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惑论

更新时间:2023-07-14 10:11

灵枢经》篇名。惑,迷乱眩晕之谓;大,言其甚也。本篇论述了登高俯视则惑的道理,以及善忘、善饥而不嗜食、不得卧、不得视、多卧、少卧等病证。而对于惑的讨论尤为详尽,故名。

解读

“大惑论”是《灵枢经》篇名之一。

《灵枢经》又名《灵枢》、《黄帝内经灵枢经》、《针经》,别称《九卷》,为《内经》组成部分之一。原书9卷共81篇。本书与《素问》所论述的内容相近,尤详于经络、针灸,在介绍基础理论和临床方面则与《素问》内容互有补充阐发,是研究我国秦汉以前医学理论,特别是针灸疗法的重要文献,素为历代医家所重视。

惑,迷乱眩晕之意;大,言其甚也。本篇首先论述登高而惑的机制,之后重点论述了眼睛的生理结构、病理变化及其与五脏、脑的关系。同时,阐述了善忘、善饥、不得卧、少瞑、多卧等病证是由于营卫逆行、阴阳偏盛偏衰所致。篇名为“大惑论”,含义有二:一因篇首有登高而惑之论述,二为篇中所论病证,释疑解惑。本篇关于眼睛的生理结构与五脏精气的密切关系之理论,为后世中医眼科学的“五轮学说”奠定了基础。

中医应用

一、学术意义

(一)经文里要在论述五脏精气与眼睛各部分之间所存在的内在有机联系,这对中医眼科学中的五轮八廓理论的形成,有重要的思想先导作用。

(二)结合临床实际具体论述了健忘、不眠、善饥、多卧诸症的病机及冶则。

二、五轮学说与“大惑论”

“五轮学说”,名曰“五轮”,第一个直观上的原因,很可能是由于眼如果拿掉覆盖的上下眼皮后,以瞳孔为中心往外,正是一个个渐往外渐大的不同心圆;当然,古人常将双眼比喻为日月,这也有可能是名为五轮的原因。但不论后世如何争论是哪一部医学著作,或是哪一位医家首次提出五轮之说,都不影响来自内经的以下的这段话,才是真正“五轮学说”之源。

《灵枢·大惑论》:“五脏六腑之精气,皆上注于目而为之精,精之窠为眼,骨之精为瞳子,筋之精为黑眼,血之精为络,其窠气之精为白眼,肌肉之精为约束。”首次揭示了五脏六腑与眼睛的相对关系,揭示了中医望诊之“五轮学说”。后世之医家,只不过将上一段话,安上一个“五轮”之名,内经虽未明言“五轮”,“五轮”之意已在其中矣。

“骨之精为瞳子”,而肾主骨属水,故瞳子为“水轮”;“筋之精为黑眼”,肝主筋属风,故黑眼为“风轮”;“血之精为络”,心主血属火,但一般五轮血说称为“血轮”而不称“火轮”,专指眼之内眦与外眦;“窠气之精为白眼”,肺色为白,白睛属肺,故白睛为“气轮”;“肌肉之精为约束”,脾主肌肉,眼胞属脾,故眼胞为“肉轮”。

免责声明
隐私政策
用户协议
目录 22
0{{catalogNumber[index]}}. {{item.title}}
{{item.titl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