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新时间:2024-10-16 13:37
大宁县,隶属于山西省临汾市大陆性季风气候,气候温和,四季分明。截至2022年3月,大宁县辖3镇2乡,60个行政村,驻地设在昕水镇。根据第七次人口普查数据,截至2020年11月1日零时,大宁县常住人口为52166人。
今大宁县境域,古属尧地。
秦、汉至东晋十六国,大宁境域皆为北屈县地。
北魏后,大宁境域历属禽昌、京军、五城等县地。北周保定元年(561年),始置大宁县。
唐初,为大宁县,属河东道隰州大宁郡。唐武德二年(619年),置中州,析大宁置大义、白龙2县。唐贞观元年(627年),州废,复置大宁县,并省大义、白龙。
金太宗天会五年(1127年),大宁县入于金,属河东南路。金兴定五年(1221年),大宁县改属蒲州(今蒲县)。同年,废蒲州,大宁县复属隰州。
元太祖十七年(1222年),隰、吉2州同入于元,大宁县属平阳路隰州。元太宗三年(1231年),大宁县省入隰川县。元至元二十三年(1286年),复置大宁县,属晋宁路隰州。
明,大宁县属平阳府隰州。
民国元年(1912年),撤州,直属河东道,沿用清制。
民国十六年(1927年),撤道,大宁县直接归省管辖。
民国二十六年(1937年),大宁县属山西省第六专区。
民国三十六年(1947年)5月,大宁解放,大宁县属晋绥边区吕梁分区第九专区。
1949年10月,属临汾专区。
1954年4月9日,属晋南专区。
1958年6月7日,与隰县合并为隰宁县,原县辖地除划出太德乡18个自然村归午城镇外,其余乡镇改划为1镇3乡,分别为大宁镇、曲峨乡、三多乡、太古乡,辖270自然村。同年9月5日,隰宁县与蒲县、永和、石楼合并为吕梁县。
1961年7月24日,撤销吕梁县,设立大宁县,属晋南专区。辖城关、曲峨、割麦、当支、东南堡、榆村、徐家垛、太德、太古、三多10个公社,下设89个生产大队337个生产队474个自然村。
1967年,属晋南地区。
1970年3月21日,属临汾地区。
2000年11月,因撤销山西省临汾地区和县级临汾市,设立地级临汾市,原临汾地区的大宁县由临汾市管辖。
清朝实行里甲制,清光绪三年(1877年)前,大宁县编户共10里,即永乐、义亭、割麦、道教、甘棠、麦留、东堤、永安、廉村、大吴。光绪三年后缩编为3里,即永乐、义亭、割麦,下辖9甲。
民国六年(1917年),乡改编村,大宁县共设9编村。
民国八年(1919年),编村改行区村,大宁县划为3区25编村291村,区公所分别设在城关、三多、曲峨。
民国十七年(1928年),编村改村民委员会,大宁县设26主村208附村。
民国二十四年(1935年),行政村改乡,乡辖村,村辖闾,闾辖邻。大宁县设3区26乡211闾591邻。
民国二十六年(1937年),乡改村民委员会,大宁县设3区26村民委员会。
民国二十七年(1938年),26村民委员会缩编为9编村。
民国三十五年(1946年),9编村改乡。
民国三十六年(1947年)8月,县以下设区、村民委员会、自然村。大宁县共设3区9村民委员会227自然村。
1949年10月,大宁县设3区9村227自然村。一区治小冯,辖城关、茹古、当支3村;二区治三多,辖三多、连村、榆村3村;三区治曲峨,辖道教、李家垛、割麦3村。
1950年1月,仍设3区,一区治改驻城关,其余未变,设23村229自然村。一区辖堡村、葛口、麦留、城关、小冯、东房、罗曲7村,62自然村;二区辖上吉亭、东南堡、连村、黑家山、峪里、三多、赤奴、大贺家山、马家窑9村,95自然村;三区辖道教、上白、曲峨、索堤、割麦、李家垛、北桑峨7村,72自然村。
1951年,马家窑村并入大贺家山村。
1953年,大宁县22行政村重新划为1镇18乡227自然村。一区辖城关镇和罗曲、堡村、东房、杜村4乡;二区辖三多、连村、东南堡、贺家山、东庄坪、花间、赤奴7乡;三区辖道教、李家垛、支角、东木、康里、割麦、内史7乡。
1956年,吉县坦哒、太古、米家庄3乡的59自然村和蒲县田家庄、宁家庄2自然村划归大宁,乡镇由1镇18乡调整为1镇10乡,即城关镇,当支、太德、三多、东南堡、榆村、曲峨、北桑峨、割麦、康里、太古10乡,自然村由227个增加到239个。
1958年9月,大宁镇、三多乡合并为共产主义公社,曲峨乡、太古乡合并为卫星公社。
1959年,原县辖地共产主义公社和卫星公社改划为大宁、三多、曲峨3公社,下设58管理区,辖316自然村。
1963年,当支公社更名安古公社,榆村公社金圪塔大队分为瓦关岭和金圪塔两个大队,南堡公社冯家山大队分为马间和冯家山两个大队,大宁县设10公社,辖91生产大队337生产队474自然村。
1971年,徐家垛公社模范社的南桑峨生产大队分为模范科和南桑峨2生产大队,城关公社坡角生产大队分为韩家和坡角2生产大队。大宁县设10公社,辖93生产大队337生产队474自然村。
1980年,城关公社小冯生产大队的大冯生产队和罗曲生产大队的牧岭生产队合编为大冯生产大队。大宁县设10公社,辖94生产大队337生产队474自然村。
1984年,公社、生产大队和生产队分别改乡(镇)、村民委员会和村民小组。同时将原城关生产大队分为第一、第二、第三3村民委员会。
1985年,大宁县辖城关、曲峨2镇,割麦、安古、东南堡、榆村、徐家垛、太德、太古、三多8乡,共96村民委员会343村民小组474自然村。
2001年10月,10乡镇撤并为城关镇、曲峨镇、太德乡、三多乡、徐家垛乡、太古乡2镇、4乡。同年,城关镇更名昕水镇,辖84行政村3自然村。
2011年末,大宁县辖昕水、曲峨2个镇,三多、太德、徐家垛、太古4个乡,共6个乡级政区;设有5个居民委员会、84个村民委员会。
2017年,大宁县辖2镇、4乡、84个行政村。
2018年,大宁县辖2镇、4乡、84个行政村、309个自然村。
2021年,大宁县撤销太古乡、徐家垛乡,合并设立太古镇,以原太古乡、徐家垛乡的行政区域为太古镇的行政区域,镇人民政府驻徐家垛村。
截至2022年3月17日,大宁县辖3个镇、2个乡,60个行政村。
隰县、蒲县为邻,南同吉县毗连,西与陕西省延长县隔黄河相望,北与永和县接壤,距市区约120千米。大宁县辖区东西最大距离38千米,南北最大距离34千米,总面积962.19平方千米。
大宁县地处临汾市西北部,黄河北干流东侧,是典型的黄土高原地质形态。地势南北高、中间低,东部高、西部低,呈马蹄形向西敞开。东为吕梁山脉西麓的土石山区,南、北为黄土丘陵沟壑区。中部昕水河谷地横贯东西,有“三川十塬沟四千,周围大山包一圈”之说。
大宁县内主要山峰有二郎山、盘龙山、双锁山、高山等,境内最高峰为大宁县、蒲县和吉县交界处石头山,海拔1715.5米;其次是南部二郎山主峰桦木山,海拔1626米;北部的石坪山海拔也在1500米以上。最低点为太古镇仪里村黄河处岸滩,海拔485.9米。
大宁县属温带大陆性季风气候,其特点是气候温和,四季分明。春季干旱多风,夏季炎热多雨,秋季阴雨连绵,冬季寒冷干燥。多年平均气温11.0℃,1月平均气温-5.2℃以下;7月平均气温24.9℃。最低月均气温-15.9℃(2011年1月2日),最高月均气温34.3℃(1991年7月20日)。平均气温年较差31.8℃,最大日较差23.5℃(1998年9月20日)。生长期年平均210天,无霜期年平均211天,最长达239天,最短为176天。年平均日照时数2470.6小时,年总辐射130千卡/平方厘米。0℃以上持续期210天(一般为3月25日至10月25日)。年平均降水量474.4毫米,年平均降水日数为98天,最多达132天(1988年),最少为83天(2008年)。极端年最大雨量568.6毫米(1994年),极端年最少雨量305.0毫米(1986年)。降雨集中在每年的6~9月,7月最多。
2020年,大宁县全年空气质量优良天数达343天,优良天数比例持续改善。
大宁县境内河道属黄河流域。主要河道有流域面积小于10000平方千米大于1000平方千米的昕水河1条,长66千米;流域面积小于1000平方千米大于100平方千米的义亭河1条,长20千米。河流总长度86千米,河网密度2.96千米/平方千米,径流总量0.49亿立方米。大宁县境内最大的河流为昕水河,从东至西流经昕水镇、曲峨镇、太古镇,长66千米,流域面积485平方千米,年均流量4.13立方米/秒。主要支流有义亭河、茹古沟、刁家峪河、河底沟等。
大宁县土壤资源共分为山地淋溶褐土、山地褐土、碳酸盐褐土性土、碳酸盐褐土、草甸褐土。土壤表层质地特性以壤质土、粘质土为主,砂质土面积最小。本县土壤养分是有机质含量较低。
大宁县自然灾害主要自然灾害有干旱、冰雹、洪涝等。其中旱灾为本县最主要的灾害,有“十年九旱”之说。1960年特大旱灾,从1959年10月到1960年7月初,有200多天未落饱雨;冰雹灾害年均发生2~3次,主要发生在4月初到8月底,最严重的一次发生在1980年8月16日15时,南堡公社阿龙等9个大队遭冰雹袭击。25分钟内,积雹厚达12厘米,大者似核桃,小者如杏核,受灾面积4000余亩;洪涝灾害主要发生在5~9月,1964年7月12日暴雨,3小时降水84.5毫米,有8个公社38个大队57个生产队共3131亩棉秋作物遭受损失。
大宁县境内已探明有砂岩、煤炭、煤层气、石材。其中煤为2号、9号煤,储量达26亿吨,地质储量20亿吨,位于河东煤田南部,矿区面积169平方千米。石材储量30亿立方米,煤层气储量900亿立方米。被誉为“有千种用途粘土”的膨润土分布在大宁县内。
大宁县多年平均水资源量3262万立方米,人均占有量530立方米,地表水1737.4万立方米,地下水1524.6万立方米。可利用量1737.4万立方米,其中地表水1310.4万立方米,地下水247万立方米。
昕水河黑城村国考断面水质稳定在地表水Ⅲ类水质标准,城镇集中式饮用水源地水质达标率达100%,昕水河出境水质达地表水IV类。
昕水河水力蕴藏量为1.3万千瓦,义亭河为640千瓦,总计蕴藏量将近1.4万千瓦,可以开发利用的水力资源为4215千瓦,仅开发利用920千瓦,占可开发量的21%。大宁县有小泉198处,大多数为富含锶重硫酸镁矿泉水。
按2020年林地变更调查最新数据,大宁县土地总面积96261公顷,林业用地总面积78193公顷,其中:有林地35287公顷,疏林地1333公顷,灌木林地4720公顷,未成林造林地23593公顷,无立木林地1560公顷,宜林地11700公顷,森林覆盖率36.66%。
大宁县境内林木资源丰富,森林覆盖率达25%,植物资源有辽东栎、油松、侧柏等82科630余种,草本2000多种,鸟类130余种,兽类23种,爬行动物10余种。
根据第五次人口普查数据显示,2000年,大宁县总人口56037人。其中,男性人口28814人,女性人口27223人。户籍人口64724人,少数民族人口比重为0.01%,非农业户口人口比重20.79%。总人口中,城镇人口13693人,乡村人口为42344人。
2013年,大宁县总人口6.8万,农业人口5.2万。
根据第七次人口普查数据,截至2020年11月1日零时,大宁县常住人口为52166人,占临汾市常住人口的1.31%。与2010年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的64501人相比,十年间减少了12335人,减少19.12%,年平均减少率2.10%。
2023年人口抽样调查显示:年末全县常住人口50658人,比上年减少428人。其中,城镇常住人口28716人,乡村常住人口21942人,城镇化率56.69%。男性人口26908人,女性人口23750人,总人口性别比(以女性为100)为113.30。出生率8.10%;死亡率9.46%;自然增长率-1.36%。
2020年,大宁县生产总值109624万元,按可比价计算,比上年增长6.6%,分产业看,第一产业增加值20299万元,增长6.7%,占生产总值的比重为18.5%;第二产业增加值32024万元,增长25.9%,占生产总值的比重为29.2%,其中,工业增加值21456万元,增长101.0%,建筑业增加值10568万元,下降6.0%;第三产业增加值57301万元,增长1.9%,占生产总值的比重为52.3%。
2021年,大宁县地区生产总值完成14.66亿元,同比增长6.6%,增速全市第二;大宁县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完成6855万元,同比增长10.6%;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141%;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完成19.16亿元,同比增长7%;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完成5.46亿元,同比增长1.4%,降幅低于全市平均水平;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完成22508元,同比增长5.3%;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完成5553元,同比增长23.8%。
初步核算,2023年全县生产总值157122万元,按不变价格计算,比上年增长6.0%。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31859万元,增长4.9%,占生产总值的比重为20.3%;第二产业增加值57898万元,增长7.7%,占生产总值的比重为36.8%,其中,工业增加值50373万元,增长4.2%,建筑业增加值7525万元,增长26.0%;第三产业增加值67365万元,增长5.5%,占生产总值的比重为42.9%。
2009年,大宁县新增经济林4.05万亩,种草2.5万亩,新增羊存栏2.2万只,新建无公害蔬菜大棚300余座,粮食总产量达到3646.8万斤。新建淤地坝24座,平整土地830亩,新增耕地390亩。完成人工造林6.2万亩、封山育林1.4万亩。
2010年,大宁县建成以苹果、核桃为主的经济林10万亩,建设蔬菜大棚500个,种植多年生饲草8万亩,建设健康养殖小区12个,圈养羊出栏量达到20余万只。建设“三位一体”沼气池1415个。新建淤地坝186座,平整土地1860亩,新增耕地1023亩,改造中低产田1万余亩,水土流失控制面积达到427平方千米。完成人工造林21万亩,森林覆盖率达到28.8%。
2020年,大宁县农作物种植面积10874.65公顷,比上年减少85.4公顷,下降0.78%。其中,粮食种植面积9925.35公顷,全年粮食产量24570.29吨,同比增长11.57%,主要粮食产物有玉米、谷子、高粱等;油料种植面积308.7公顷,棉花种植面积16.3公顷;主要水果产物有苹果、桃、梨。
2020年末,大宁县共有农机服务组织7个,农机专业合作社3个,农机户2317户。乡村农机从业人员2210人,其中持有拖拉机驾驶证人员134人。拥有农业中、小型拖拉机2241台。谷物联合收割机15台。农业机械总动力41872千瓦。机械耕地面积5100公顷,机械播种面积5286公顷,机械收获面积500公顷。
2020年,大宁县实施吕梁山生态脆弱区荒山造林、退耕还林等造林工程,共完成造林面积5467公顷,较去年下降10.9%。全年森林火灾受害率控制在0.4‰以内,林业有害生物成灾率3‰。
2020年,大宁县牛存栏1222头,猪存栏2159只,羊存栏7794只。大宁县猪牛羊肉总产量1035.425吨,年末生猪存栏21057头,生猪出栏10044头。牛奶产量20.514吨。年末家禽存栏78495只,禽蛋产量687.956吨。
2023年全县生产总值第一产业增加值31859万元,增长4.9%,占生产总值的比重为20.3%。
2012年,大宁县规模以上工业企业38家,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长13.5%。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实现主营业务总收入196亿元,增长4%。社会原煤产量497.76万吨,增长2.89%,发电量14.63亿千瓦时,下降4.79%。规模以上工业企业焦炭产量187.01万吨,下降2.45%,钢材产量115.67万吨,增长25.43%。建筑业实现增加值7.5亿元,比2011年增长3.2%。
2020年末,大宁县规模以上工业企业4家。全年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速达141.0%,增速全市排名第1。2020年大宁县完成规上工业总产值122136万元,同比增长217.3%;实现营业收入120449万元,同比增长223%;实现利税总额47344万元。
2020年末,7家资质建筑企业共完成总产值29586万元,同比下降16.1%;建筑业营业收入完成30964万元,同比下降4.4%;实现利润总额330万元,同比下降23.0%。
2023年全县生产总值第二产业增加值57898万元,增长7.7%,占生产总值的比重为36.8%,其中,工业增加值50373万元,增长4.2%,建筑业增加值7525万元,增长26.0%。
2020年,大宁县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54571.4万元,同比下降1.4%。按经营地单位所在地分,城镇消费品零售额47673.5万元,同比下降4.4%;乡村消费品零售额6897.9万元,同比增长26.0%。按消费形态分,商品零售额44508.2万元,同比下降4.7%;餐饮收入额10063.2万元,同比增长16.7%。
2020年末,大宁县银行各项存款余额263910万元,比年初增长14.2%。各项贷款余额105638万元,比年初增长41.3%。
2023年全县生产总值第三产业增加值67365万元,增长5.5%,占生产总值的比重为42.9%。
大宁县交通以公路为主,有临汾至大宁、大宁至临猗、大宁至隰县、大宁至永和四条主干线。此外有一些县级公路与乡镇级公路。
大宁县处于山西省西出陕西通道口,位于临汾西山中心,境内国道有209线,省道有临大公路和大永沿黄公路,另有大宁马头关公路连接马头关黄河大桥与陕西省相连,规划兴建的洪大高速、隰吉高速、沿黄旅游扶贫公路穿越县境。
县委书记:王晓斌
县委副书记、县长:王志华
副县长:冯华平、王宁、李栋、张鹏华、许华伟、苏争鸣
2009年,大宁县建设标准教室48个,容纳2200多名学生就读。新建东关小学教学大楼,新建一中学生宿舍大楼,建筑面积2400平方米,可满足400多名学生食宿。新建一所标准化公立幼儿园,集幼儿学习、活动、休息、教师办公于一体,可容纳500名幼儿。2010年大宁县投资302万元,对31所学校和教学点进行了改造。新招聘教师27名,为贫困生免费提供价值43.8万元的教科书,补助寄宿生生活费16.18万元。
2020年末,大宁县有普通中学1所,普通中学教职工156人,农村义务教育专任教师95人(农村义务教育专任教师本科及以上学历比例83.7%),普通中学在校生学生1556人;小学12所,小学在校生2653人;幼儿园(班)22个,在园幼儿1343名。
2020年,大宁县拥有气象系统开展人工影响天气业务单位1个,乡镇气象观测站14个。
2020年,大宁县共有文化馆1个,图书馆1个,体育馆1个,电影院2个,文化活动广场84个。全年开展群众文化活动1400余场。
2020年,大宁县共有医疗机构94家,标准化村级卫生室84个。大宁县卫生机构共有床位345张,其中执业(助理)医师148人,卫生技术人员279人。
2010年,大宁县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10028元,比2006年增长56.4%,农民人均纯收入达到1368元,比2006年增长18.5%。新建廉租房60套3000平方米,完成残疾人危房改造160户。兑现粮食综合直补、退耕还林、农机具及家电下乡补贴资金7538万元。城乡低保对象和农村五保供养对象实现了应保尽保。启动了失业保险、城镇居民医疗保险和农村养老保险工作,新增城镇就业2300人,培训农村劳动力1.3万人,转移农村劳动力3000人。
2020年末,大宁县参加城镇职工基本养老保险10211人,参加城乡居民社会养老保险32061人,参加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6722人,参加城乡居民基本医疗保险52405人,参加失业保险3651人,城镇居民最低生活保障1837人,农村居民最低生活保障3882人。全年大宁县城镇新增就业人员852人,转移农村劳动力1522人,城镇下岗失业人员再就业155人,就业困难人员实现就业72人,年末城镇登记失业率为3.7%。
因古时属河东道隰州大宁郡而得名。
大宁县境内省级文物保护单位2处,市级文物保护单位1处,县级文物保护单位90处。县级爱国主义教育基地3个。
大宁县境内有芝麻滩旧石器遗址、翠微山新石器遗址两处省级文物保护单位。
芝麻滩遗址,位于大宁县太古镇李家垛村季大坡村西南1公里。文化层面积约1500平方米,距地表深度0.3~10米,位于昕水河二级阶地的底部,地层剖面自上而下为:(1)三叠系砂岩基座,(2)砾石层,(3)砂层夹小砾石。该遗址暴露的主要遗物,以粗壮石器和细小石器为代表,前者采自砾石层,后者采自阶地顶面。共采集标本有石核、石片、刮削器、砍斫器等47件。根据采集标本,可确定为旧石器时代晚期遗存。
翠微山遗址,位于大宁县昕水镇翠微山(俗称南山)山巅。遗址范围1平方公里,文化层距地表约4米,厚度2米,暴露遗迹主要是灰坑、黄土断层。暴露主要遗物有绳纹灰陶、泥质红陶、夹砂陶片。采集标本有彩陶钵、尖底瓶口、底、陶环、泥质绳纹灰陶、泥质红陶、磨光黑陶片。时代应为仰韶文化晚期与龙山文化初期。
黄河仙子祠位于太古镇马头关半山的黄砂石崖上,东临群山,西毗黄河和黄河大桥。
祠内有黄河仙子及其侄女的塑像,并有元碑一通。该碑文显示,曹仙媪祠始建于元大德元年(1297年),高唐使者郝季隆撰写碑文立于祠内。另一碑显示,清咸丰四年(1854年)重修。解放后被列为市文物保护单位。2006年8月27日开始修复黄河仙子祠,同年11月18日主体竣工。
祠外有清时建造的插廊,周侧为悬崖峭壁。上方山顶有一巨石,人称之为飞来石或望乡石。
大宁县境内有90处县级文物保护单位,包括西村遗址、下乐棠遗址、索提遗址等30处古遗址,李家垛水晶宫、花崖村老爷庙、北桑峨白龙寺等26处古建筑,古镇村重修后土圣母碑记、龙窝摩崖题刻、柏坡底村摩崖石刻等8处石窟寺及石刻,北桑峨供销社、上村关帝庙、支家塬碉堡等18处近现代重要史迹及代表性建筑,小贺家山墓葬、三多墓葬、柏坡底墓地等8处古墓葬。
元白釉水波纹敛口小圆足瓷碗为国家一级文物。
大宁县有黄河仙子的传说、吉亭云车、李自成的故事、大宁黄煎、油糕、挠阁舞、二鬼摔跤、土炮炮等非物质文化遗产。
《黄河仙子传说》列入山西省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黄河仙子的传说起源较早,主要流传于陕西省的延长县、宜川县,山西省的大宁县、永和县等地。
相传,黄河仙子(当地人尊称曹娘娘)是玉皇大帝的女儿,曾两次下凡拯救人间苦难。第一次下凡,她帮助远古人类解除大自然的种种困扰和侵害,促进人类的繁衍和发展。二次下凡,她投生在陕西省延长县曹家庄一个贫苦的铁匠家庭,取名还香。为追求真挚的爱情,她抵抗封建婚姻礼数,出家东逃,借助法力渡过黄河,在马头关的峭壁石龛中坐化。黄河两岸民众用胶泥裹了她的真身,并为其修庙,尊为黄河仙子。
黄河仙子的故事相关有传说造人的芝麻滩,和坐落在马头关黄河岸边的石崖上的娘娘祠,也就是黄河仙子祠。
大宁县昕水镇吉亭村的《吉亭云车》列入临汾市第一批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吉亭云车在清末民国初期就已十分盛行。表演时间为每年正月初五至十五,人物扮相共三种:媒婆、姑娘和推小车的小丑(亦称淘气),表演时姑娘坐在云车里,媒婆在前面拉车,小丑在后面推车;从人物表演的性格来看分为:媒婆的“刁”、小丑的“淘”和姑娘的“稳”;小丑表演风趣逗人,步法多变,有“十字步”圆场步”前后摇步”左右摆步”等。表演的伴奏音乐是打击乐,乐曲分“起点”行路点”和“落点”三部分。
大宁县道教村的《李自成的故事》列入临汾市第四批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李自成少年在大宁逃难,道教村房启星见他年幼可怜,便留他住下,为有一口饭吃,李自成给村里一家财主砍柴、放羊,挨打受气,遭遇欺凌。后来,财主将他打发到西南堡村的山里给寨主放牛。有一年冬天,大雪封山,他连续3天断顿,饥不可耐,迫不得已将牛群中一头小病牛杀死烧吃,保住性命。寨主得知后,将他捆绑吊在该村一棵槐树上拷打,被房启星连夜搭救后,将其收养,并教他写字读书。后来李自成告别房启星,离开道教村,回到米脂县。崇祯十七年(1644年)李自成从西安发兵,一路向北京进发,在大宁县马斗关东渡黄河,第二次途经道教村,同当时已为生员的房启星相逢,李自成留赠房启星五格锅一口,象牙梳子一把。
《二鬼摔跤》是曲峨镇道教村先民创制的民间文艺节目,可以单人表演也可以多单元表演,每个单元的一人,给人以假象为二鬼摔跤,曾经多次失传,建国后,经过几代人的挖掘、整理,重新活跃在大宁群众文化舞台。
每年农历正月二十二,在黄河岸畔大宁县马头关举行“黄河仙子”庙会。在马头关庙会现场,来自山西、陕西两省的群众在仙子祠前烧香、祈福,逛集市、品美食、听大戏。
20世纪上半叶,中国工农红军东征回师陕北,在太德乡堡村崾村、昕水镇下合格村、中垛村、曲峨镇西南堡村、张家垣村打响三次战役。八路军115师曾在大宁与日寇血战。
大宁县有二郎山、马头关黄河仙子祠、笊篱寨、太古村、楼底村等黄河文旅资源。
二郎山是国家级森林公园。位于县城南30千米处,属曲峨镇,山脉横跨曲峨镇、三多乡、太古镇三个乡镇。属吕梁山南麓,余脉直抵黄河岸边。山坡上的层层梯田线条流畅,群山与吉县人祖山呼应。山间怪石嶙峋,有原始森林,有恐龙蛋化石,有一级保护动物褐马鸡、原麝、黑鹳等30种珍稀动物。到了秋季,满山的红叶绵延百里。
耸立在二郎山之巅的“捎石”极具特色,从一面看似驱除鬼邪的钟馗,从另一面看又像少女。
二郎山里有周朝的古庙遗址、明朝的罗汉洞、二郎庙等人文景观。
为融入康养文化,确定了二郎山康养旅游项目,编制了二郎山康养旅游项目规划,总投资约1.8亿元。
笊篱寨位于县城西30千米处的李家垛、姚家滩和大坡三村之间,因形状酷似笊篱,故名“笊篱寨”。
笊篱寨始建于明末,矗立于三面环水、一面靠山的一条石梁上,东西长349米,东端宽仅10米,西端宽300米,海拔约1000米,地势险峻,南北、西三面悬崖峭壁,东面高出寨。寨中连建5院,共有石窑61孔,房3间,有石磨和水井各一。
为融合堡寨文化,笊篱寨进行保护性开发,提取悬崖孤寨的完整生活小城元素,打造一处度假体验小岛。
马头关,又名马斗关,得名与春秋时大宁曾为屈产之地,盛产良马有关。明洪武初设为官渡。旧有巡司。2007年,马头关上修起了一座横跨东西、长801米的黄河大桥,连通晋陕两地。
马头关位于大宁县城西30公里处,东临群山,西毗黄河,是自古以来的兵家必争要冲。关上有古建筑多处,其中以曹仙媪祠和花娘娘庙、北庙最为有名。花娘娘庙和北庙体现了黄河岸边山区筑庙的风格,以石窑和无梁殿为主,山门、戏台、正殿、配殿一应俱全。马头关还有仙来石、望乡亭,朝天洞、悬胆、清心泉等景点。
太古村拥有全之刚宅院、王氏古宅、贾盛时宅院等建筑资源,保存完整,布局考究,有上百年历史。通过融合村落文化,打造古村落旅游景区,同时也是村落文化、古建筑、民俗学的研学基地。
此外,大宁县境内还有刘家庄村、道教村、楼底村省级3A级乡村旅游示范村等乡村旅游景区。其中,刘家庄村有1500多年的连理古楸树;道教村设有“道教村革命传统教育展览室”;楼底村设有土动物乐园。
大宁县境内地方特产有大宁西瓜、大宁红皮小米、逍世炮炮等。其中,大宁西瓜和大宁红皮小米是全国农产品地理标志产品。
大宁县土壤肥沃,日照数平均为2466.7小时,昼夜温差大,适合西瓜种植。而昕水河又为西瓜种植提供了充足的山泉水。大宁县独特的土壤条件和气候条件,形成了大宁西瓜个大、皮薄、瓤沙、味甜、籽少、瓜瓤松脆适口、汁多色鲜、含纤维少、含糖度高的独特品质。
2010年,大宁西瓜获“2010年山西特色农产品北京展销周”畅销产品奖。
2011年,大宁县提出了“西瓜创品牌”的特色产业发展战略。新绿洲农产品合作社申请国家工商总局批准农产品注册商标—“小金殿”品牌,开启了大宁西瓜的品牌经营。
大宁县独特的气候条件,使得此区域所产谷子,具有生产周期长,利于干物质积累的特点,形成了红皮小米色泽嫩黄、浆大醇香、入口柔润的独特品质。
大宁黄煎、油糕2012年被列为市级非遗保护项目,黄煎、油糕是大宁县沿黄河一带盛行的民间传统美食,大宁县太古镇岭上村(辖南山、圪垛村、下弯、马头关、后坡五个自然村)是黄煎、油糕的发祥地。
大宁县辖区内的著名人物有贺志华、范铭、许科堂、郭维民、白波等。此外,还有革命先烈高文玉、房凤山,“最美医生”贺星龙。
“最美医生”贺星龙
2000年春天,贺星龙回到乐堂村,在家里的窑洞里开了间小诊所。他以摩托车为交通工具,服务28个自然村的4600多名乡亲。
2020年,由国务院扶贫办、农业农村工作部、国家广播电视总局共同推出的扶贫题材重点电视剧《脱贫先锋》之《摩托村医》在大宁县开机拍摄,该剧由中国农业电影电视中心出品。《脱贫先锋》之《摩托村医》的原型人物是全国最美医生、党的十九大代表、大宁县太古镇乐堂村乡村医生贺星龙。该剧讲述了80后乡村医生贺星龙20年如一日,扎根贫困山村,一个药箱、一辆摩托车,24小时随叫随到,守护着乡亲们健康的故事。
2015年10月,大宁县被国家质检总局正式确定为国家级出口水果质量安全示范区。
2018年,大宁县开展“中央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试点县”试点工作。
2018年,大宁县顺利通过全国健康促进示范县验收。
2018年,大宁县获批国家集体林业综合改革试验区。
2018年,大宁县被列入第三批农村综合改革标准化试点项目。
2018年,大宁县入选全国电子商务进农村综合示范县。
2020年1月9日,大宁县被命名授牌“第二批山西省级食品安全示范县”。
2020年6月30日,大宁县入选“第二批革命文物保护利用片区分县名单”。
2023年1月,入选全国未成年人保护示范县(市、区、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