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新时间:2024-04-12 22:34
唐长安四年(704年),置铜梁县时,大庙镇境域属之。
民国二十四年(1935年),属铜梁第二区。
1949年12月后,属铜梁县第五区(虎峰区)。
1950年4月,建铜梁县第七区,境域属之。
1955年12月,第七区更名大庙区,属大庙区。
1993年12月,撤大庙区,大庙乡、司马乡合并建大庙镇。
2011年末,大庙镇下辖文兴社区1个社区,大狮、金桂、双马、莲胜、双鹅、龙岩、黄升、石兴、三品、双胜、东森11个行政村;下设4个居民小组、178个村民小组。
截至2020年6月,大庙镇下辖1个社区、11个行政村:文兴社区、龙岩村、大狮村、东森村、黄升村、莲胜村、金桂村、双马村、双鹅村、双胜村、三品村、石兴村,镇人民政府驻文兴社区长安街1号。
大庙镇地处铜梁区南部,东邻璧山区河边镇,南与华兴镇为邻,西接围龙镇,北连虎峰镇,距铜梁区人民政府驻地33千米,区域总面积42.08平方千米。
大庙镇地势东南高、西南次之、北部最低;山脉属毓青山中段,海拔400—600米;最高点位于双胜村大面坡顶,海拔706.1米;最低点位于莲胜村万胜桥河边,海拔265.2米。
大庙镇属亚热带季风湿润气候;多年平均气温17.7℃,1月平均气温7.1℃,极端最低气温-2.5℃(1975年12月15日);7月平均气温27.5℃,极端最高气温44.1℃(2006年9月1日);最低月均气温4.6℃(1977年1月),最高月均气温33.7℃(2006年8月);平均气温年较差23.6℃;生长期年平均339天,无霜期年平均327天;年平均日照1149.9小时,年平均降水量1074.9毫米,最大降水量1324.6毫米(1998年),最少降水量759.1毫米(1997年),降雨集中在每年的5—9月,7月最多。
大庙镇境内主要河道有小安溪河,从双马流入,经莲胜、东森等6村入虎峰镇,境内河道长8千米,流域面积0.3平方千米,年均径流量300立方米/秒。
大庙镇主要自然灾害有冰雹、旱灾、水灾、风灾等。严重的一次水灾发生在2007年7月17日,降雨量达186.6毫米,境内11个村1个社区受灾面积达5000亩;严重的一次旱灾发生在2006年,境域遭受了百年难遇的旱灾,连续出现高温天气达67天,其中35℃以上高温31天,40℃以上高温18天,造成农作物大面积受灾。
大庙镇境内已初步探明矿物有煤、石灰石、天青石、重晶石、铁矿石、油矿石、建材石料、陶瓷黏土等;植物资源有花卉、药材等5类植被,品种近千个;动物资源有兽、禽、水产、爬行类等400多个品种。2011年,大庙镇有耕地面积2.4万亩,人均1亩;可利用草地面积0.4万亩,林地面积1.5万亩。
2011年末,大庙镇总人口27233人,其中城镇常住人口3977人,城镇化率14.60%;总人口中,男性14009人,占51.44%;女性13224人,占48.56%;14岁以下3453人,占12.68%;15—64岁20069人,占73.69%;65岁以上3711人,占13.63%;以汉族为主,达27130人,占99.6%;有苗、哈尼、布依、彝、壮等13个少数民族,共103人,占0.4%。2011年,大庙镇人口出生率6.4‰,人口死亡率6.8‰。人口自然增长率-0.4‰,人口密度为每平方千米658人。
2017年末,大庙镇常住人口为21662人。
截至2018年末,大庙镇户籍人口为25460人。
2011年,大庙镇财政总收入1223.2万元,比2010年增长44.3%,其中地方财政收入377.3万元;人均财政收入449.1元,比2010年增长44.4%。2011年,大庙镇农民人均纯收入8725元。
2018年,大庙镇有工业企业47个,其中规模以上5个,有营业面积超过50平方米以上的综合商店或超市7个。
2011年,大庙镇农业总产值达到1.6亿元,比2010年增长23.1%,农业增加值1.1亿元。大庙镇粮食作物以水稻、小麦、玉米为主。2011年,大庙镇生产粮食1万吨,人均427.5千克,其中水稻7395吨。大庙镇主要经济作物有桑蚕、蔬菜。2011年,大庙镇油料作物种植面积0.2万亩,产量319吨,其中油菜306吨;蔬菜种植面积0.8万亩,产量1.5万吨。大庙镇畜牧业以饲养生猪、羊、兔、家禽为主。2011年,大庙镇生猪饲养量2.3万头,年末存栏1.1万头;羊饲养量0.2万头,年末存栏0.1万头;兔饲养量32万只,存栏5.7万只;家禽年饲养量155.9万羽。2011年,大庙镇生产肉类3715.7吨,其中猪肉1724.3吨,牛肉2.9吨,羊肉21.2吨,禽蛋1983吨,鲜奶12吨;畜牧业总产值7712.1万元。2011年,大庙镇水果种植面积1849亩,产量1011.6吨,主要品种有梨、桃、柑橘、葡萄等,其中梨146吨,柑橘686.4吨。大庙镇渔业以白鲢为主。2011年,大庙镇鱼塘养殖面积1273.5亩,产量285吨,水产品总产量314万吨,渔业总产值393.6万元。
2011年,大庙镇工业总产值为2.9亿元,比2010年增长34.5%,工业销售收入2.8亿元,工业增加值0.9亿元。2011年,大庙镇有大中小企业38家(其中集体企业6家),职工669人;有规模以上工业企业1家,职工99人,实现工业增加值1000万元,比2010年增长32%。
2011年末,大庙镇有商业网点383个,职工1199人。2011年,大庙镇社会商品销售总额达1.1亿元,比2010年增长13%;有城乡集贸市场1个,面积7000平方米,年成交额0.9亿元,比2010年增长32%。
2011年末,大庙镇有3家金融机构在境内开设了分行或设立了办事处,各类存款余额为4.6亿元,比2010年增长19.3%;各项贷款余额2600万元,比2010年增长32.3%。
2011年末,大庙镇有幼儿园7所,在园幼儿823人,专任教师40人;小学2所,在校生1344人,专任教师86人,小学适龄儿童入学率100%;初中1所,在校生1930人,专任教师126人;初中适龄人口入学率、小升初升学率、九年义务教育覆盖率均达100%。大庙镇主要学校有大庙中学。2011年,大庙镇教育经费达2276元,国家财政性教育经费1700万元;财政预算内教育经费1549.9万元,比2010年度提高了9.2个百分点。
2011年末,大庙镇有各类科技人才83人,其中专业技术人才72人,经营管理人才5人,技能人才3人,农村实用人才3人。
2011年末,大庙镇有文化站1个,有村级文化活动中心11个;有各类图书室12个,藏书2万余册。2011年,大庙镇成立了大庙镇文兴社区健身舞蹈队和老年人合唱队,参加人数达55人。2011年末,大庙镇有学校体育场4个;100%的城市社区和65%的村安装了健身器材,经常参加体育活动的人员占常住人口的23%。2011年末,大庙镇有广播喇叭130只,入户率50.3%,通响率100%,广播综合覆盖率90%;有线电视用户数为5400户,电视入户率50.3%。
2011年末,大庙镇有各级各类医疗卫生机构26个,其中有卫生院1个,村卫生室25个;病床60张,固定资产总值660万元;专业卫生人员38人,其中执业医师12人,执业助理医师13人,注册护士13人,另有乡村医生25人。2011年,大庙镇医疗机构(门诊部以上)完成诊疗1.7万人次,住院手术213台次,出院病人500人次;中心卫生院有专业卫生人员38人,其中执业医师12人,执业助理医师13人,注册护士13人。2011年,大庙镇法定报告传染病发病率为21/10万,农村安全饮用水普及率90.1%,农村卫生厕所普及率93%,城乡医疗保险参保人数2.6万人,参保率98%;孕产妇死亡率19/10万。
2011年,大庙镇城镇最低生活保障户数为115户,人数203人,年支出55.3万元,比2010年增长50%;民政部门资助参加城乡医保1407人次,共支出7.2万元,比2010年增长100%;农村最低生活保障户数422户,人数817人,支出104.7万元,比2010年增长22%;农村五保集中供养85人,支出26.4万元,比2010年增长20%;农村五保分散供养86人,支出15.2万元,比2010年增长14.2%;农村医疗救助234人次,民政部门资助参加合作医疗1102人次,共支出6.2万元,比2010年增长10.1%;农村临时救济730人次,支出15.7万元,比2010年增长24.3%;国家抚恤、补助各类优抚对象219人,抚恤事业费支出92.7万元,比2010年增长13%;有敬老院1家,床位100张,收养农村五保人员85人;参加城乡居民社会养老保险1.5万人,参保率85%。
截至2011年末,大庙镇境内主要公路有大虎、大双、大华线等6条公路,总长23千米;有村际公路共11条,总长40千米;境内公路通车总长104千米,其中沥青路面15千米,水泥路面11千米。
大庙镇因镇人民政府位于大庙场而得名。
大庙镇境内古迹主要有马鞍山古墓群、白元古墓群、刘家祖墓、白家古墓群、彭金全坟墓、烈士墓及化龙岩摩崖造像、马鞍山摩崖石刻、东门观音庙石窟、长安寺和何董寺等。
2020年10月,重庆市铜梁区大庙镇文兴社区党支部被授予“重庆市抗击新冠肺炎疫情先进集体”荣誉称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