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锦蛇

更新时间:2024-10-11 21:13

王锦蛇(学名:Elaphe carinata),又称菜花蛇,是游蛇科锦蛇属蛇类。该蛇类无毒;体型较为粗壮;身体总长一般为1500~2000毫米,体重可达1050~1250克。其头部前端具有独特的黑色“王”字形斑纹;背部呈暗黄绿色,前半部分带有黄色横斜纹斑,腹部为黄色并伴有黑色斑点,幼蛇通身浅藕褐色,鳞间皮肤略黑。

发现与命名

1864年,金特(Günther)首次科学描述了王锦蛇(Elaphe carinata)。该蛇因其头部花纹形似中文“王”字而得名。又因为王锦蛇的肛腺发达,具有异臭味,人手触摸蛇体后过很长时间还能嗅闻出臭味,因此又称为臭王蛇。在中国,王锦蛇的俗称包括黄喉蛇、黄颌蛇、菜花蛇、王蛇(四川)、锦蛇、黄蟒蛇、王蟒蛇、油菜花、臭黄蟒、棱锦蛇(黑龙江)、棱鳞锦蛇(福建)、菜蛇、王字头(贵州)、松花蛇(贵州、四川)、臭青公/母(台湾)、菜花蛇(浙江)等。

形态特征

体型与体重

王锦蛇体全长一般在1500~2000mm,体重可达1050~1250克。这种蛇的身形粗壮,并且散发异臭。

颜色与花纹

王锦蛇体背鳞片周围呈黑色,中央为黄色。体前部具有黄色斜纹,而体后部的横纹逐渐消失,其黄色部分类似于菜花花瓣。腹面为黄色,并具有黑色斑点,腹鳞后缘有约占鳞宽1/3的黑斑,前部黑斑弱,向后黑斑逐渐加深。头背鳞缘黑色,前额乃至形成“王”字样黑纹,因而得名王锦蛇。王锦蛇幼体与成体的色斑差异较大。

头部特征

王锦蛇的头略大,并且与颈部明显区分。额鳞为盾形,其长度约等于或略大于从其前缘至吻鳞的距离。瞳孔为圆形。眶前鳞1枚或2枚,眶后鳞2枚或3枚。前颞鳞2枚,后颞鳞2或3枚。颊鳞1枚。鼻间鳞长宽几乎相等;前额鳞与鼻间鳞等长;吻鳞显露于头背。上唇鳞8枚,下唇鳞10枚,前4枚切前颔片。每侧上颌齿16~18枚。

体鳞

王锦蛇的背鳞显著起棱,仅外侧1~2行平滑。背鳞23-23-19行,中段背鳞21行以上;腹鳞203~224枚;肛鳞2枚;尾下鳞86~120对,双行。

半阴茎特征

王锦蛇的半阴茎不分叉,外翻时近球形,远端有小乳突,中部为刺区,而基部为裸区。左侧半阴茎长19~44毫米,横径7~25毫米,右侧半阴茎长15~40毫米,横径7~17毫米。

分布范围

王锦蛇分布于越南、中国、日本和缅甸。在中国广泛分布于 河南 、四川 、陕西、 云南、江苏 、贵州、湖北、 浙江、安徽、江西、湖南、福建、台湾、广西、广东等地。

栖息环境

王锦蛇栖息在山地、平原及丘陵地带,垂直分布范围为海拔300~2300m,活动于河边、水塘边、库区及其它近水域的地方。

生活习性

觅食行为

王锦蛇具有广泛而多样的食性,其主要捕食对象包括鼠类、蛙类、鸟类及鸟蛋。在食物短缺的情况下,甚至会发生同类相食行为,如捕食五步蛇(Deinagkistrodon acutus)幼蛇、崇安斜鳞蛇(Pseudoxenodon karlschmidti)、乌游蛇(Trimerodytes percarinatus)等,甚至不惜捕食同种幼蛇。王锦蛇动作敏捷,性情凶悍,爬行速度快,能攀爬树木,并进入鸟巢中吞食雏鸟。

其它行为

王锦蛇在夜间显得更加活跃。其常活动于乱石堆、水塘边、山地、田野沟边、山溪旁及草丛中,也可见于温泉水中游泳,特别是在温度较低时。该蛇动作敏捷,性格凶猛,遇到危险时,会将头部竖起并用尾部拍打地面,发出“pa,pa”的声响,表现出攻击态势,但无毒。王锦蛇喜群居生活。

生长繁殖

产卵孵化

王锦蛇为卵生动物,每年7月前后产卵,通常每次产卵8至10枚,卵呈椭圆形,长径45~60毫米,短径25~30毫米。产卵后,王锦蛇会盘伏在卵上,维持静止状态数日,然后离开。在自然条件下及22~28℃的温度范围内均可孵化,但以25℃以上的温度孵化率最高。

生长发育

王锦蛇幼蛇体色与成蛇存在显著差异。在幼体阶段,头体背部呈茶色,枕部区域具有两条黑色纵纹;体背部前段和中段覆盖着不规则且细小的黑色斜纹,体后段黑纹逐渐消失,分布有散在的黑点,至尾背部形成两条纵行的细黑线;体后段及尾部两侧有一暗褐色纵斑,腹部则为粉红色或黄白色。直到体长接近800毫米时,其体色才逐渐变化为成体的色斑。

保护现状

保护等级

2000年,王锦蛇被中国列入《国家保护的有益的或者有重要经济、科学研究价值的陆生野生动物名录》。

2017年,王锦蛇被《世界自然保护联盟(IUCN)濒危物种红色名录》列为“无危(LC)”等级。

种群现状

至2009年,中国的王锦蛇数量约为970万条。然而,截至2017年,王锦蛇的全球种群数量呈现出减少趋势。

致危因素

王锦蛇种群数量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包括大量捕杀和栖息环境的破坏。在延古岛与那国岛,其面临森林砍伐、被引进的印度孔雀捕食以及与之竞争的威胁。在宇津岛,引进的山羊导致的生境破坏也对王锦蛇的生存构成威胁。在1990年至2000年间,中国出口了110,133条活王锦蛇和2,460,767条王锦蛇皮;在1991年至2001年间,中国进口了16,000条活王锦蛇和3,417,871条王锦蛇皮。

保护措施

截至2017年,没有专门针对王锦蛇的保护行动;然而,一些王锦蛇亚种群生活在自然保护区内。中国宁夏贺兰自然保护区已经记录到王锦蛇的存在。

主要价值

王锦蛇因其嗜食鼠类,可有效减少鼠类数量,对维护自然界的生态平衡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同时也对农林业有益。

免责声明
隐私政策
用户协议
目录 22
0{{catalogNumber[index]}}. {{item.title}}
{{item.titl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