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新时间:2023-10-20 20:57
《大宝箴》是唐代前幽州记事张蕴古在唐太宗即位之初进呈的一篇奏章,全文六百多字。这是一篇劝诫讽喻性质的奏折,以儒家所讲的君道理论对现实政治进行规劝,希望皇帝在治理天下时能够约束自己的欲望,用人唯贤,处事正直。其文辞直率恳切,为后世多位帝王所借鉴。
今来古往,俯察仰观,惟辟作福,惟君实难。主普天之下,处王公之上,任土贡其所求,具寮陈其所唱,是故恐惧之心日弛,邪解之情转放。岂知事起乎所忽,祸生乎无妄,固以圣人受命,拯溺亨屯,归罪于己,因心于民。大明无私照,至公无私亲,故以一人治天下,不以天下奉一人。礼以禁其奢,乐以防其佚,左言而右事,出警而入跸。四时调其惨舒,三光同其得失。故身为之度,而声为之律,勿谓无知,居高听卑;勿谓何害,积小就大。乐不可极,乐极生衰;欲不可纵,纵欲成灾。壮九重于内,所居不过容膝,彼昏不知,瑶其台而琼其室;罗八珍于前,所食不过适口,唯狂罔念,邱其糟而池其酒。勿内荒于色,勿外荒于禽,勿贵难得货,勿听亡国音。内荒伐人性,外荒荡人心,难得之货移,亡国之音淫。勿谓我尊,而傲贤慢士;勿谓我智,而拒谏衿己。闻之夏后,据馈频起,亦有魏帝,牵裾不止。安彼反侧,如春阳秋露,巍巍荡荡,恢汉高大度;抚兹庶事,如履薄临深,战战栗栗,用周文小心。
诗之不识不知,书之无偏无党。一彼此于胸臆,捐好恶于心想。众弃而后加刑,众悦而后行赏。弱其强而治其乱,伸其屈而直其枉。故曰如衡如石,不定物以限。物之悬者,轻重自见,如水如镜,不示物以情。物之鉴者,妍蚩自生,勿浑浑而浊,勿皎皎而清,勿汶汶而闻,勿察察而明。虽冕旒蔽目,而视于未形;虽黈纩塞耳,而听于无声。纵心乎湛然之域,游神于至道之精,知之者应洪纤而效响,酌之者随深浅而皆盈。故曰天之经,地之宁,王之贞。四时不言而代序,万物无言而化成。岂知帝力而天下和平。
吾王拨乱,戡以智力,民惧其威,未怀其德。我皇抚运,扇以淳风,民怀其始,未保其终。爰述金镜,穷神尽圣,使人以心,应言以行。包括治体,抑扬词令。天下为公,一人有庆。开罗起祝,援琴命诗。一日二日,念兹在兹。惟人所召,自天祐之。诤臣司直,敢告前疑。
惟辟(bì)作福:语出《尚书・洪范》,意为只有天子(为天下)造福。辟,天子、帝王、诸侯的通称。
惟君实难:一作“为君实难”,意思是作为君王是不容易的。
寮(liáo):代指文武百官。
拯溺亨屯:这里引申为拯救陷于危难的人。拯溺,救援溺水的人;亨屯,通达与困厄,谓解救。
佚:放荡。
跸(bì):帝王出行时,开路清道,禁止其他人通行。
侧:有贰心的人。
诗之不识不知,书之无偏无党:一作“《诗》云:“不识不知”,《书》曰:“无偏无党”。”意思是《诗经》写道:“不去认识就不会了解。”《尚书》说:“不偏私,不结党,为君之道光明正大。”
捐:自视高洁清高。
妍蚩(chī):美丑。
勿汶汶(mén mén):不要昏愚不明。汶汶,玷污污辱。
冕旒(miǎn liú):古代皇帝上朝时戴的礼冠,垂有玉珠。旒,帝王垂在冠冕前的玉串,用以蔽明。
黈纩(tǒu kuàng):黄色丝绵小球。悬于冠的两边,以示不欲妄听是非。
瑶:美玉。
琼:宝石。
荒于禽:沉醉于犬马行猎。禽,畋猎。
壮九重:把皇宫修得宏伟壮观。九重,指宫禁深大不可测。
容膝:能容得下腿膝的地方。
彼昏:那些昏庸的君主。
八珍:八种烹饪的方法。此处乃泛指很多珍馐佳食。
色:美色,此处指宫妃美女。
傲贤慢士:指帝王骄横无忌,目中无人,看不起贤者,慢待有识之士。
矜己:自尊自大。
庶事:各种事情。
周文小心:语出《诗·大雅·大明》,全句是“维此文王,小心翼翼”。意为周文王处理政事,从来都特别小心谨慎。
不识不知:语出《诗·大雅.皇矣》,全句是“不识不知,顺帝之则”。意为不知不觉地顺从天帝的法则。
无偏无党:语出《尚书·洪范》,全句是“无偏无党,王道荡荡”。意思是不偏不倚,王道宽广无边。
勿察察:·不要去苛察小事。
临:登临。
致公:大公无私。
大明:两个意思,一指太阳,一指日月。
注释参考
古往今来,俯察仰观,君主都要为民造福,做君主的确不易。君主统率整个天下,处王公之上,各地随其所有进贡,满朝文武一呼百应。因此,国君容易丢掉戒备之心,滋生放纵之情。岂知福兮祸所伏,事故生于疏忽,灾祸生于意外,世事无常。所以,圣人顺应天意,拯济苍生,归罪于自己,施恩于百姓。“大道之行,天下为公”,君主以一己之躯侍奉天下,不以天下百姓侍奉一身。用礼教防止奢摩,用音乐防止放荡。左右史官,记录君主的言行,外出时戒备森严,回宫时路禁行人。按照春夏秋冬而调整其宽严,依据日月星辰检查其得失。因此,君王的言行就成了国家法度,声音就成了时代旋律。君王是天下人的楷模。不以臣下为无知,身居高位而能倾听民声;不可掉以轻心,让小过酿成大灾。快乐不可过度,过度则转喜为悲;欲望不可放纵,放纵则成为祸患。君王居住琼楼玉宇,何等华丽,其实,尺幅之地亦可容身。那些暴君不明此理,竟用美玉来修筑楼台宫室。山珍海味任由享用,其实,食物只要合口足够。而一味放纵的暴君却贮酒为池,酒糟堆成山。不要沉溺于女色和打猎,不以奇珍异宝为贵,不听让人堕落的音乐。在内沉迷美色会损害健康,在外沉迷田猎会放荡心灵,贪占稀有的财宝是奢侈,沉迷亡国的音乐为淫糜。不要认为自己位尊而傲贤辱士,不要认为聪明而拒谏自夸。听说夏王,一顿饭要中断好几次;还有魏文帝,辛毗拉着他的衣服,苦苦劝阻,他也不制止(辛毗不敬的行为)。古代宽厚仁慈的君王,汉高祖可为典范。他处理政事像周文王一样小心谨慎,如履薄冰。
《诗经》写道:“不去认识就不会了解。”《尚书》说:“不偏私,不结党,为君之道光明正大。”必须一视同仁,不随意流露好恶之情。被众人指责的就加以处罚,被众人赞赏的就给予赏赐。打击邪恶,整顿乱世,伸张正义,昭雪冤案。所以说:(处理政务)如秤如砣,不用人为估计物体的重量,物体悬挂上去,轻重自然知道;如水如镜,不掺杂个人对事物的感受,事物照映上去,美丑自然分明。不要昏昏然使自己昏聩,不要太清明而使水至清无鱼,不要太糊涂而使自己暗于事理,不要太苟刻而自以为精明。虽然冠冕遮目,也要看到没有暴露的问题,虽然棉絮塞耳,也要听到尚未发出的声音。思想在清澈明净的境界驰骋,精神在纯正光明的境界里邀游。处理政事就像敲钟一样不论事情大小都有响应,事情轻重的掌握就像斟酒一样随酒杯深浅都能装满。所以说:天有道就清明,地有道就安宁,国君有道天下就公正。四季不语而按时更替,万物无为而自然生成。还没有感觉到帝王的统治威力,而天下却已太平安定。
陛下拨乱反正,用智谋平定天下,百姓畏惧陛下的威严,而没有感受到陛下的恩德。陛下应当顺应时运,用敦厚纯朴的风气教化百姓,百姓虽开始接受教化,还不一定能保持下去。因此,因此陈述纳谏之理,穷尽神思以达至圣,用人以诚,言行一致。概括治国的大要,配以优美的言词,能使天下为公,则君主得福。像商汤(围猎时)网开三面那样祝告禽兽逃生,像舜帝弹琴颂诗那样教化百姓。一天又一天,念念不忘。祸福由人自召,上天择善保佑。我直言不讳,冒昧地说出前面的疑虑。
翻译参考:
张蕴古(?―631年)相州洹水(今河北大名)人。性聪敏,博涉书传,善为文,能背碑覆局。张蕴古通晓时务,为州县称赞,自幽州总管府记室直中书省。唐太宗初即位,上《大宝箴》以讽,受到嘉奖,升大理丞。贞观五年(631年),以奏事不实被斩首。《旧唐书》和《全唐文》均录《大宝箴》一篇。
五代十国时期,宰相王峻曾献《大宝箴》于郭威,郭威爱不释手,挂在自己的起居室里。
明太祖第六子朱桢在去武昌就藩时,就将抄录的《大宝箴》置于座右,时刻警醒自己;明代宫廷教育多为宋代儒学经典,唐代儒学著作比较少见,迄今为止入选的只有《大宝箴》,明代贤臣张居正亲自撰写注解,呈给明神宗朱翊钧,并进讲《大宝箴》,皇帝不仅熟练背诵,还提炼出为君者要虚心处事。
清代雍正和乾隆皇帝对《大宝箴》这篇文章情有独钟,两人都能背诵全文。雍正皇帝曾根据《大宝箴》为养心殿西暖阁撰写一副对联“故以一人治天下,不以天下奉一人”,而乾隆皇帝更是在即位之初,就手书《大宝箴》本文一张,交由内务府做成挂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