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陂镇

更新时间:2024-06-17 18:02

高陂镇,隶属于广东省梅州市大埔县,位于大埔县南部,韩江中游,与湖寮镇、百侯镇、枫朗镇、潮州市饶平县九村镇、光德镇、桃源镇、丰顺县潭江镇、洲瑞镇、银江镇、大麻镇相接壤。全镇总面积308.91平方千米。2018年末,高陂镇户籍人口87670人。截至2020年6月,高陂镇共辖1个社区、35个行政村。

历史沿革

民国时期,设高陂区署。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设区人民政府管辖十三乡。

1958年,撤区政府改为公社。

1981年,撤公社改为高陂镇和高陂区。

1985年,镇区合并为高陂镇。

行政区划

截至2020年6月,高陂镇共辖1个社区、35个行政村。镇人民政府驻福地街1号。

地理环境

位置境域

高陂镇位于大埔县南部,韩江中游,与湖寮镇、百侯镇、枫朗镇、潮州市饶平县九村镇、光德镇、桃源镇、丰顺县潭江镇、洲瑞镇、银江镇、大麻镇相接壤。全镇总面积308.91平方千米。

气候

高陂镇平均降水量1600毫米,平均气温为23℃,最低气温-4℃,平均日照数1720小时。

人口

截至2018年,高陂镇户籍人口87670人。

经济

高陂是大埔最早的陶瓷产地,宋代以前已有陶瓷生产,是广东省陶瓷主产区之一,素有“陶瓷之乡”、“白玉城”美称,更有粤东“瓷都”之誉,生产的陶瓷以“白如玉、薄如纸、声如罄”的特点享誉海内外,产品80%出口,远销欧美、中东、东南亚等地区。高陂位于大埔南片各乡镇水陆交通中心,是全县陶瓷产品的集散地。旧时陆运不通,各镇的陶瓷就是经水路由高陂转往汕头再运至海外(故大埔陶瓷习惯上也称为“高陂瓷”)。第一间省立陶瓷职校——“广东省高陂陶瓷职业学校”于1943年在高陂中学借场所创办。大埔第一间国营陶瓷企业——“高陂机械陶瓷厂(后改名赤山瓷厂)”于1954年在高陂赤山创办。第一家省立陶研机构——“广东省大埔陶瓷研究所”于1959年在高陂乌槎创办。

2014年,在粤东西北振兴发展战略中,大埔县与广州市海珠区合作共建广州海珠(大埔)产业园,园址选择在大埔具有县城功能的中心镇、陶瓷产业基础良好的高陂镇。产业园区以陶瓷产业为主导,总体规划面积333公顷,首期开发面积180公顷。坐落在高陂镇的陶瓷文化产业园,距离广州海珠(大埔)产业园约5公里,经过多年的发展,已经成为了大埔陶瓷文化产业集聚发展的平台。至2016年,高陂陶瓷文化创意产业园进园企业有17家,其中有文化产品生产的企业11家,成为集陶艺创意设计、科研教育、陶艺作品展览、工业旅游于一体的现代多功能产业园区。

2019年,高陂镇农村经济总收入22.5亿元、农民人均收入16386元、税收8536万元,同比分别增长7.6%、10.46%、7.4%。

2021年,高陂镇辖区内有陶瓷经营生产企业42家(其中规模以上企业有16家),员工2627人。拥有国家级高新技术企业7家,国家文化出口重点企业8家,省级工程技术研究开发中心5家,广东陶瓷(梅州高陂)产业技术创新联盟1个,省级企业技术中心3家,省级工业设计中心3家,省级院士专家工作站1家,广东省知识产权优势企业1家,广东省民营企业创新产业化示范基地1个,广东省中小企业创新产业化示范基地1个,广东省众创空间试点单位1家,高新技术产品19个,广东省名牌产品3个,广东省著名商标2个。市级工程技术研究开发中心1家、县级工程技术研究开发中心3家,获得省、市、县科学技术奖奖项34个。已建成投产陶瓷产业集聚片区1个(大埔陶艺产业园),园区面积425亩,入驻企业有18家。高陂镇联合广东玉城高陂青花瓷小镇股份有限公司申报创建“宜创+宜业+宜居+宜游+宜享”五位一体的特色产业类小镇——中国高陂•青花瓷小镇。

历史文化

地名由来

因水源居高处筑陂,故名高陂。

方言

除高陂镇埔田村有讲漳州话潮州话外,其余地区通行客家话

非物质文化遗产

2005年,武颂庐被大埔县人民政府公布为县级文物保护单位。

客家山歌

大埔客家山歌大致可分为情歌、劳动歌、时政歌、杂歌。新山歌。这些歌谣中又以情歌为主,约占百分之六十至七十。山歌,即客家山歌,与船工号子、扛树歌、龙船歌、五句板等同属民间歌谣。广东省大埔县的客家山歌腔调各地不尽相同,主要有西河山歌、长治山歌、光德山歌等。二十世纪八十年代后,县内山歌活动蓬勃开展,县文化部门多次举行山歌培训班,举行山歌邀请赛和擂台斗歌。

广东汉乐

广东汉乐旧称外江弦、儒家乐、汉调音乐等,流行于广东省大埔县一带的传统音乐,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之一。广东汉乐是一千多年前客家先民南迁时带来的中原古乐,在大埔流传至少有五百年以上的历史,有“中州古乐”之称。在与大埔的民间音乐(如打八音、中军班音乐)相融合的基础上,同时又吸纳了潮汕音乐(如大锣鼓)的一些成分,成为广东三大乐种之一;大体包括丝弦音乐、中军班音乐、八音、民间大锣鼓和庙堂音乐五大类。

客家围屋

客家围屋,又称围屋、客家围等,是客家民居经典的三大样式(客家围屋、客家围龙屋、客家土楼)之一,是一种富有特色的典型客家民居建筑,是客家民居中最常见、保存最多的一种,被誉为“东方的古罗马城堡”“汉晋坞堡的活化石”,被中外建筑学界称为中国民居建筑的五大特色。

风景名胜

李光耀祖居

李光耀祖居位于梅州市大埔县高陂镇唐溪村,李光耀祖居“中翰第”位于大埔县高陂镇党溪村唐溪,中翰第面前是一片开阔的田野,正对面两山对峙,左边鹰嘴山气势不凡,有如金凤起舞;右边蛇头岗蜿蜒起伏,又似潜龙欲奔,风景秀丽,一派田园风光。

田家炳故居

田家炳故居拱辰楼位于高陂镇银滩村,建于清光绪七年(1881年),为田家炳曾祖父田百筹所建。拱辰楼占地面积320平方米,建筑面积264平方米。殿堂式布局,砖木结构,二进院落,上厅楼房高二层,中间为主厅,两侧各有两个厢房;下厅平房,中间为天井。大门屋脊有简易灰塑,门坪外砌有围墙;门左侧有一厢房对门坪,厢房正面用木隔板、木屏风组成。木隔板固定在厢房正面上节,中间大,两边小,分别画有山水、人物彩画,下节为活动屏风。主体右侧筑有呈60度角的斗门。墙体自高至低分四级与围墙相连。

武颂庐

武颂庐位于高陂镇古田村,建于1947年,为赵公武所建。该建筑为砖木结构,占地面积642平方米,建筑面积452平方米;二进院落成四合院布局,屋内梁架斗拱雕有花鸟飞兽,屋脊两边用沙灰塑成高翘的殿堂式瓦顶,大门两侧有人物、山水、花鸟等彩绘图案,工艺十分精致。左侧还建有一拱屋和一座钢筋混凝土结构“洋楼”,作为附属建筑。

陶瓷文化墙

陶瓷文化墙位于广东省大埔县高陂陶瓷工业园门,该陶瓷文化墙长约200多米,是由16幅面积各7.5平方米的陶瓷板拼接而成的。陶瓷文化墙使用的青花瓷块全部由当地企业烧制,一幅幅雅致的青花瓷画系统地介绍了大埔陶瓷的发展史,包括从陶泥出土、拉坯、绘画、烧制到成品,从远古作坊到近现代制作技术等内容。

青花瓷花篮

青花瓷花篮位于大埔县陶瓷主产区高陂镇主要交通要道高陂中学门旁的十字路口圆盘。该圆盘花篮高9.4米,圆最大直径4.5米,共分三层。

富大陶瓷工业旅游区

富大陶瓷工业旅游区于2013年4月被评定为国家AAA级旅游景区,成为梅州市首家国家AAA级工业旅游区。建成了原料加工区、制坯成型区、施釉彩绘区、烧窑包装区、产品展示区、游客体验区、古陶瓷展示区、名家作品展示区共八大景区,是集陶瓷工业观光、体验、科普教育于一体综合旅游服务区。

著名人物

赵公武(1900—1953),黄埔军校潮州分校第三期毕业。民国中将。抗战时,曾参加上海“八.一三”大会战、徐州大会战、保卫武汉大战以及三次长沙大会战等战役,每次均战果辉煌,有“赵子龙再世”之称誉。1946年冬,以军长兼代安东省主席。1947年因病赴香港治疗,以后未再任职,1953年病逝于香港。

免责声明
隐私政策
用户协议
目录 22
0{{catalogNumber[index]}}. {{item.title}}
{{item.titl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