者教己,在劳力上劳心”;学校对学生进行民主、自由、爱科学、爱国家、爱劳动、与工农相结合等一系列的革命启蒙教育,侯中在不长的岁月里便形成了具有自己特色的办学风格:这就是全心全意为人民办好具有民主团结,艰苦朴素,勤奋好学,追求进步的精神,这也是陶行知先生所赞扬的侯中精神。
在抗日战争期间,罗亦平先生(罗明同志)代任校长,1937年秋刚到侯中,他就根据学校实际,实施抗战教育,他任用进步教师,配好领导班子,加强管理,订立制度,在校内要求师生既要积极利用课外时间参加救亡活动,又要认真教学,提高质量。抗战教育是“生活教育”理论的延伸。1941年秋侯中办起了高中,成为大埔县第一间私立完中。
抗日战争胜利后,侯中在地下党组织的领导下,进行了艰苦的革命斗争,在艰苦的条件下,坚持教学,为革命和建设准备了大批人才,仅1949年先后参加革命队伍的师生达300余人。解放后,侯中在党和政府的领导下由私立改为公办,1952年又办起了高中,恢复了完全中学,学校迅速发展,呈现出一派欣欣向荣、朝气蓬勃的新气象。学校根据党的教育方针,对学生进行德智体全面发展的教育。教师注意学习教育理论,改革教学方法,教学质量提高较快,连年高考居全县榜首。侯中在解放前、和五六十年代,其办学质量之高,就已闻名于全县、全省,培养了大批人才,遍布全国各地和全世界各地。
1978年,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后侯中在党和人民政府的关心下,在华侨和港澳同胞和广大校友的支持下,学校的办学规模不断发展壮大。叶选平、王屏山、卢钟鹤等一批省、市、县领导亲临侯中检查指导工作。1981年得到省政府和华侨的支持,兴建了教学大楼、教工宿舍、学生宿舍大楼各一栋;1988年 曾宪梓先生兴建了“宪梓科学馆”;1992年肖畹香、姚美良先生热心捐资兴建了百侯中学礼堂;1997年旅印尼侨贤杨增蕴先生捐资兴建了“杨增蕴教学大楼”,“杨增蕴教师楼”;在广大校友和华侨的支持下2003年兴建了“校友楼”,2004年兴建了“杨增蕴学生公寓”;海外华侨在杨佐都先生和广州校友会的的发动筹集下,为侯中设立了一百多万元的奖教奖学基金,用于奖励每年高考中考成绩突出的教师和学生。
侯中于1985年经省教育厅批准成为“陶行知教育思想实施基地”,1991年,被省教育厅评为办学有特色的学校,1997年被评为县一级学校,2000年被省陶研会评为“学陶师陶先进单位”,2004年升格为市一级学校,2005年被中国陶行知研究会评为“先进集体”。学校环境优美,绿树成荫,交通方便。学校占地面积五万多平方米,建筑面积两万多平方米,教学区、生活区、运动区分布合理。
2003年修建了陶园和矗立了陶行知雕像、2007年兴建了陶行知纪念馆、2010年兴建了陶行知大楼和行知广场、2021年修建了行知礼堂、同时学校设立了各类奖教奖学基金,用于奖励每年高考中考成绩突出的教师和学生。
学校现有教学班15个,学生人数577人,学校聘任教职工67人(其中高级教师22人)。物理实验室三个200平方米,化学实验室两间160平方米、生物实验室一个90平方米,64座语言实验室一个,计算机室两间(共有较先进的电脑120台),多媒体电教室3个,录播室1个各教室安装了教学一体机和空调,学生宿舍安装了空调、太阳能热水器和手机信号屏蔽器,各场室使用合理,对推进电化教学和素质教育有很大的促进作用。近年来,中考合格率、优秀率、高中毕业会考、高考的及格率、优秀率达到梅州市一级学校标准,办学质量迅速提高。
学校有一个事业心、责任感强,善于指挥和调控协调的领导班子,正副校长事业心较强,富有荣誉感,班子成员团结协作,明确分工,各司其职,能充分发挥教育教学的管理功能,为全面推进素质教育,提高办学效益提供了有力的保证。同时学校拥有一支政治坚定、思想过硬、品德高尚、精于教书、勤于育人的教师队伍,学校切实加强师风建设,先后制订了《大埔县百侯镇中学管理制度汇篇》,积极开展以“铸师魂、重师风、正师德”为主题的活动,有效地提高了教师的师德水平。
学校坚持德育为首,十分重视德育工作的针对性、实效性,“三风”建设好。学校德育领导机构健全,德育工作队伍整齐,学年有德育工作计划,期中、期终有检查评比,各项制度比较健全。学校能突出主旋律,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和认知能力,坚持有侧重、循序渐进、逐步深化的教育原则,着力加强学生的爱国主义教育,讲求德育工作的实效性,近两年来,学生操行评定优良率达90%以上,后进生转化率达90%以上,师生中违法犯罪率均为零。
学校大力推进素质教育,以改革课堂教学为主渠道,以常规教学管理为重点,以教研教改为关键,不断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严格执行国家课程计划、教学大纲,开齐、开足、开实各科课时。学校能面对生源素质不高的实际,化压力变动力,严格教学常规管理,制订了《百侯镇中学常规教学实施细则》,加强对教师教学的各环节的规范管理,把教师教学常规落实情况列入工作实绩考评内容,与评优、评先有效挂钩。学校重视教育科研,其中,申报的教育科研课题《“语言美”让你更美——山区学生如何达到真正“明礼”》已定为县级立项,教师积极参与教育教学研究,善于总结经验,积极撰写教学论文,两年来,有10多篇教师的教学论文在市、县发表或获奖。学校在抓好主课堂的基础上,重视拓宽第二课堂活动,使学校体卫、美劳协调发展,教育教学质量显著提高。全校师生正迈着坚实的步伐向更高的目标前进[1]
百侯中学于1985年经省教育厅批准成为“陶行知教育思想实施基地”,1991年,被省教育厅评为办学有特色的学校,1997年被评为县一级学校,2000年被省陶研会评为“学陶师陶先进单位”,2004年升格为市一级学校,2005年被中国陶行知研究会评为“先进集体”,2012年被评为省书香校园学校,2018年被评为市文明学校,2021年被评为省绿色学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