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新时间:2024-04-11 18:06
秦汉时,为巫县治所。
隋朝时,属信州。唐朝时,属夔州。宋太宗端拱初年(988年),改属大宁监。
元世祖至元二十年(1283年),并入大宁州。
明太祖洪武十四年(1381年),复置大昌县,后废入大宁县。明成祖永乐初年复置,属夔州府。《明史·庄烈帝纪》:崇祯十三年(1640年),“张献忠陷大昌,总兵官张令战死”。
清圣祖康熙九年(1670年),废入巫山县。
民国元年(1912年)后,置大昌镇,隶属第二区。
1953年4月,划乡建政时,从大昌镇析置七里、白云九龙3乡;同年9月,从大昌又析置龙风乡,九龙析置营盘乡。
1955年3月,大昌镇隶属大昌区;龙风、营盘、九龙、洋溪、宁河5乡并入大昌镇。
1958年4月,公社化时,大昌镇和七里、白果、钱家合并成立大昌公社。
1960年7月,从大昌公社分出部分区队,建立钱家公社和白果公社。
1961年7月,将大昌公社划为大昌镇和七里、大昌公社,区队改为大队。
1962年5月,又从大昌公社划出部分区域建立双河、九龙公社,大昌镇并入大昌公社,下设龙兴、风凰、大昌、兴隆、双胜、双马、兴胜7大队。
1984年4月,大昌公社改为大昌乡。
1985年2月,将大昌乡改为大昌镇。
1992年4月,巫山行政区划作较大调整,撤销大昌区,建立大昌区工作委员会;撤销原七里、龙柱、洋溪乡所属行政区域,划归大昌镇。
2004年6月至2005年3月,白果乡、白云乡并入大昌镇。
2007年3月,大昌镇设马家堡、邓家岭、灯盏窝、西包岭社区,下辖27村、4社区,20居民小组。
2011年,大昌镇下辖马家堡、灯盏窝、西包岭、邓家岭4个社区,龙塘、龙早、七里、兴胜、双胜、洋河、洋溪、官庄、宁河、光明、兴旺、长胜、营盘、明阳、上马、太阳、槐花、石里、樟树、毛坪、自力、公平、白洋、白果、黄林、马渡、民寨27个行政村;下设20个居民小组、155个村民小组。
截至2020年6月,大昌镇下辖4个社区、27个行政村:灯盏窝社区、邓家岭社区、马家堡社区、西包岭社区、兴胜村、官庄村、龙早村、光明村、洋溪村、双胜村、洋河村、龙塘村、七里村、兴旺村、长胜村、营盘村、宁河村、自力村、毛坪村、公平村、白果村、白洋村、黄林村、马渡村、民寨村、明阳村、上马村、槐花村、樟树村、太阳村、石里村,镇人民政府驻深圳路31号。
大昌镇地处巫山县北部,东与平河乡接壤,南与双龙镇为邻,西邻福田镇、龙溪镇,北接官阳镇,距巫山县政府驻地60千米,区域总面积188.86平方千米。
大昌镇地势南低北高,主要山脉有核桃山、云盘岭、关门岩,最高点白云观位于槐花村,海拔1600米;最低点马渡河位于马渡村,海拔150米。
大昌镇属亚热带季风湿润气候;多年平均气温18.1℃,1月平均气温8℃,7月平均气温30℃;生长期年平均248天,无霜期年平均300天;年均日照时数1542.2小时;年平均降水量1000毫米以上,多集中在夏、秋季,占全年降水量的78%。
大昌镇境内河道属大宁河水系,主要有大宁河、洋溪河和马渡河,总长185千米;其中大宁河自巫溪县流经龙塘、龙早、七里、光明、宁河等11个村,河道长60千米,流域面积1300平方千米,年均流量30立方米/秒;洋溪河流经槐花、明阳等5个村,河道长10千米,流域面积70平方千米;马渡河流经马渡等3个村,河道长10千米,流域面积48平方千米。
大昌镇主要自然灾害有旱灾、山洪、冰雹等。
大昌镇境内已探明地下矿藏有铜、铁、煤、石灰石等,其中石灰石储量1000万立方米,可采储量为100万立方米,集中分布在西部长胜村一带。
2011年,大昌镇总人口5.7万人,其中城镇常住人口12851人,城镇化率22.6%;另有流动人口42200人。总人口中,男性29468人,占51.8%;女性27421人,占48.2%;以汉族为主,达56611人,占99.8%;少数民族278人,占0.2%。2011年,大昌镇人口出生率9.1‰,人口死亡率6.3‰,人口自然增长率2.8‰,人口密度为每平方千米303人。
截至2018年末,大昌镇户籍人口为43662人。
2011年,大昌镇财政总收入2278万元,比2010年增长7%,其中地方财政收入181万元,比2010年增长8%。2011年,大昌镇农民人均纯收入5538元。
2018年,大昌镇有工业企业23个,有营业面积超过50平方米以上的综合商店或超市52个。
2011年,大昌镇有耕地面积5万亩,人均1亩。2011年,大昌镇农业总产值达到2.1亿元。大昌镇粮食作物以玉米、小麦、薯类为主。2011年,大昌镇生产粮食1.4万吨,人均1400千克,其中小麦1100吨,玉米400吨,薯类4600吨。大昌镇主要经济作物有油菜、烤烟。2011年,大昌镇油菜种植面积2000亩,产量300吨;烤烟种植面积2300亩,产量335吨。大昌镇畜牧业以饲养生猪、羊、家禽为主。2011年,大昌镇生猪饲养量4.4万头,年末存栏2.9万头;羊饲养量1.2万只,年末存栏0.6万只;家禽年饲养量26万羽,上市20万羽;畜牧业总产值4000万元。2011年,大昌镇水果种植面积730亩,产量370吨,主要品种有油桃、李子、杏及柑橘。大昌镇渔业以江河捕捞为主。2011年,大昌镇渔业总产值30万元。
大昌镇工业以麻竹加工为主。2011年,大昌镇工业总产值达到200万元,比2010年增长100%,工业增加值100万元。2011年,大昌镇规模以上有工业企业1家,职工20人,实现工业增加值300元,比2010年增长1.7%;有微型企业200家,职工3000人。
2011年末,大昌镇有商业网点34个,职工1670人。2011年,大昌镇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达320万元,比2010年增长11.4%;城乡集市贸易成交额170万元,比2010年增长9.6%。
2011年末,大昌镇有3家银行和金融机构开设了分行或设立了办事处,各类存款余额5亿元,比2010年增长9%;各项贷款余额3000万元,比2010年增长3%。
2011年末,大昌镇有幼儿园7所,在园幼儿720人,专任教师7人;小学20所,在校生3593人,专任教师189人,小学适龄儿童入学率100%;初中1所,在校生2438人,专任教师135人。初中适龄人口入学率、小升初升学率、九年义务教育覆盖率均达100%;有普通高中1所,在校生1000人,专任教师65人。大昌镇主要学校有大昌中学、大昌小学,其中大昌中学为重庆市重点中学。2011年,大昌镇财政预算内教育经费1050万元,增长13.8%。
2011年末,大昌镇有各类科技人才217人,其中专业技术人才34人,经营管理人才52人,技能人才39人,农村实用人才92人。
2011年末,大昌镇有文化站1个;村级文化活动中心31个,各类文化专业户89个,有各类图书室50个,藏书2.5万余册。2011年末,大昌镇有体育场地25处;经常参加体育活动的人员占常住人口的30%。2011年末,大昌镇有线电视用户数为3500户,入户率25%。
2011年末,大昌镇有各级医疗卫生机构1个,另有门诊部(所)3个、社区卫生室3个;病床40张,每千人拥有医疗床位0.7张;固定资产总值2000万元;专业卫生人员34名。2011年,大昌镇医疗机构(门诊部以上)完成诊疗2.9万人次。2011年,大昌镇法定报告传染病发病率为20/10万,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参合人数5.7万人,参合率100%。
2011年,大昌镇城镇最低生活保障户数为856户,人数2518人,年支出434.4万元,月人均172元,比2010年增长58.1%;医疗救助267人次,民政部门资助参加合作医疗267人次,共支出35.6万元,比2010年增长11.2%;农村最低生活保障户数615户,人数2185人,支出211.8万元,比2010年增长6.2%,月人均81元,比2010年增长20%;国家抚恤、补助各类优抚对象108人,抚恤事业费支出71.6万元,比2010年增长13%;社会福利费78.6万元,比2010年增长19%;有敬老院1家,床位40张,收养农村五保人员6人;参加新型农村养老保险1.3万人,比2010年末增加211人。
大昌镇境内有省道两巫、大九公路过境,其中“两巫”路,境内长35千米,大九公路境内长15千米。2011年末,大昌镇境内有县、乡级公路2条,总长50千米;乡村道54条,总长398千米;境内有通航河道航线1条,境内长38千米。
大昌镇原名泰昌,西晋太康二年(281年),因避宇文秦讳而改名大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