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理白族自治州

更新时间:2024-10-23 15:07

大理白族自治州,云南省辖民族自治州,地处云南省中部偏西,介于东经98°52′~101°03′,北纬24°41′~26°42′之间,属于低纬高原季风气候,干湿季节分明,大部分地区夏无酷暑,冬无严寒,总面积29459平方千米。截至2023年末,大理白族自治州常住人口为334.2万人。截至2023年3月,大理白族自治州辖1个县级市、11个县,110个乡镇,自治州人民政府驻大理市下关

历史沿革

大理历史悠久,远在新石器时代,就有白族、彝族等少数民族先民在这里繁衍生息。

秦始皇帝二十六年(前221年),大理地区就纳入了秦王朝统一的封建国家。

元封二年(前109年),西汉王朝发巴蜀数万人击劳浸、靡莫,“以兵临滇”,“滇王”降汉,西汉王朝在“滇王”统治区设置了益州郡。同年,汉王朝派郭昌、卫广往击大理地区阻挡汉使的“昆明”部落。元封四年(前107年)和元封六年(前105年),郭昌又两次率兵往击“昆明”部落,“后数年,复并昆明地”,在大理地区设置了叶榆、云南、邪龙、比苏4县,属益州郡管辖,从此大理地区正式纳入汉王朝的疆域。

东汉时期,大理地区隶属于永昌郡,原西汉时设置的叶榆、邪龙、云南、比苏四县不变,并新设置了博南县(今永平县)。

三国时期,今云南、贵州和四川西南部被称为南中,为蜀国的一部分。

西晋泰始七年(271年),晋王朝把蜀汉设立的南中四郡分化出来,设立宁州。

南朝时期,中原正处于封建割据的局面,云南相继为宋、南齐、梁、北魏、西魏、北周统治。

开皇五年(585年),隋文帝杨坚派遣韦冲为南宁州总管,在云南设置了恭州、协州和昆州。

唐武德四年(621年),唐遣使到洱海地区招抚“昆明”蛮诸部。武德七年(624年),州都督府长史韦仁寿将兵五百人,到西洱河,“承制置八州十七县,授其豪帅为牧宰”。天宝八年(749年)至天宝十三年(754年),唐南诏间爆发了“天宝战争”,在其后40年的时间内,南诏不断向外发展,拓宽了版图,建立了东接贵州西部和越南北部,南括西双版纳,西抵缅甸北部,西北与吐蕃的神川(今丽江)为邻,东北达戌州(今四川)宜宾的多民族集合体国家。

后晋天福二年(937年),后晋通海节度使段思平联合滇东三十七部进军大理,推翻了大义宁国,建立了大理国。

南宋宝佑元年(1253年),忽必烈亲率中道兵,过大渡河“经行山谷2000余里”,由今盐源、永胜,直抵金沙江,“乘革囊及伐以渡”,到达今丽江境。忽必烈率军攻取了剑川、鹤庆,由上关进逼大理城。城破,大理相高祥被杀,大理王段兴智逃到滇池地区。宝佑二年(1254年),兀良合台继续进军,先后平定了大理国的五城、八府、四郡及乌、白蛮37部,在昆泽(今宜良)俘获大理王段兴智,大理国亡。

元至元十一年(1274年),元朝委任赛典赤为云南平章政事,来云南建立行省。赛典赤撤销了原来的万户、千户、百户军事性的建置,改设路、府、州、县,建立了云南诸路行中书省,置路三十七、府二、属州五十四、属县四十七,尚设立了甸、寨、军民府等。元代在云南建立行省,标志着中央王朝对云南统治迈进了一大步,形成了“行省有令则布天下,郡县有请则为达于省”的政令统一局面。元代云南行省时期,今大理州地域分属于大理路、鹤庆路、威楚路和云龙甸军民府。至元十三年(1276年),改府为路,云南正式成为行省级区划的名称。

明洪武十五年(1382年),明朝改行省为云南等处承宣布政使司,领诸府州县司;置诸指挥使司,领诸卫所;置提刑按察司,分巡安普、临元、金沧、洱海四道,并察诸府州县司卫所,称为“三司”。明代今大理州地域分隶于大理府、鹤庆府、蒙化府、永昌府和楚雄府。

清朝时期,今大理州地域分别隶属于大理府、丽江府、永昌府和蒙化府直隶厅。鄂尔泰任云贵总督时,进行了大规模的“改土归流”,大理地区被划为云南的内地。

民国二年(1913年),云南省军政府改清朝的迤西道为滇西道,大理地区隶属滇西道。

民国三年(1914年),滇西道改称腾越道,大理地区隶属腾越道。

民国七年(1918年),云南县更名祥云县。

民国十八年(1929年),民国中央政府通令,实行省县两级制,废除道制,大理地区各县直隶省辖。

民国二十一年(1932年),全省各地设立12个政务视察区,大理地区分属第四区(蒙化、弥渡、祥云)、第八区(凤仪、大理、宾川、邓川、洱源、漾濞、永平、云龙)、第九区(鹤庆、剑川)。

1950年2月1日,大理专员公署正式成立,专署驻大理县。

1952年,缅宁县由大理专区析出,划入缅宁专区。

1953年,大理专署移驻下关市。

1956年,经国务院批准,撤销大理专区,建立大理白族自治州。同年11月22日,大理白族自治州正式成立。

行政区划

区划沿革

1950年2月1日,大理专员公署辖下关、大理、邓川、宾川、祥云、凤仪、弥渡、蒙化、云县、缅宁、顺宁、永平、漾濞、云龙、洱源15县(区)。

1951年,下关区改为下关市。

1954年,蒙化县更名巍山县,顺宁县更名凤庆县。

1956年,大理州下辖1市、12县、2自治县,即:下关市及大理、凤仪、漾濞、祥云、宾川、弥渡、永平、云龙、邓川、洱源、剑川、鹤庆12县,巍山彝族自治县、永建回族自治县。

1958年,州内县级行政区划进行了大幅度调整,全州辖1市、4县、1自治县。撤销云龙县,并入永平县;撤销下关市及大理、凤仪、漾濞3县,合并设立大理市;撤销宾川、弥渡2县,并入祥云县;撤销邓川、洱源2县,并入剑川县;撤销巍山彝族自治县、永建回族自治县,合并成立巍山彝族回族自治县。

1961年,撤销大理市,恢复下关市及大理(含凤仪)、漾濞、洱源(含邓川)、云龙、弥渡、宾川6县建置,全州辖有1市、10县、1自治县。同年10月,开始筹建南涧彝族自治县。

1963年9月,经国务院批准,成立南涧彝族自治县。

1965年,析巍山彝族回族自治县南部3个区,正式成立南涧彝族自治县。全州辖1市、10县、2自治县。

1978年,大理白族自治州辖下关市、大理县、漾濞县、祥云县、宾川县、弥渡县、南涧彝族自治县、巍山彝族回族自治县、永平县、云龙县、洱源县、剑川县、鹤庆县,共1市、10县、2自治县。

1983年,撤销下关市、大理县,大理县、下关市合并设立大理市。

1985年,漾濞县改为漾濞彝族自治县。

2005年,大理白族自治州辖大理市、漾濞彝族自治县、祥云县、宾川县、弥渡县、南涧彝族自治县、巍山彝族回族自治县、永平县、云龙县、洱源县、剑川县、鹤庆县,共1市、8县、3自治县110个乡镇(其中镇66个、乡44个)。

区划详情

截至2023年3月,大理白族自治州辖1个县级市、11个县:大理市祥云县宾川县弥渡县永平县云龙县洱源县剑川县鹤庆县漾濞彝族自治县南涧彝族自治县巍山彝族回族自治县,110个乡镇,自治州人民政府驻大理市下关。

地理环境

位置境域

大理白族自治州地处云南省中部偏西,介于东经98°52′~101°03′,北纬24°41′~26°42′之间,东临楚雄彝族自治州,南靠普洱市临沧市,西与保山市怒江傈僳族自治州相连,北接丽江市。东西最大横距320多千米,南北最大纵距270多千米,距昆明市331千米,总面积29459平方千米。

地形地貌

大理白族自治州地处云贵高原与横断山脉结合部位,地势西北高,东南低。地貌复杂多样,点苍山以西为高山峡谷区。点苍山以东、祥云以西为中山陡坡地形。境内的山脉主要属云岭山脉及怒山山脉,点苍山位于州境中部,如拱似屏,巍峨挺拔。北部剑川与丽江地区兰坪交界处的雪斑山是州内群山的最高峰,海拔4295米。最低点是云龙县怒江边的红旗坝,海拔730米。

大理白族自治州境内以老君山—点苍山—哀牢山一线的大断裂为界,构成两大部分。东部属扬子准地台区,西部属藏滇地槽褶皱区(又称三江区)。其东部扬子准地台区,西以洱海—红河深(大)断裂为界,往东延入楚雄州境,为扬子准地台西缘的一部分。其西部藏滇地槽褶皱区,是州境内西部及南部广大地区,东以洱海一红河深(大)断裂为界,西至怒江、澜沧江河谷,呈南北纵贯州境。

气候

大理白族自治州属于低纬高原季风气候,立体气候特点显著,干湿季节分明,大部分地区夏无酷暑,冬无严寒,年温差小、日温差大。州内海拔最高4295.8米,最低730米,一般海拔高度每上升100米,温度平均递降0.6~0.7°C,气温随地势高低垂直变化异常明显,同时具有寒、温、热(包括亚热带)三带气候,有“一山分四季,十里不同天”之说,景象别具特色。气温:全州各地年平均气温12~19℃,最热(六月)月均温在19~25°C,无候平均气温≥30℃的酷热期,35℃以上的高温日数一般不出现或出现甚少。最冷(一月)月均温在5.0~13°C,无候平均气温≤0℃的严寒期,年温差12~14°C。一天内早晚较凉,中午较热,尤其是冬、春两季,日温差在13~20°C。降水:全州降水在季节上和地域上的分配极不均匀,湿季(雨季)为5~10月,集中了83~95%的降雨量;干季(旱季)为11月至次年4月,降水量仅占全年的5~17%。全州年平均降水量836毫米,最多大理市1055毫米,最少宾川仅有564毫米,大部分地区年降水量在900毫米以下。各地无霜期225~345天,无霜期较长。

水文

大理白族自治州主要河流属金沙江、澜沧江、怒江、红河(元江)四大水系,有大小河流160多条,呈羽状遍布全州。州境内分布有洱海、天池、茈碧湖、西湖、东湖、剑湖、海西海、青海湖8个湖泊。

土壤

大理白族自治州土壤类别分属于8个纲、13个土类、23个亚类、76个土属、236个土种。紫色土类占土地总面积的31.75%,红壤土占27.7%。

自然资源

土地资源

截至2023年7月,大理白族自治州土地面积29459平方千米,现有耕地368884公顷,园地面积28299公顷,是柑橘、苹果、桃、梅、梨、茶、桑等生产基地。大理州土地使用状况:林地约占60%、牧地占20%、耕地占13%、其它用地占7%。

生物资源

大理白族自治州内的主要植被类型有半湿性常绿阔叶林、寒温山地硬叶常绿栎类林、寒温性针叶林、寒温性灌丛、干热河谷灌丛、高原湖泊水生植被6类。森林资源丰富,是云南省的重点林区。主要树种有云南松、华山松、铁杉、冷杉、马尾杉、思茅松、柏树、樟树、椿树、栎树等。珍稀树种有银杏、牟尼柏、罗汉松、秃杉、红豆杉、珙桐等树种。

经林业部批准,大理白族自治州建立了5个国家级森林公园,即巍山县巍宝山、祥云县清华洞、弥渡县东山、南涧县灵宝山、永平宝台山。全州有国家级自然保护区1个(苍山洱海)、省级自然保护区3个(云龙县天池、宾川县鸡足山、永平县金光寺)、州级自然保护区14个。苍山现已查明的高等植物种类就有182科、927属,约3000种。是云南省主要的药材产区之一,纳入国家经营的中药材就达600种。

2024年6月,大理大学农学与生物科学学院动物生态学团队王吉申博士课题组与苍山洱海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管理局滇西北生物多样性保护繁育(大理)中心赵灿军高级工程师合作,发现产自大理苍山的4个昆虫新物种,分别命名为花甸坝蝎蛉、枯荣蝎蛉、圣应峰蝎蛉及拟伐折罗蝎蛉。

水资源

大理白族自治州多年平均降水量298.72亿立方米,多年平均地表径流量为105.8亿立方米,加上地下水储量32.3亿立方米,总计有水138.1亿立方米,人均达4500立方米。州境内江河纵横,水力资源蕴藏量930万千瓦,可开发利用的水力资源807万千瓦,已开发利用30.47万千瓦,占3.8%。

矿产资源

大理白族自治州境内地质成矿条件好,矿产种类较多。金属矿有锰、铁、锡、锑、铅、锌、铜、镍、钴、钨、银、金、铂、钯、钼、铝、汞等矿床矿点200多个。已开发利用的有北衙铅矿、鹤庆锰矿,巍山、漾濞的锑矿,鹤庆、宾川的金沙等80多处。非金属矿有煤、岩盐、大理石、石灰石、白云岩、萤石、石英砂、砷、重晶石、石棉、石墨、石膏、滑石、膨润土、硅藻土、黏土矿等。已开发利用的有煤、盐、石灰石、大理石等。其中,大理石蕴藏量极为丰富,属特大型矿床,储量达1亿立方米。地热资源主要分布在南涧——弥渡——下关——洱源一线。

人口

人口数量

截至2022年末,大理白族自治州户籍总人口364.5万人,其中男183.6万人,女180.9万人。少数民族人口192.3万人,占总人口的52.8%,其中白族人口125.1万人,占总人口的34.3%。年内出生人口25155人,出生率为6.9‰;死亡人口24015人,死亡率为6.6‰;人口自然增长率为0.3‰,比上年下降0.6个千分点。年末,常住人口为330.5万人,城镇化率为44.25%。

截至2023年末,大理白族自治州常住人口为334.2万人,全州城镇常住人口151.26万人,比2022年末增加5.01万人;乡村常住人口182.94万人,比2022年末减少1.31万人;城镇化率45.26%,比2022年末提高1.01个百分点。全年出生人口2.61万人,比2022年增加0.04万人,人口出生率7.85‰,比上年微升0.06个千分点;死亡人口2.86万人,比2022年增加0.23万人,人口死亡率8.61‰,比上年提高0.64个千分点;人口自然增长率-0.76‰,比上年下降0.58个千分点。

参考资料来源

民族构成

大理白族自治州有13个世居民族,分别是:汉、白、彝、回、傈僳、苗、纳西、壮、藏、布朗、拉祜、阿昌、傣等民族。有8个人口较少民族,分别是傈僳、苗、傣、阿昌、壮、藏、布朗、拉祜等民族。

政治

经济

综述

2022年,大理白族自治州实现地区生产总值(GDP)1699.6亿元,比上年增长2.4%。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379.3亿元,增长4.8%;第二产业增加值477.1亿元,增长0.1%;第三产业增加值843.2亿元,增长2.4%。三次产业结构为22.3:28.1:49.6。全州人均地区生产总值51010元,比上年增长2.3%。非公有制经济增加值827.6亿元,比上年增长2.3%,占全州地区生产总值的48.7%。

2022年,大理白族自治州固定资产投资(不含农户)完成913.5亿元,比上年下降2.3%。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完成80.0亿元,扣除留抵退税因素后比上年增长3.6%。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7276元,比上年增长4.3%。

根据地区生产总值统一核算初步结果,2023年全州实现地区生产总值(GDP)1731.1亿元,比上年增长2.0%。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409.4亿元、增长4.3%,第二产业增加值442.7亿元、下降3.5%,第三产业增加值878.9亿元、增长3.8%。

第一产业

2022年,大理白族自治州农业总产值702.1亿元,比上年增长5.5%(可比价)。其中,种植业产值379.4亿元,增长2.8%;林业产值27.8亿元,增长5.4%;牧业产值259.4亿元,增长9.0%;渔业产值9.2亿元,下降0.3%;农林牧渔服务业产值26.3亿元,增长10.4%。

2022年,大理白族自治州粮食种植面积299348公顷,比上年增加2328公顷;油料种植面积11496公顷,增加366公顷;糖料种植面积144公顷,增加13公顷;烤烟种植面积33536公顷,增加871公顷;蔬菜与食用菌种植面积62955公顷,增加4893公顷。粮食总产量169.8万吨,比上年增长1.7%;油料产量3.0万吨,增长3.2%;糖料产量1.2万吨,增长17.0%;烤烟产量7.2万吨,增长1.9%;蔬菜产量184.9万吨,增长9.0%;水果产量142.1万吨,增长15.2%;茶叶产量1.3万吨,增长7.5%;核桃产量(干果)52.9万吨,增长14.1%。

2022年,大理白族自治州猪牛羊禽肉类产量43.5万吨,比上年增长6.7%。其中,猪肉产量30.4万吨,增长10.0%;牛肉产量5.2万吨,增长3.4%;羊肉产量3.1万吨,增长4.0%。牛奶产量35.4万吨,增长4.9%;禽蛋产量7.1万吨,增长3.7%。

截至2022年末,大理白族自治州生猪存栏245.1万头,比上年增长0.7%,年内出栏335.1万头,增长10.5%;牛年末存栏88.0万头,增长1.1%,年内出栏42.5万头,增长4.3%;羊年末存栏157.1万只,增长3.4%,年内出栏184.8万只,增长4.0%。

第二产业

2022年,大理白族自治州工业增加值334.8亿元,比上年增长2.0%。其中,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长3.0%。在规模以上工业中,轻工业增长2.9%、重工业增长3.0%。分经济类型看,国有及国有控股企业下降3.3%,股份制企业增长4.6%,私营企业增长35.0%。分门类看,采矿业增长38.3%,制造业增长5.0%,电力、热力、燃气及水的生产和供应业下降6.3%。

2022年,大理白族自治州规模以上工业中,酒、饮料和精制茶制造业增加值比上年下降9.4%,农副食品加工业增加值增长4.5%,食品制造业增加值增长15.3%,非金属矿物制品业增加值下降19.3%,烟草制品业增加值增长4.3%,电力、热力生产和供应业增加值下降6.6%,有色金属矿采选业增加值下降30.7%,有色金属冶炼及压延加工业增加值增长13.7%。规模以上工业主要产品产量:饲料88.0万吨,比上年下降17.2%;乳制品48.2万吨,增长19.0%;饮料酒26.7万千升,下降12.8%;水泥1124.5万吨,下降25.0%;十种有色金属75.7万吨,增长38.3%,其中原铝(电解铝)57.5万吨,增长26.3%;自来水9608万立方米,下降2.3%。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实现营业收入795.8亿元,比上年增长3.4%;实现利润总额79.0亿元,下降10.3%;实现利税总额149.0亿元,下降3.9%。

2022年,大理白族自治州建筑业增加值142.6亿元,比上年下降3.8%。有资质等级的总承包和专业承包建筑业企业完成产值228.0亿元,比上年增长7.7%。房屋建筑施工面积420.7万平方米,竣工面积109.7万平方米。

第三产业

2022年,大理白族自治州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663.8亿元,比上年增长1.9%。分经营地看,城镇消费品零售额541.8亿元,增长2.2%;乡村消费品零售额122.0亿元,增长0.7%。分消费形态看,商品零售额637.6亿元,增长1.8%;餐饮收入26.2亿元,增长4.4%。在限额以上批发和零售业零售额中,粮油、食品类零售额比上年增长32.9%,饮料类增长47.3%,烟酒类增长6.1%,服装、鞋帽、针纺织品类下降13.9%,化妆品类下降4.4%,金银珠宝类下降38.2%,日用品类增长19.1%,家用电器和音像器材类下降27.7%,中西药品类增长27.5%,文化办公用品类下降22.8%,家具类下降78.6%,通讯器材类下降19.2%,石油及制品类增长9.9%,建筑及装潢材料类增长209.4%,汽车类增长1.2%。限额以上单位通过公共网络实现零售额6.5亿元,比上年增长39.3%。

2022年,大理白族自治州外贸进出口总额完成245037万元,比上年增长57.8%。其中,进口5949万元,下降73.0%;出口239088万元,增长79.5%。实际利用外资2728万美元,比上年增长24.0%。实际引进州外到位资金886.6亿元,增长23.3%,其中省外到位资金659.3亿元,增长25.8%。

2022年,大理白族自治州共接待海内外旅游人数5693.6万人次。其中国内旅游人数5691.6万人次,入境旅游人数2.0万人次。实现旅游业总收入783.4亿元。其中国内旅游收入782.7亿元,旅游外汇收入1037.3万美元。

2022年,大理白族自治州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实现增加值90.0亿元,比上年增长1.9%。邮电业务总量378871万元,比上年增长15.6%。其中,邮政业务总量76266万元(含快递业务),增长12.3%;电信业务总量302605万元,增长16.4%。

2022年,大理白族自治州金融业实现增加值81.7亿元,比上年增长2.4%。金融机构人民币各项存款余额2182.9亿元,比上年增长7.1%,其中住户存款余额1498.9亿元,增长13.1%。金融机构人民币各项贷款余额2122.3亿元,增长7.6%。

2022年,大理白族自治州保险保费收入49.5亿元,比上年增长4.3%。其中,财产保险保费收入22.0亿元,增长7.7%;人寿保险保费收入27.5亿元,增长1.7%。赔款支出21.4亿元,增长16.3%。其中,财产保险赔款支出12.2亿元,增长7.6%;人寿保险赔款支出9.2亿元,增长30.5%。

交通运输

航空

大理凤仪机场位于大理市凤仪镇和海东乡交界处,距离大理市区12千米。机场有发往昆明、西双版纳、腾冲、北京、上海、广州等地的航班。大理至昆明,每日都有航班,航行时间约为40分钟;大理至西双版纳,每日均有航班,航行时间约为50分钟。大理至广州,每周一、二、四、六各有一个航班,起飞时间为中午12点40,航程约3小时,经停昆明。大理至北京,每日都有航班,经停昆明,总航程约5个小时。

丽江三义国际机场也有部分用地(机场西南)属于鹤庆县。

铁路

大理火车站位于新城东边云岭大道。火车站每天有4趟列车发往昆明,行程359千米。

公路

大理有3个长途汽车客运站和一个发车处,分别为:大理客运总站、下关客运站、大运车站以及大理客运站古城发车处。大理客运总站是大理最大的长途汽车客运站。车站有发往省内昆明、丽江、六库等地的长途客车,同时也有开往外省的长途车。

下关客运站位于下关建设路。车站主要运营发往大理所属郊县以及昆明、丽江、中甸、六库、腾冲、瑞丽、景洪等地的长途客车。车站发往丽江的长途汽车每半小时一班,最晚一班发车在下午6点半,3个半小时抵达丽江。大运客运站位于下关建设路,大运宾馆旁边。车站主要经营发往省内大理周边郊县以及昆明、丽江等地的长途汽车。大理客运站古城发车处在大理古城内,有开往昆明、丽江等地的长途车,途经下关。

2022年,大理白族自治州民用汽车保有量60.4万辆,比上年增长5.4%;民用轿车保有量23.7万辆,增长6.3%。

2022年,大理白族自治州货物运输总量10685.2万吨,比上年增长7.7%;货物运输周转量1182926.9万吨千米,增长8.9%。旅客运输总量2459.5万人,下降11.6%;旅客周转量333506.0万人千米,下降14.7%。

社会事业

教育事业

2022年,大理白族自治州高等教育(大理大学滇西应用技术大学大理护理职业学院大理农林职业技术学院)招生13848人,在校生39608人,毕业生8724人。其中,研究生招生1112人,在校研究生2868人,毕业研究生687人;普通本、专科招生12736人,在校生36740人,毕业生8037人。各类中等专业教育(云南建设学校、大理技师学院、大理州财贸学校、大理卫校)招生4081人,在校生13342人,毕业生4676人。职业中学招生6530人,在校生18074人,毕业生6261人。普通高中招生22700人,在校生65958人,毕业生20228人。初中招生38343人,在校生114296人,毕业生38131人。普通小学招生32635人,在校生228282人,毕业生38689人。学前教育幼儿园在园108060人。学龄儿童净入学率99.8%,初中学龄人口净入学率89.8%。

文化事业

截至2022年末,大理白族自治州共有文化事业机构147个。其中,文化馆14个,图书馆13个。全州共有广播电台13座,电视台13座,有线电视用户98.9万户,广播电视人口覆盖率99.9%。

国家一级图书馆:大理白族自治州图书馆

医疗卫生

截至2022年末,大理白族自治州共有医疗卫生机构2105个,拥有床位数23575张,卫生技术人员28667人。其中,医院111个,卫生技术人员17074人;疾病预防控制中心13个,卫生技术人员629人;专科疾病防治院(所、站)13个,卫生技术人员292人;妇幼保健机构13个,卫生技术人员2134人;卫生院108个,卫生技术人员4338人。

社会保障

截至2022年末,大理白族自治州参加城镇职工基本养老保险人数45.5万人,比上年增长4.6%。参加城乡居民基本养老保险人数191.9万人,增长0.3%。全州参加失业保险人数18.8万人,增长4.0%。全州参加工伤保险人数30.4万人,增长4.7%。全州城镇居民最低生活保障人数155095人,保障支出6987.6万元;农村居民最低生活保障人数13069人,保障支出50859.1万元。

历史文化

音乐

白族音乐洞经古乐原为一种道教音乐。在明代时期由内地传入西南。随后,在长久的历史演化之中,这种道教音乐慢慢地为西南少数民族所接受,并逐渐融入了民族音乐与乐器,最终形成了极具少数民族特色的洞经古乐。

巍山洞经音乐与大理洞经音乐为洞经音乐的两个分支。巍山洞经音乐融入了南诏音乐的古典与庄重;大理洞经音乐融入了白族民乐的优美与动听。虽然音色之中偶有区别,但是在乐器方面同采用了笛子、锣、鼓、二胡、三弦、绕、铃子等为伴奏。

曲艺

白族调是白族人民在歌舞时随口兴唱的一种曲调,以白族话演唱,生活气息浓厚。

诵经调是白族人民在做本主崇拜,诵经时所演奏的曲调。主要乐器为木鱼等,曲调庄重、和谐,显得古老、深沉。但是它并不等同于洞经古乐,二者在音色以及曲调上还存在一定区别。

本子曲实际上是白族调的一种,分为独唱和对唱。独唱时,除了起头第一段外,往往把第二段无限重复,只在节奏与感情方面略作调整;对唱时,每人八句,反复进行。

吹吹腔俗名“板凳戏”,是白族的古老剧种之一。吹吹腔以大理为界限,大理以南称为南派,以北则称为北派。两派风格各有特色。吹吹腔讲究韵律,风格多样,表演生动,地方色彩浓厚。

大本曲又名本子曲,是白族特有的民间说唱曲艺。本子曲往往是以人演唱,一人以三弦伴奏。唱词内容多为白族民间故事以及汉族的文学作品,如《白王的故事》、《蓝季子会大哥》、《梁山伯与祝英台》等。本子曲在发展过程中逐渐地形成了南腔、北腔和海东腔。南腔婉转、轻柔,北腔平直、顺畅,十三腔高亢、粗犷。

传统工艺

扎染为白族的传统工艺,历史相当悠久。用蜡刀将蜡涂于土布之上,旋即用棉布在土布的不同部分捆扎,随后入染料浸染。晾干之后,去掉捆扎的棉布,土布之上就会留有图案各异的扎痕。由于棉布捆扎部位不同会造成不同的图案,因此扎染手法多样,变幻无穷。由扎染土布制作的产品非常丰富,如:桌巾、门帘、服装、民族包、帽子等等。

剑川木雕做工精细,造型多样,形象生动、美观,质地坚硬柔韧,可谓是集明清各式木雕之精华。

白族民居

白族民居房屋由大量石料建成,墙基、门头、窗头、横梁皆用石头砌成,屋顶以板瓦为沟,筒瓦为顶。民居内部庭院多有讲究,往往依据住家的富裕程度而有所不同,大体上有四种形式:一为“两房一耳”,即两幢楼房互相垂直,交叉处有一耳房;二为“三房一照壁”,即三幢楼房,主房对面为照壁;三为“四合五天井”,即有四幢楼房,每一处交叉点都有一耳房;四为“六合同春”,即有两个大院,每院三幢楼房,各方的楼廊彼此相连,通行无阻,称为“走马转角楼”。白族民居尤为讲求盖门楼,通常盖门楼的形式为“一滴水”,即为普通的坡屋,朴素大方,而另一种形式“三滴水”则显现了一种华丽,其建筑十分精美,飞檐翘角,宏伟壮观。白族民居中的照壁也显现了民居的特色。照壁是装饰性的建筑,象征了吉祥、福禄与安康。各种各样的照壁也体现了主人的意愿与企盼,堪称白族民居建筑的精美艺术品。

白族服饰

白族服饰种类繁多,根据地区和环境的差异,可以分为山区、坝区和洱滨区的白族服饰。洱滨区白族服饰以周城、喜洲、挖色等白族服饰为代表,色彩清新明快,折射出环境的优越性。坝区白族服饰以洱源、剑川、鹤庆为主要代表,色彩以冷色调为主,主要表现在袖口、裤腿边的装饰。而鹤庆甸南新娘服具有宫廷的韵味,新娘帽和上衣的制作具有特色。白族服饰在中国民族服饰文化中具有重要地位,其丰富多彩的款式和制作工艺,展现了白族人民的智慧和文化底蕴。

传统节日

绕三灵:绕三灵在每年农历四月二十三日至二十五日举行,第一天,顺苍山绕到苍山五台峰下的圣源寺(俗称神都),祈求风调雨顺,人寿年丰;第二天,绕到洱海边的河俟城金圭寺(仙都),进行宗教祭祀活动;第三天,绕回马久邑村祭祀后结束。在绕三灵会上,老年人互诉情谊,年轻人尽情歌舞,被誉为白族的“狂欢节”。

三月街:又称观音市,在每年的农历三月十五日至二十一日。三月街是白族最盛大的传统节日,既是物资交流的盛会,又是赛马、滇戏、花灯等各种文艺体育表演的中心。

石宝山对歌会:在每年的农历七月二十六日至八月初一,白族老人认为当天在石宝山上舒展歌喉能够得到吉祥与安康,因此,节日当天,周边白族群众多会由四面八方汇聚于大理剑川的石宝山,唱调对歌,观光游览。

耍海会:又称捞尸节。上关、喜洲一带始于农历七月二十三日,大理、下关一带始于农历八月初八。白族民众身着盛装,汇聚于洱海之畔,乘坐彩船泛游洱海、唱山歌、对调子。大理、下关地区还会举行盛大的龙舟竞赛活动。

民间信仰

南诏土主庙:南诏土主庙是中国800万彝胞寻根祭祖的地方,作为南诏发祥地的巍宝山,被省委、省人民政府命名为“爱国主义教育基地”。每年的彝族祭祖节,省外的四川、贵州,省内的红河、楚雄以及州内各县市的彝族同胞齐聚巍宝山南诏土主庙,与巍山彝族同胞一起欢度延续千年的彝族祭祖节。

白洁圣妃庙:白洁圣妃庙的由来与大理地区民间广泛流传着的“火烧松明楼”的传奇故事紧密相连。千百年来,白族人民为了纪念智慧与敢于直面强权的贤淑而坚贞的白洁夫人,在每年农历六月二十五日的火把节举行祭祀活动。妇女们用凤仙花根捣烂包手染红指甲,即是对宁北妃(白洁夫人)以手拨土寻夫时血染指甲的怀念。

红山本主庙:红山本主庙所供奉的本主为唐天宝年间曾经大败唐将鲜于仲通和李宓的南诏军事将领王盛、王乐和王乐宽祖孙三代。被供奉为本主后号称“赤男灵昭威光景帝”。红山本主每年农历四月十四至十六日会期,渔船汇集,庙会演变成集文化、旅游为一体的节日,进而形成开海节。从2008年起,大理州市政府每年在红山半岛举行“洱海开海节”。

非物质文化遗产

风景名胜

地方特产

剑川八大碗

剑川八大碗历史悠久,相传原来是大理国段白王来用招待周边南亚、东南亚等十六个国王所用的国宴,由于这些国家大都信奉佛教,所以是荤素搭配。由于段白王是剑川院傍人,后来传入剑川民间,成为待客的风味佳肴,相延至今,已近千年。八大碗荤素搭配,烹调序味美可口,老少皆宜。还将把白乡人民深深情意寄寓在菜肴之中,讲究意趣,体现了白族好客的情怀,富有民族特色。

剑川八大碗不但具有美好的寓意,而且各有自己隐喻吉祥与祝福的名字,分别是:红曲肉——“延年益寿”,粉蒸鱼——“年年有余”,千张肉——“千岁平安”,木耳豆腐——“和和睦睦”,酥肉垫竹笋——“舒舒服服”,水粉丝——“情意绵绵”,金丝坛豆——“相思百年”,百合扣肉——“百年好合”。

白族三道茶

白族三道茶是大理白族民间礼宾待客的一种重要的传统礼俗,历史悠久,早在唐樊绰《蛮书》就有记载“以椒姜桂和烹而饮之”的饮茶习惯。从制作,到敬茶、品茗,有着一套颇为讲究的仪式,现多以融合白族传统歌舞形式呈现。细酌慢饮,宾主情谊,尽在茶中。头道茶,经过土陶罐中文火的熏烤,香中带苦,故名苦茶。二道茶,配制时加入了核桃仁片、烤乳扇和红糖,味甜带乳香,故名甜茶。三道茶中放入了花椒、姜片、桂皮,集麻辣、香甜、茶香于一体,故名回味茶。大理白族三道茶,融进白族人对生活的解悟和智慧,“一苦、二甜、三回味”的人生意味余韵悠长。

大理酸辣鱼

大理酸辣鱼以洱海鲫鱼为主材,配以红椒、青椒、木瓜、杨梅或乌梅为原料,用土灶烧柴火煮成,有时还会放入土豆和豆腐作为辅料,在大理民间,几乎家家会做酸辣鱼,其味美鲜香、酸辣可口,一直以来都是白族家宴上的主角以及待客的“招牌”。

乳扇

乳扇是以鲜牛奶为食材,混合食用酸浆使其凝固,然后拉抻如扇子形状的薄片,因而得名。云南十八怪之“牛奶做成扇子卖”,指的就是大理的乳扇。大理的牛奶还可以煎、烤、烫、烩、炸、煮、炒。

生皮

生皮是大理一带的白族人民传统的待客名菜,吃生皮的习俗相传始于南诏时期,凡是有白族人聚居的地方,一定有人吃生皮。所谓的生皮,就是在杀猪的时候,用稻草火烧去毛,故有“白族火烧猪”的美誉。生皮选材与制作都特别讲究,选取猪后腿肉和里脊、腰脊作为主料,用稻草或麦秸烧火将猪皮烤至表层发黄,然后用水洗净,以葱、姜、辣椒、炖梅等调料调制蘸水,生蘸而食。

著名人物

荣誉称号

2017年12月24日,大理白族自治州入围2017中国特色魅力城市200强。

2019年11月,获得“‘七五’普法中期先进城市”称号。

2020年4月,入选“2020中国避暑名城榜”。

2020年6月1日,2020年传统村落集中连片保护利用示范市。

2020年12月25日,入选“第一批国家文化和旅游消费试点城市”名单。

2020年12月25日,被国家卫生健康委等授予“无偿献血先进省(市)奖”。

2021年9月,入选“2021中国西部百强县市”名单。

2021年12月2日,大理白族自治州入选2017—2020年度平安中国建设示范市名单,并予以公示。

2021年12月14日,确定为市级2019-2021年创建周期全国基层中医药工作先进单位候选地区。

2023年1月28日,大理文化生态保护区入选国家级文化生态保护区

2024年1月,被命名为第十一批全国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区示范单位。

免责声明
隐私政策
用户协议
目录 22
0{{catalogNumber[index]}}. {{item.title}}
{{item.titl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