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新时间:2024-04-10 11:37
大珠母贝(Pinctada maxima)是珍珠贝科、珠母贝属动物。壳极大,一般为25厘米左右,最大的壳长可达32厘米,体重4-5千克;贝壳大而坚厚,呈蝶状;壳面呈棕褐色,壳顶鳞片层紧密,壳后缘鳞片层游离状明显,壳内面具珍珠光泽,珍珠层为银白色,较厚;边缘稍呈黄色或黄褐色,铰合部厚,贝壳内面中央稍后处有一明显的闭壳肌痕。
大珠母贝的壳极大,一般为25厘米左右,最大的壳长可达32厘米,体重4-5千克。贝壳大而坚厚,呈蝶状,左壳稍隆起,右壳较扁平,前耳稍突起,后耳突消失成圆钝状。壳面呈棕褐色,壳顶鳞片层紧密,壳后缘鳞片层游离状明显,壳内面具珍珠光泽,珍珠层为银白色,较厚。边缘稍呈黄色或黄褐色,铰合部厚,贝壳内面中央稍后处有一明显的闭壳肌痕。
大珠母贝幼虫最小的个体为264微米,最大个体为281微米。大珠母贝的幼体的壳多为暗黑色,其壳的后缘末端突出,壳长近似楔形;当大珠母贝的幼体长到2厘米左右的时候,它的壳会逐渐变圆,并变为黄褐色,同时会生长鳞片;当大珠母贝生长到一定大小时,它的生长速度就会变慢,同时会大量分泌珍珠质,以增加其贝壳的厚度。
大珠母贝的身体左右侧扁,左右对称,有从背部向腹面包被身体的左、右各一个外套膜和由这两个外套膜分泌的左、右各一扇瓣状贝壳;壳的背缘以韧带相连,两壳之间有1-2个横行的闭壳肌柱;头部因为长期在贝壳里不露出来,便完全退化;没有触角和感官;外套膜内侧和躯干之间各有一个腔,称为外套腔;瓣状的鳃为1-2对,位于外套腔中;肉质的足很发达,两侧扁,一般越向腹面越薄,像斧头的形状;神经系统虽比较简单,但已有明显的神经节分化,由脑侧、脏、足三对神经节及其相连的神经索构成;消化道无口腔、颚片、齿舌及唾液腺等;肝脏发达,多为分支状;肠常迁回盘曲在内脏内;心脏为一心室二心耳,心室常被直肠穿过;肾一对,为后肾管形,一端管壁增厚,变为腺体部;大多数雄雌异体,生殖腺一对,开口于外套腔中。
大珠母贝一般是用发达的足丝附着在岩礁等上生活,因此,它喜欢集群栖息在珊瑚礁、岩礁沙砾等海区。大珠母贝的栖息地的水深般在10米以上,通常为20-50米,最深可达200米。大珠母贝适合在15.5-30.3℃的水温中生存,其中水温为24-28℃时最为适合。
大珠母贝的生长与环境有着密切的关系,大珠母贝的幼虫经过一定时期的浮游阶段,面盘逐渐退化,生出足来,沉降于底部进行匍匐运动,最后壳形渐渐变成楔形,分泌足丝附着于附着基上,营附着生活。附着时对附着基似有选择性,附着表面粗糙的附着率比光滑面的高,阴面比阳面的多,中下层比上层的多,这可能是受光线影响之故。幼虫刚刚附着后短时间内,仍不停地用足在附着基上爬行,然后分泌足丝固定下来,附着后如环境不适易引起脱苗甚至死亡。幼虫生长较快,半年内可达2厘米,一年长至7-9 厘米,两年长至14-16 厘米,第三年长至16-20 厘米。一般第一二年生长较快,第三四年次之,以后生长就比较缓慢。生长与水域中饵料丰富有关。生长的适宜水温为23-30℃,低于15℃生长受到抑制,甚至死亡。在海水密度为1.018-1.021时,绝大部分个体生长发育良好;当海水密度降到1. 010时,基本停止摄食,如超过18小时就有死亡的危险。
大珠母贝是杂食性的,在胃含物中,饵料是多样化的,以硅藻为主,还有似铃虫、桡足类及其幼体、有机碎屑、双壳类面盘幼虫、腹足类面盘幼虫、钙质骨针和其他原生动物等。通过鳃纤毛运动造成水流,以鳃过滤水流中的悬浮物质为食。在正常情况下20.1厘米x23.1厘米的大珠母贝一昼夜的排泄物(干重)可达2.5克。
大珠母贝主要分布于印度洋和南太平洋沿海;在中国分布在海南岛、西沙群岛、雷州半岛的沿岸海域。
当每年低温后,水温回升时,大珠母贝的性腺就开始发育。通常2龄全部达性成熟,成熟个体中,雄性显著多于雌性。大珠母贝具有性转换的特点,也发现雌雄同体的个体。当水温升到20-25℃,性腺开始发育,随着温度的升高而达成熟。性腺成熟的雌贝,遇到适当的刺激就能产卵。繁殖期在5-10月,产卵盛期为7-8月,10月中性腺开始萎缩,生殖呈排空状态。小个体性成熟较早,性比是雌性多于雄性。1龄性成熟,雌雄异体(个别雌雄同体),雄性先成熟,成熟卵的直径为57-60微米。25.5厘米×23.8厘米的雌贝怀卵量约9353万粒。在水温26.0-29.3℃,盐度27-31 ‰的条件下,受精卵经40-60分钟放出极体;61-106分钟开始分裂;4小时40分钟至6小时18分钟发育至囊胚期;18-22小时发育至直线铰合幼虫;6-12天发育至壳顶期;18-20天发育至足面盘幼虫期;21-22天发育至附着期。
大珠母贝亲贝从中国海南沿海海域捕获。先消毒处理,再选择壳长18-32厘米,贝龄3-5龄,闭壳有力、壳缘鳞片锐利、贝壳完整的个体进行促熟培育。促熟培育于室外水泥池内进行,饵料以扁藻、盐藻、角毛藻及混合藻等活饵为主,辅以绿藻粉、螺旋藻粉等人工饵料。每天投喂3-6次。用充气石不间断充气,每天换水2次,每次换水量在1/3-1/2。
亲贝经过15-20天的促熟培育,根据其性腺发育的饱满度及时进行人工催。催产方法如下:①阴干刺激:捞起亲贝,并将其置于阴凉处阴干3-4小时刺激;②藻液刺激:将亲贝置于大塑料盆中,加入0.1×106cell/mL(每毫升液体里的细胞数量,下同)的亚心形扁藻液和(0.3-0.5)×106cell/mL金藻液,约40分钟后,藻液变清,并有排放的条状粪便;③温度刺激:捞起亲贝,将其放在阳光下暴晒5-10分钟,再置于阴凉处。重复2-3次;④精液诱导:解剖1-2只成熟雄性亲贝,取其精液加入催产池中,以诱导待排放的雌性亲贝排放;⑤流水刺激:打开产卵池的进、排水阀门,再用水泵横向向进水处的池壁冲水,使水流均匀地流过产卵床,对诱导亲贝进行流水刺激。
其中,采用阴干刺激3小时+藻液刺激1小时+精液诱导相结合的诱导方法效果最佳。采用这种诱导方法,只有性腺达到排放期的亲贝才排放,且排放的性细胞成熟度好,因而受精率较高,幼虫畸形率也较低。
催产约0.5小时后发现有精、卵开始排放,此时应注意控制其排放数量,及时将亲贝移至另一个孵化池,避免因精、卵排放过量而造成洗卵工作烦琐。受精结束后0.5-1.0小时,开始反复洗卵1-2次,清除多余的精子和死卵。约经16小时后,受精卵发育至“D”形幼虫,密集在水表面,用虹吸法收集并放入培育池培育。
受精卵孵化后24小时开始投喂饵料,开口饵料为金藻,附着前以金藻、盐藻角毛藻和扁藻为主,交叉投喂。投饵应少量多次,不喂老化、被原生动物等污染的饵料。开始时一般投喂金藻,投喂量为(1-2)×104cell/mL,第3天后可以增盐藻。壳顶初期至附着变态,日投喂量为(3-5)×104cell/mL。饵料以金藻、盐藻为主,辅以扁藻和角毛藻。单胞藻不足时适当补充浓缩单胞藻和海洋红酵母。早晚检查幼虫的摄食情况,视胃含物多少增减投饵量。饵料的投喂量应根据幼虫发育情况及时调整。换水自选育后的第2天开始。前期日换水1/3,每天换水2次;中期日换水量达到1个水体;后期每天3次,每次1/2;培育期间,每隔5-7天倒池1次,微量充气。
分别采用聚乙烯无结网片、波纹板、旧遮光网和光滑彩色聚乙烯板作附着基,聚乙烯无结网片以底铺的方式投放,其他附着基采用悬挂方式放置。聚乙烯无结网片、波纹板和旧遮光网每片规格0.5米×0.8米,投放量为2-3片/立方米。受精卵孵化后16天,幼虫达到壳长260-320微米,壳高190-230微米时开始出现眼点幼虫。当眼点幼虫的数量达到30-40%时,马上投放附着基。幼虫附着前水体中的抗生素含量保持在1毫克/升,EDTA二钠保持在2毫克/升,附着后停止投药。幼虫附着变态期间充气量要小,每天换水2次,每次换水量1/3-1/2。经过6-15天,幼虫变态为稚贝。
进入眼点幼虫阶段后,采用遮光网片作大珠母贝幼虫变态的附着基,附着效果较好,且较为经济,便于就地取材,可操作性强,有利于开展规模化育苗生产。
列入《中国国家重点保护野生动物名录》二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