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新时间:2022-04-02 10:40
大塔荔枝,四川省宜宾市宜宾县特产,全国农产品地理标志。
大塔荔枝主栽品种大红袍果中等大小,卵园形,果形整齐;龟裂片明显,具刺峰状突起;有缝合线;果皮薄,鲜红至深红色;果肉乳白,肉质厚,细嫩,有透明感,味甜微酸,果汁中等;果核中等大小,部分焦核,长椭圆形。
大塔荔枝可溶性固形物≥17.5%;总酸≤0.48克/100克。
宜宾县地势较低,地形以低丘为主、平坝相间。地形南北长、东西窄,地势西南高、东北低,西部为大小凉山余脉,南部为云贵高原北坡,东北属盆中方山丘陵区,海拔270-1418米。
宜宾县土壤类型以遂宁组土为主,约占80%,土壤pH值在5.5-7.0之间,土质较粘,保水、保肥能力强,土壤有机质8-40.6克/千克,富含钾和多种矿物元素,土壤条件适宜大塔荔枝种植。
宜宾县属亚热带湿润性季风气候,大塔荔枝产区小盆地环境具有南亚热带气候属性。气候温和、热量丰足、雨量充沛,光照适宜、无霜期长、冬暖春早、四季分明。年均气温18℃以上,绝对最高温39℃,一月均温7℃左右,极端最低气温-1.7℃且频率极低,≥10℃的年均活动积温为6000℃以上,年降雨量1152毫米,年均日照1350小时,无霜期长达362天,年均相对湿度为80%左右,春、夏季均温14.9-25.9℃,春季3月后气温回升快,春夏旱频繁,在保证灌溉的前提下,荔枝花期和幼果期无或很少受到低温冷雨的侵害;夏季6月后进入雨季,高温和充沛的雨量有利于荔枝果实膨大及枝稍生长;冬季无严寒并有适度干旱,有利于荔枝花芽分化。
宜宾县位于长江流域,金沙江、岷江两大干流过境有分支中小河(溪)357条,总长1582千米,呈树枝状河网,密度0.52千米/平方千米。
大塔荔枝产区是四川省宜宾县万亩优质荔枝产业示范区。荔枝果品多在7月中、下旬成熟上市,比国内沿海荔枝主要产区推迟最少半月以上,有效填补国内荔枝鲜果市场淡季。
宜宾县大塔乡的“妃子笑”绿荔枝就有几千株,其中100年以上的荔枝就有150株。年产特级大红袍、妃子笑等荔枝上万千克。
20世纪80年代开始,李场镇就开始大面积种植荔枝,建镇后,李场镇党委政府把大塔荔枝作为重点特色项目发展。
1995年,李场镇成立了大塔荔枝种植场。
20世纪90年代,宜宾县新发展上万株荔枝,年产特级大红袍、妃子笑、楠木叶、绛纱兰、糯米糍、铊堤、带绿等名优荔枝。
2002年,李场镇筹建了李场镇大塔荔枝协会。
2005年,李场镇利用惠农政策和项目资金打造了李场大塔、斑竹、小塔万亩荔枝园。
2012年,宜宾县举办第一届大塔荔枝文化节。
2017年,宜宾县大塔荔枝实现年产量1200吨,年产值2000多万元。
2016年,宜宾县种植大塔荔枝面积1.5万余亩。
2019年7月12日,宜宾县举办四川花卉(果类)生态旅游节分会场暨第七届大塔荔枝文化节。
2016年,宜宾县大塔荔枝实现年产量1200吨,年产值2000多万元。
2017年,宜宾县种植大塔荔枝面积1.5万余亩。
2018年,宜宾县种植大塔荔枝年产量10000吨。
2012年,大塔荔枝通过国家绿色食品认证。
2013年,特色水果(大塔晚熟荔枝)科技园被原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业部命名为热作标准化示范园。
2017年,特色水果(大塔晚熟荔枝)科技园被四川省农业厅、林业厅和财政厅联合命名为省级现代农业(林业)示范园区。
2019年1月17日,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业农村部批准对“大塔荔枝”实施国家农产品地理标志登记保护。
大塔荔枝农产品地理标志地域保护范围包括宜宾县岷江河流域低海拔区域泥南镇、泥溪镇、古柏镇、蕨溪镇、李场镇、喜捷镇、柏溪镇7个乡镇131个村。地理坐标位于东经104°08′-104°34′,北纬28°40′-29°07′。保护面积11761公顷,年产量10000吨。
质量控制技术规范编号:AGI2019-01-2577。
安全要求
产品质量符合国家有关标准。
特定生产方式
1、产地选择:大塔荔枝选择岷江下游生态环境良好,交通水利条件方便,海拔300米左右的河谷坝地,光照充足,无霜期360天以上、避风的平地或缓坡地建园,园地土质疏松肥沃,土层深度1米以上,微酸性。
2、品种选择:选择本地荔枝主栽优良品种大红袍,通过空中压条高压育苗法培育荔枝壮苗,分散栽植;规范建立标准化示范果园。
3、生产过程管理:大塔荔枝生产管理严格按照《绿色食品大塔荔枝生产技术规程》DB511500/T/38要求进行,其关键技术为保果攻梢、蒂蛀虫的防治及防冻害。
3.1保果攻梢大塔荔枝有隔年结果现象,这是由本地栽培管理水平、气候条件及荔枝本身生物学特性综合决定的。为减少荔枝结果大小年严重的问题,对荔枝园成花好的荔枝树采取疏除过量花穗,控制氮肥,增施钾肥保证果实生长及品质;对成花较差的或未成花的荔枝树以攻梢为主,抹去全部花穗,适量增施氮肥,主攻夏梢及夏延秋梢。
3.2蒂蛀虫的防治幼虫为害叶、嫩梢、花穗和果实。防治蒂蛀虫采取以农业防治为基础,物理、生物防治为主导,化学防治为辅的综合防治方法。控梢栽培,使秋梢抽发整齐,抑制冬梢,即利结果又可减少虫源;及时扫除落果,集中处理消灭其中的幼虫;采用性诱技术诱杀;雌花谢后一周内喷第一次药,以后小果期,果实膨大期,转色前据虫情测报进行适期防治,药剂按当地农业技术推广部门推荐药剂选择。
3.3防冻冬季遇极端霜冻气候可通过树盘覆草,树冠覆膜防止冻害的发生。
4、产品收获及采后处理规定荔枝八成熟时,果皮基本转为红色,龟裂纹带少许绿色,此时已经达到品种的特性和风味,耐贮性也较好,为最佳采收期。果实标志、标签、包装、运输和储存按照《绿色食品热带、亚热带水果》NY/T750规定执行。
5、生产记录要求大塔荔枝生产全过程要求建立生产档案,记录病虫害发生情况、生产技术措施和投入品使用情况,特别是化肥、农药的名称、来源、使用目的、用法、用量和使用、停用的日期,果实生育期及收获日期,质量检测情况,销售情况等,并妥善保存不少于3年。
地域保护范围内的大塔荔枝农产品生产经营者,在产品或包装上使用已获登记保护的农产品地理标志,须向登记证书持有人提出申请,并按照规范生产和使用标志,统一在其产品或其包装上统一使用农产品地理标志(大塔荔枝名称和公共标识图案组合标注形式)。
大塔荔枝以果大、肉厚、多汁、味纯、甜中微酸、久吃不腻而独具特色,清朝荆玉陛有诗为“春尽金沙古渡头,荔枝香欲满戎州”。
唐代诗人杜甫诗中写道:“忆过泸戎摘荔枝,青峰隐映石逶迤;京中旧见君颜色,红颗酸甜只自知。”“旧见”即曾见过,是诗人忆及长安在京都曾见过泸戎一带荔枝作贡品。“只自知”即是说荔枝鲜艳红颗,其味自己未能品尝,酸甜就不得而知了。
唐朝诗人徐钠在蜀中时也曾写有一首诗曰:“日日熏风卷瘴烟,南国珍颗荔枝先。灵鸦啄破琼津滴,宝器盛来蚌腹圆。锦里只闻消醉渴,蕊官惟合赠神仙。何人刺出猩猩血?深染罗纹遍壳鲜”。
这两首诗说明,在蜀东的忠州(今涪陵忠县)、“泸戎”即泸州、宜宾,描写了忠州和泸州、宜宾一带荔枝鲜红情景。南国即四川南面的泸宜,这里的荔枝像灵鸦啄破的琼津,意及荔枝肉白柔嫩而丰厚,采摘这样的鲜荔,用作贡品是最好不过。
杨玉环初进宫封为寿王妃时,家人也常将成都采摘的绿荔送去。但这种荔枝其色香味远不足沪宜一带的好。当时的蜀中官吏,为了取悦当今皇帝,博得杨贵妃欢颜,只好舍近求远,同样用以三天时间,用快马轮换日夜兼程奔驰,也在所不惜了。
“年年驿使走红尘,贡入骊宫色尚新,妃子因名犹未改,一笼丹食寄闲人。”这是诗人韩维发的感慨。南宋罗大经《鹤林玉露》中讲道:唐明皇时“一骑红尘妃子笑”者,谓泸戎产也。
荔枝在四川沪宜一带有大量的种植,宜宾大塔乡有荔枝上千株,沪州合江种有数万株“妃子笑”荔枝,据传也就是由当年杨贵妃爱食的品种而得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