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有庄

更新时间:2023-12-23 20:05

大有庄,位于海淀区中部。东邻国际关系学院,西近安河桥,北接中央党校,南靠香山路。原名“穷八家儿”,清高宗弘历恶其名不雅,乃改为今名。

概述

大有庄在明末只有八户穷苦人家,村名叫穷八家。乾隆年间弘历从清漪园后辇道经过,问及此村,认为在御园之东北隅出现“穷八家儿”不极为不雅,当即改村名为“大有庄”,意思是福禄荣华样样有。为了感谢皇上圣恩,村中的盛祥号、大有号几家买卖铺子出钱刻碑,立于大有庄村口,“文革”后不知去向。1999年9月5日,在村民房基中掘出。弘历还在门里之额御题“化育长春”四字。到了二十年代,里门与额均无。民国十六年(1917),这里的商业有公和长栈、公和局、天元局和火兴局,继而有毓泰长、公和厚粮店、开德胜、万珍楼猪肉铺,贾家、白家、梁家羊肉铺,还有祥和荣绒线铺、三和盛烟铺、董家茶饭馆,高家茶馆、以及三家煤铺、一家麻刀铺、一个药铺。其中“炸糕李”的炸糕是皇家御园的贡品。日伪期间商业开始荒凉萧条、败落、倒闭,到了解放前全村店铺都关了门。

大有庄北有郎贝勒园及润贝勒园,俗称东所、西所。解放战争中,东北野战军第二兵团司令部驻此,程子华司令员在此接待傅作义的谈判代表周北峰、张东荪。不久,华北野战军第十九兵团指挥机关迁至大有庄。大有庄有罔极寺(今称极乐寺)、观音庵、娘娘庙,日伪期间,曾为万学会办事处。光绪年间生修极乐寺,四合布局,前殿内明间有泥塑关公圣像一尊,正殿内明间砖座上有如来坐像一尊,观音站像一尊,均是石雕。另有瓷观音带莲花座站像一尊。泥塑、石雕、瓷观音为寺中“三绝”。

当年每到农历四月初和七至八月间,京西妙峰山均有两次“山期”,四月为“春山”,七、八月为“秋山”。每逢“山期”,到妙峰山进香的人络绎不绝。当朝为了让慈禧能看到外面的景象,就在谐趣园北面山上紧贴颐和园北墙建起一座两层阁楼,名曰 “ 眺远斋 ” ,至今尚存。

这时的大有庄已经成为当时环昆明湖外最大村庄,有 300 多户人家,几十家店铺。 现大有庄只是原村的一部分,属海淀区青龙桥地区街道办事处管理。 1956 年 1 月,海淀区委决定将青龙桥、大有庄、西苑合并,成立青龙桥办事处。经北京市人民政府批准,中央党校自 1956 年开始在大有庄地区兴建校舍, 1962 年前后落成,大部分村民拆迁至现大有庄和骚子营一带。中央党校社区和大有庄同属青龙桥地区街道办事处管辖。

大有庄,四号地铁修通后,它距离北宫门终点站很近。大有庄的地理方位:东邻国际关系学院,西近安河桥,北接中央党校,南靠颐和园。作为村子,这片地方算是很大了,老百姓为了方便起见,把村子又一分为二,分别叫北坡上村和南坡上村。

得名

位于北京市海淀区,东邻国际关系学院,西近安河桥,北接中央党校,南靠颐和园,属青龙桥地区街道办事处管辖。

据考证,大有庄有着几百年的历史,在明代就已经形成小村落。最初,只是一些有钱人家雇用了八户守坟人在此居住,当地人称 “ 穷八家 ” 。清漪园(颐和园)建园后,村庄内的人家逐渐增多起来,大部分人在清漪园内当差,另有许多生意人。清乾隆年间,西北京郊逐步发展成为皇家行宫及别墅的聚集地,往来官员也逐渐频繁。据载,乾隆帝在观《西郊胜景图》时,嫌其村名欠雅,故赐名改为 “ 大有庄 ” ,“ 大有”是丰收的意思,人们都期盼着荣华富贵。村边(现颐香公路北侧)曾立有乾隆御题 “ 大有庄 ” 石碑一块,每字一尺见方 ……

乾隆皇帝御笔的“大有庄”镌刻纪石,镶嵌在村南关帝庙墙壁上。1999年9月,发现乾隆年间,村志白玉石碑,石碑长1米,宽35厘米,厚20厘米,是当年几户店铺出资刻制的。“文革”前,它立在大有庄村口。

历史

清代乾隆皇帝居住颐和园时,有日私访出园,看到御园墙外,靠近“穷八家”村,以为不吉祥,于是命人将其村改为“大有庄”,“ 大有”是丰收的意思,人们都期盼着荣华富贵。

乾隆年间,村里有人在“清漪园”(颐和园)充当杂务,村里有8家买卖铺子,卖酒的、卖肉的、卖炸糕的最有名。

听我奶奶说:清朝我们家在大有庄村也有个小买卖,说起来可笑,就是制作和贩卖辫子绳儿(不是小姑娘喜儿系的那种红头绳,是清朝大男人头上的辫子绳儿)。小本经营,大约无法和人家那些买卖大户相比的。

据说,慈禧60大寿时,在颐和园张灯结彩,慈禧接受光绪皇帝及百官礼拜之后,游颐和园万寿山北的苏州街,被园外大有庄的“炸糕李”(本名李振锋)的绝活所吸引。

他的这种炸糕,皮薄馅大、外酥里嫩、香甜可口,老佛爷享受后很满意,从此以后每天要一盘“炸糕李”的炸糕。于是,京西“炸糕李”的名声传遍四方。

这坡上村还真有两个大斜坡,小时候我还挺奇怪的。

免责声明
隐私政策
用户协议
目录 22
0{{catalogNumber[index]}}. {{item.title}}
{{item.titl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