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新时间:2024-07-20 22:01
大沟位于南阳市境内一条小河,属于亚热带气候,长100km左右,发源于红泥湾镇东北部刘岗村。
南阳市境内一条小河,长100km左右,夏季高峰流量80 M3/s。发源于红泥湾镇东北部刘岗村,流经红泥湾镇(刘岗、鲁平庄、柏树坟),新店乡(李庄),茶庵镇,高庙乡,李店镇(唐河县),最后注入唐河,唐河流入汉江,汉江入长江。
原来可以灌溉,洗澡,洗衣,捕鱼捉虾。10余年 以来,猪场、搅拌站、饭店源源不断的排污,大沟成了臭水沟,垃圾场,蚊蝇的乐园。 是中国千万条三级、四级河流水污染的一个缩影。发展了经济(GDP、税收增加了),却破坏了原本良好的水文、土壤的生态环境。
近年来,这一流域内群众传染病、癌症等高发,与水污染,土壤污染关系密切。期待对猪场、搅拌站、饭店等就行治理,强制污水治理后排放。
我国古代的运河,战国时魏(梁)国开挖,在河东地区的东部。
梁惠成王十年(公元前360年),“入河水于甫田,又为大沟而引甫水。”“三十一年三月,为大沟于北郭,以行圃田之水。”
这是黄河中下游开凿最早的运河工程,表明原来的自然河道已经不能满足经济发展的要求。这一水利工程的开凿成功,将河洛地区与黄淮平原其他经济中心连接起来,为河洛地区的经济发展提供了便利条件。
具有讽刺意味的是,后来秦将王贲攻魏,正是引黄河和大沟水灌大梁,魏亡。
按大沟即后来的鸿沟。《史记·河渠书》云:“自是之后,荥阳下引河东南为鸿沟,以通宋、郑、蔡、曹、卫,与济、汝、淮、泗会。”
大沟,入河水于甫田,又为大沟而引甫水。
大沟镇位于阳东县东南部,南面临海,北与合山、北惯镇交界,东与新洲镇隔河相望,西与雅韶镇毗邻。总面积115.7平方公里。辖社区居民委员会1个,村委会15个。总人口4.5万人。
大沟镇属南亚热带海洋季风气候区
大沟镇山海兼优,具有天然的海养环境,有咸淡水交汇的三丫河、寿长河,滩涂面积1.5万亩,0~10米等深浅海水域面积9.2万亩。大沟镇加快水域农业综合开发,水产养殖业发展热头迅猛,全镇水产养殖面积达1.8万亩,其中海水养殖面积1.5万亩,形成了四大专业养殖基地,分别是三丫河周边八千亩对虾养殖基地、寿长河千亩蚝养基地、三丫千亩文蛤养殖基地、华洞千亩青螺养殖基地。现对虾、蚝养殖成为两大支柱产业,寿长蚝尤以质鲜肉嫩而闻名。
大沟镇属丘陵、平原地区。以江台公路为界,北部必丘陵区,有三宝山、崖鹰山和渡头山。南部属滨海平原区,海岸线长12.7公里.境内蕴藏有品位较高的花岗岩,含量较高的硅砂、石英石和高岭土。镇内有三丫、寿长河汇流入南海。
清代,大沟镇属长乐乡乔马都乔马三、四图。民国时期属第二区,大沟圩在清末、民国初期较为兴盛,是阳江四大集镇(织簧、那笃、大沟、北惯)之一,建国初仍属第二区。1953年分小乡,1956年12月并大沟乡,改称大沟区。1957年2月撤区分大沟、卢海、雅八乡。1958年5月三乡合并称大沟乡,同年11月并入海陆人民公社,12月改称大沟人民公社。1961年5月改称区,辖大沟、雅韶、新洲、三山四个公社。1963年2月撤区,与雅韶人民公社并为大沟人民公社。1979年3月又分出雅韶人民公社。1983年2月撤区称大沟镇。1988年2月,阳江县撤县建市,大沟镇为阳东县(区)所辖。
国带井:位于大沟三丫村,传说南宁末年,宋小朝廷兵败退到新会崖山,宋帝赵昺跳海死后,身上龙袍玉带漂到三丫港卤水旁,当地人以玉带痕迹大小挖建小井。小井虽在海边,井水却清甜,即使海潮淹过,其味不改。
华洞文笔塔:位于大沟华洞村南面150米处,孤立于野外河岸上,是一座砖砌的塔。现残存三层,高8米,塔身呈八角形,每层各面设有窗口,有明显收敛于顶的形迹,层隔之间用瓦筒、瓦板盖成叠涩短檐围绕,塔基每边长2.2米,底层开有一门,现已残破不堪。是地震及人为所致。
海朗城遗址:地处大沟镇西南二公里之海头村镇海山。为南为新屋村,村前隔沙滩是南海,西北靠山。这座城,以山为屏障,沿着山的自然地势,从山顶而下盘旋围筑而成,城墙为夯土结构,是一座略呈椭圆形的防御所城。
这座防御性古代所城,是明洪武二十七年(1394年)防御所指挥花茂寿辰请建立。城周长2200米,东南直径700米,西北长540米有四个门楼,高4.66米。万历三十年(1602年)海防同知徐麟建望敌楼一座。崇祯二年(1629年)设海朗炮台其上。海朗城废于清乾隆初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