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新时间:2023-01-05 19:46
大堰垱镇,湖南省常德市澧县下辖镇,地处常德市西北部,澧县西南部,东与涔南乡接壤,南抵大坪乡,西与王家厂镇、临澧县九里乡相连,北接宜万乡。距县城20千米。大堰垱镇辖区行政面积112.4平方千米。截至2019年末,大堰垱镇辖区户籍总人口62400人。
1950年,建垱市乡。
1954年,设大堰垱镇,属澧县。
1956年,升为县辖镇。
1958年9月,若干小乡合并为大堰增公社。
1961年,析置大堰垱公社。
1963年,改建大堰垱镇,曾数度易置。
1975年,街、区、镇与农村公社合并为大堰镇。
1980年,分为大堰垱镇和大堰增公社。
1984年,公社改乡。
1987年1月,大堰垱乡并入大堰垱镇。
1949年,属汉景乡。
1958年9月,并入澧阳公社。
1961年7月,析置车溪公社。
1984年4月,公社改乡。
民国,属涔阳乡。
1949年,属花岭、中武、亘山3乡。
1954年5月,花岭、亘山2乡并入中武乡。
1958年9月,中武、宜万2乡合为宜万公社。
1961年7月,析置中武公社。
1984年4月,公社改乡。
2015年,大堰垱镇、车溪乡2个村(南阳、柘茨)和中武乡11个村(居)(亘山、花岭、兰田、筒车、玉圃、长岭岗、关堰、石公、陈管、鱼山、中武桥)合并,新设立大堰垱镇。
2011年末,大堰垱镇辖东街、西街、白云寺、文昌阁4个社区和涔南、澧临、星星、永孙、两湖、联富、水泗、熊家湾、青云、戴家河、唐桥、干河、安合、沈家坝、马树、竹金、宋家台、花圃、汉东村19个行政村;下设24个居民小组、171个村民小组。
2016年,大堰垱镇辖东街、西街、白云寺、文昌阁、中武桥5个社区和九旺、涔南、熊家湾、南阳、戴家河、干河、宋家台、花圃、筒车、石公桥、玉圃、陈管垱、星星、亘山14个行政村。
截至2020年6月,大堰垱镇辖5个社区、14个行政村。镇人民政府驻大堰垱镇垱涔路。
大堰垱镇地处常德市西北部,澧县西南部,东与涔南乡接壤,南抵大坪乡,西与王家厂镇、临澧县九里乡相连,北接宜万乡。距县城20千米。大堰垱镇辖区行政面积112.4平方千米。
大堰垱镇地势西高东低,北高南低。地形大部分为平原,少数为丘陵。境内最高点位于贺家山,海拔144.9米;最低点海拔2.5米。
大堰垱镇境内属澧水支流涔河水系,涔河自西向东贯穿全境,在澧县小渡口闸流入澧水,境内涔河流长27千米。
大堰垱镇境内已探明地下矿藏主要为膨润土和芒硝,膨润土地质储量4000多万吨,可采储量2000多万吨;芒硝地质储量1000万吨,可采储量500万吨。地下水资源丰富。2011年,大堰垱镇有耕地面积5万亩,人均1.2亩,
大堰垱镇主要自然灾害有洪涝、干旱、低温、霜冻暴雨、冰雹、龙卷风,尤以旱涝、低温、霜冻为主。最严重的一次特大洪水发生在2003年7月,造成4万亩农作物受灾,直接经济损失达6000万元。
2011年末,大堰垱镇辖区户籍总人口4.3万人,其中城镇常住人口1.5万人,城镇化率34.9%。总人口中,男性2.2万人,占51.2%;女性2.1万人,占48.8%;14岁以下4257人,占9.9%;15~64岁34830人,占81%;65岁以上3913人,占9.1%。总人口中,以汉族为主,达4.16万人,占96.7%;土家族0.14万人,占3.3%。2011年,人口出生率7.1‰,人口死亡率6‰,人口自然增长率1.1‰。人口密度为每平方千米808人。
2017年末,大堰垱镇辖区户籍总人口43000人。
截至2019年末,大堰垱镇辖区户籍总人口62400人。
2011年,大堰垱镇农业总产值2.7亿元。2011年,财政总收入980万元,比上年增长10%。
2019年,大堰垱镇有工业企业22个,其中规模以上工业企业有5个,有营业面积超过50平方米以上的综合商店或超市4个。
大堰垱镇农业以种植水稻、油菜、棉花、葡萄为主。
大堰垱镇粮食作物以水稻为主。2011年,大堰垱镇生产粮食23200吨,人均464千克。经济作物主要为油菜、棉花、葡萄。2011年,大堰垱镇油菜种植面积3万亩,产量4300吨;棉花种植面积70亩,产量775吨;葡萄种植面积2500亩,产量4000吨畜牧业以饲养生猪、家禽为主。2011年,大堰垱镇生猪饲养量56720头,年末存栏16720头;家禽饲养量161万羽。
大堰垱镇工业以化工、膨润土加工、建材、石膏粉生产、纸制品加工为主。2011年,大堰垱镇工业总产值14.6亿元。
2011年,大堰垱镇社会商品销售总额3.4亿元;城乡集贸市场5个,年成交额2.5亿元。
2011年末,大堰垱镇境内金融机构各类存款余额5亿元,比上年增长24.3%;各项贷款余额8555万元,比上年增长33.5%。
2011年,大堰垱镇302省道贯穿全境;北距枝柳铁路10千米,东距国道20713千米,南距澧水航运码头22千米,城区往南1千米处设有民用飞机场(大堰垱镇星星飞机场)。
1990年5月,大堰垱镇广播电视站开通。2011年末,大堰垱镇有综合文化站1个,文化大院1个,曲艺茶社13个;各类文化专业户18个;舞龙舞狮表演队30个360人,皮影戏队12个84人,澧州大鼓艺人15人;各类图书室35个,藏书28万余册;音乐、美术、书法、摄影及文学业余创作队伍达185人。2011年末,大堰垱镇有线电视用户5850户,入户率80%。
2011年末,大堰垱镇有幼儿园7所,在园幼儿1000人,专任幼师32人;小学8所,在校生1729人,专任教师87人,小学适龄儿童入学率100%;初中1所,在校生1070人,专任教师102人,初中适龄人口入学率、小升初升学率、九年义务教育覆盖率均为100%。2011年,大堰垱镇财政预算内教育经费600万元,比上年增长16.7%。
2011年末,大堰垱镇有县级医疗卫生机构1个,村卫生室23个;病床100张,固定资产总值1580万元。专业卫生人员110人,其中注册护士40人。2011年,大堰垱镇医疗机构完成诊疗8万人次。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参合率100%。
2011年末,大堰垱镇有高标准体育场2个。50%的村安装了健身器材,经常参加体育活动的人员占常住人口的25%。
2011年,大堰垱镇有城镇最低生活保障户数528户人数741人,支出158.3万元,月人均178元。有农村最低生活保障户数696户,人数746人,支出69.8万元,月人均78元;供养农村五保247人,支出250万元。国家抚恤、补助各类优抚对象326人,抚恤事业费支出180万元。敬老院4家,床位80张。社区服务站4个,慈善分会1个。2011年末,大堰垱镇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参保率96%。
2011年末,大堰垱镇有邮政支局1个,电信分局1个,移动服务网点6个;程控电话交换机总容量5000门,固定电话用户4100户,移动电话用户18000户,互联网用户910户。
东汉建安二十四年(219年),吴将周泰在境内涔河修筑拦河平水大坝(垱),形成大堰垱,引水灌溉澧阳平原,境名由此而得。
大堰垱镇重视民间文化的保护和开发,积极宣传国家政策,因而被评为中国民间文化艺术之乡。
2014年7月21日,大堰垱镇入选全国重点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