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明寺

更新时间:2023-01-05 06:42

大明寺,位于河南省济源市南部轵城镇涂沟河东侧,大明寺前身是轵侯祭祖的焚修香院。宋仁宗康定元年(1040年)改建为寺院,名通慧禅院,金末毁于兵燹。元至元十三年(1276年)始,前后用三十年时间进行重修,改称大明寺。明、清以来,多有修葺。

历史沿革

西汉初年,大明寺是轵侯刘昭的焚修香院。

宋仁宗康定元年(1040年),改建为寺院,名通慧禅院。

金朝末年,大明寺历经战乱,被严重损毁。

元至元十四年(1277年),禅院主持总公、恩公重修寺院,改称大明寺。

建筑格局

大明寺坐北朝南,占地30余亩,总体布局呈长方形,保留元、明、清历代古建筑13座,房屋40余间,依中轴线而建,左右对称,次第为山门、金刚殿、天王殿遗址、阎君殿、小坛、中佛殿、伽蓝殿、地藏殿、后佛殿等,为济源市现存重要的古建群之一。

主要建筑

山门

山门是明代单檐硬山式木构建筑。由正门和东西掖门组成,面阔三间,进深六架椽,前后设廊。整体建筑古色古香,浑然一体,具有较高的建筑艺术价值。

金刚殿

金刚殿是清代单檐卷棚造木构建筑。东西金刚殿左右对称,均为四开间,因供奉八大金刚,故间数成双数。

阎君殿

阎君殿是清代单檐硬山式建筑,东西对称,共计10间,供奉十殿阎君。

中佛殿

中佛殿建于元至元年间,单檐歇山顶,面阔进深各3间,平面近方形,是寺内现存的最早建筑,也是河南省建筑纯度最高的四座元代单体木结构建筑之一。 其建筑手法粗犷豪放,体现出鲜明的元代工艺风格。同时该建筑还保留有宋代的建筑手法。

伽蓝殿

伽蓝殿建于明成化六年(1474年),面阔三间,进深四架椽,单檐悬山式木构建筑。该殿立面各部分比例和谐,稳重而清秀,是一座融合元代至明代甚至早期建筑特点和地方特点为一体的建筑,是研究文物建筑地方特点的珍贵实例。殿内供奉佛教护法神关公。

地藏殿

地藏殿清代单檐悬山式木构建筑,面阔三间,进深四架椽。供奉地藏王菩萨。

后佛殿

后佛殿建造于明万历年间,重修于清嘉庆年间,单檐悬山顶,是研究明代、清代建筑重要的实物例证。殿内梁架彩画色彩炫丽,是河南省现存完好的清代梁架彩画,具有较高的艺术价值。

文物遗存

碑刻

恩公勤德之碑立于元泰定四年(1327年),大都大天源延圣寺住持圆觉撰文,夏城极乐寺高僧德义书丹。该碑对研究大明寺历史及古轵国文化具有重要价值。

大明禅院恒产碑立于金大定二十七年(1187年)。院主文璝立石,将当时大明禅院拥有的田地位置及数量刊刻于石碑,以为永久凭据。共计田地十顷有余,即一千余亩,反映了当时大明寺宏大的规模。碑额浮雕佛教造像,四周环以蟠龙,形象生动。

圣旨看念藏经之记立于元至治元年(1321年)。济源县儒学教谕李光祖撰文,鲍安仁书丹并题额,大明禅院院主普治立石。碑文记载至治元年五月,皇帝派遣钦差大臣至大明禅院,命僧众诵念佛经,为国祈福之事。说明当时大明寺与元朝皇室有着密切关系,为研究大明寺历史提供了重要资料。

彦戒师塔铭刊刻于金正隆三年(公元1158年)。乡贡进士乐说撰文,邑人金汝砺书丹。该碑为当时大明寺著名僧人彦戒禅师的墓塔铭,记载了彦戒师自幼在通惠禅院(大明寺的前身)拜师学习、讲经说法、传授弟子的生平事迹,为研究大明寺金代历史提供了重要资料。

植物

大明寺院内有棵娑罗树,又名七叶树,因其树叶多为七瓣而得名。夏初开花,花如塔状,似烛台。这棵千年娑罗树,胸围达2.94米,是河南省最为繁茂的千年娑罗树之一,它见证了大明寺的兴衰和历史。

文物价值

大明寺现存金、元、明、清历代碑刻十余通,记载着大明寺的兴衰历史,是研究大明寺和济源历史的宝贵资料。

大明寺主体建筑中佛殿,建于元代初期,构建精美,是河南省建筑纯度较高的四座元代木构建筑之一。后佛殿梁架彩画,色彩华丽,是河南省境内保留下来较为精美的清代中叶殿堂式彩画,具有较高的文物价值和艺术价值。

历史文化

大明寺位于“古轵国”的中心地带,其前身是古轵侯的家庙,现大明寺和轵国故城均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大明寺的历史与轵国故城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

保护措施

1986年11月,大明寺被公布为河南省文物保护单位。2001年6月,大明寺被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公布为第五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旅游信息

地理位置

大明寺位于河南省济源市南部轵城镇涂沟河东侧。

交通信息

公交

1、在济源市区乘坐18路公交车,到济源四中站下,再步行530米即可到达大明寺。

2、在济源火车站坐105路到华新西区站,然后转19路到到济源四中站下,再步行490米即可到达大明寺。

免责声明
隐私政策
用户协议
目录 22
0{{catalogNumber[index]}}. {{item.title}}
{{item.titl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