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智寺

更新时间:2022-01-01 08:23

大智寺位于城区西南13公里磁山镇中孔壁村内,是一座保存较完整的佛教建筑。建于明代(也有人认为始建年代可能更早),现存建筑为明清形式。

寺院布局

该寺坐北面南,南北中轴线建筑,原有天王殿、中殿、大佛殿、钟鼓楼、东西配殿等,现仅存天王殿、中殿、西配殿,占地面积720平方米。

天王殿(即山门)位于中轴线前端,木结构建筑,面阔3间(长9.45米),进深1间(宽7.25米),建筑面积68.5平方米,建筑高度6米,单檐歇山式琉璃剪边顶形式。正脊一道,琉璃脊饰龙凤,两端施蚕脊吻,中间宝顶无存。垂脊四道,琉璃脊饰莲花、垂脊兽等。戗脊四道,也施琉璃花脊。四面施檐椽、飞椽。

檐檩下施斗栱共22朵,为三踩斗栱斜斗,梁头前出蜢蚱头、平身科耍头后尾交麻叶头。前墙砖墙,明间施板门宽2米,木制大门两扇,门槛下施石质抱鼓门墩,四周施条石台明,宽0.8米,明间施台阶9级,每级宽2.75米,垂带踏跺。

梁架结构五架梁,檩下施随檩枋,檩垫板、墙内柱、四角施老角梁、仔角梁、抹角梁,四角有翼角。山柱中柱内出垂柱,垂柱上雕刻桃形图案,梁架上均施彩绘。

中殿,位于中轴线中段,木结构,单檐硬山布瓦顶建筑,面阔3间,进深3间(长10.9米,宽8.8米),占地面积96平方米,建筑高度6米,正脊一道,脊饰龙凤,两端施吻,中间宝顶无存,垂脊四道脊饰莲花、垂脊兽等。五架梁,前出单步后出双步廊。柱网形式为前檐柱,前金柱,后金柱,后檐柱共用柱16根。檐椽、飞椽下施斗栱10朵,柱头4朵,平身科6朵,均为一斗二升,前出麻叶头。斗栱下施立卧枋,下施柱,青石柱础,前后檐施青石台明如意踏跺,5台阶。

明间前金柱装修四扇隔扇,两次间在前檐柱装修坎墙隔扇。两山墙为青砖墙体,前后檐各施砖雕墀头。檩下施随檩枋,檩垫板,后墙砖墙,梁架上均有彩绘。

西配殿,位于中殿左侧,木结构,单檐硬山布瓦顶建筑,面阔3间,进深1间(长8.8米,宽4.5米),建筑面积近40平方米,建筑高度4米,正脊一首,脊饰莲花,吻兽无存,垂脊无存,前墙一门二窗。山墙、后墙均为青砖墙。梁架结构五架梁,圆椽巴砖顶。梁、檩下均未施随梁(檩)枋。

寺内还存有龙碑首一个,龟座两个,石碑一通,均残。

文化价值

天王殿、中殿、西配殿保存基本完整,东配殿损坏坍塌。大智寺于1984年第二次文物大普查时发现,是境内保存下来的为数不多的明代建筑,尤其是歇山琉璃剪边顶式,梁架结构山柱前后檐柱内出垂柱、斜斗,代表着当时的建筑水平,具有重要的科学价值和艺术价值,对研究中国古代建筑技术及雕刻艺术提供了翔实资料。

2005年2月24日,邯政[2005]2号文件公布为邯郸市级文物保护单位(第二批)。

2008年10月23日,冀政函[2008]108号文件公布为河北省级文物保护单位(第五批)

免责声明
隐私政策
用户协议
目录 22
0{{catalogNumber[index]}}. {{item.title}}
{{item.titl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