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新时间:2023-05-08 10:17
大理农村电影历史博物馆(大理州电影档案馆)地处云南省大理市大理古城复兴路459号,2011年正式开馆。博物馆是大理州市党委、政府为进一步收藏、保护、展示大理农村电影文化,增加古城文化内涵,提升古城旅游品位和档次,促进大理旅游二次创业进程,在保持原有电影院风貌的基础上,按照修旧如旧的原则,对大理电影院进行改造,将其打造成大理农村电影历史博物馆。
中国大理农村电影博物位于大理古城复兴路459号,是云南省首家专题电影博物馆,也是国内首家专题农村电影历史博物馆。
大理州市党委、政府高度重视旅游文化节产业的发展,为进一步弘扬大理历史传统文化,抢救、挖掘和整理大理电影历史文化资源,提升大理对外开放的文化品质,促进民族文化强州建设,决定建设大理农村电影历史博物馆。 2011年2月,大理州人民政府、大理省级旅游度假区按照“修旧如旧、保留原貌”的原则,投资800多万元,完成了对原大理电影院的基础、墙体、层顶及周边环境等进行加固、改造。大理州广电局按照“先趋起步、不求其全、逐步完善”的原则,完成电影放映老设备、电影胶片拷贝、老电影海报和老照片等6000多件展品的展览。
2011年4月17日大理“三月街”民族节开幕时正式开馆。
中国大理农村电影历史博物馆项目总投资约800万元,分为序厅、大型电影放映设备展示区、农村电影放映场景复原区、精品电影放映及服装导具展区、老电影放映体验区等10个展区,以农村电影放映为主线,见证电影放映百年历史,集中展示了上世纪五、六十年代以来大理电影放映的经典之作,通过老图片、老电影剧照、海报,以及胶片电影放映设施设备、电影拷贝、电影宣传品等,向社会公众系统展示建国60多年来大理农村电影事业的发展历程。
展品征集从2010年底开始,以实物收购、接收捐赠、借展等方式,面向国内1外广泛征集胶片电影放映老设备、电影胶片拷贝、老电影海报和老照片、书刊杂志、服装道具、电影票、电影放映用品等展品共6200多件。从无声电影时代的放映机、卓别林电影的“原装”海报,到《五朵金花》等大理题材电影剧照,展品种类繁多,弥足珍贵。
大理电影历史
清末民初,法国传教士在大理古城东门天主教堂放映幻灯片,即民众所谓的“土电影”,打开了大理从方寸间看世界的窗口。今天,大理作为天然影视摄制棚,在这里诞生了风靡一时的《五朵金花》,众多的国内外大制作电影选择了在大理拍摄。从简单的放映幻灯片到频繁的电影放映活动,从看电影到拍电影,中国大理农村电影历史博物馆为我们清晰勾勒出大理电影发展的历史轨迹。
五朵金花与大理电影
4月26日上午,电影《五朵金花》和电视剧《五朵金花的女儿》主要演员相聚在大理农村电影历史博物馆,在参观博物馆之余,畅谈了他们内心多年的感慨,以及再次“回家”的喜悦。
金花仍然是大理的一张亮丽名片
54年前,一部《五朵金花》先后在国外54个国家和地区放映,创下了当时中国电影在国外发行拷贝最多的记录,让大理成了全世界的人都向往的地方;23年前,电视剧《五朵金花的儿女》又以大理人民的新生活,再次让世人领略到大理的山水,别具一格的白族民居和浓浓的乡音乡情。对大理而言,“金花”已成为大理一张亮丽的名片,“金花”、“阿鹏”们与大理也有着深厚的情感。
《五朵金花》的主题曲《蝴蝶泉边》被几代人传唱了几十年。原唱赵履珠女士现场又一次动情地唱了起来:“大理三月好风光,蝴蝶泉边好梳妆……”许多人都跟着唱,时光仿佛倒流到半个世纪以前……
当年拍摄的时候,没想到有这么大的影响
《五朵金花》中畜牧场金花的扮演者谭尧中说,没想到50几年前的电影,大理的父老乡亲们现在还这么喜爱。她感觉自己就是白族人,又回到了自己的家乡。“《五朵金花》要继续拍下去,那我就该演老祖宗了”她笑着说。
《五朵金花的儿女》到导演张进战这样说,当时比利时大使馆的人还给他转来了一封信,表达了对电视剧的喜欢,而这,源于艺术的魅力、大理的魅力,他也希望五朵金花能成为一个系列剧,向世人展现不同时期的大理。
“《五朵金花的儿女》是我实习的第一部戏,大理的烙印特别深,自己也把大理当第二故乡了。别人问‘你给是小金花?’觉得特别亲切。能被大家认可,自己也很欣慰。”女主角海月的扮演者王昌娥说。在现场,王昌娥还即兴唱起了电视剧主题曲《金花花哟遍地开》。
另外,《五朵金花的儿女》演员范春霞(阿丽丽扮演者)、段秉媛(阿芳扮演者)、杨树泉(段祥的扮演者)、陆勇昆(杨茂的扮演者)也表示,五朵金花的传播速度超过了想象,只要一说起,大家都知道。希望继续挖掘本民族的东西,将金花、阿鹏的故事传得更远更广。
《五朵金花》为什么54年不衰?
潘伟行是《五朵金花》中畜牧场金花的丈夫的扮演者,是著名演员、导演、梅花奖得主。他说,不刻意去描写阶级斗争、尽量贴近百姓生活,这是《五朵金花》的最大特征,另外,音乐、喜剧色彩、白族文化与世界接轨等,也是其经久不衰的原因。
最后,“金花”、“阿鹏”在博物馆门前拍照留影,记录下他们重返“第二故乡”的美好瞬间。多年后,这将是记录历史的珍贵镜头。
少数民族电影展研讨活动
2016年4月26日,由中国电影家协会、云南省文联和中国文联电影艺术中心主办的“海峡两岸电影展映周——少数民族电影展研讨活动”在大理农村电影历史博物馆举行。
据了解,大理农村电影历史博物馆是以农村、少数民族电影放映为主线,通过老图片、老电影剧照和海报以及胶片电影放映设施设备等,向社会公众系统展示大理农村电影放映事业的发展历程,传播电影文化。该馆于2011年4月17日建成开馆,目前收藏各类电影藏品47305件,开馆至今已免费接待参观300万人次,放映公益广场电影2000多场,极大地丰富了人民群众的日常文化生活。此外,大理农村电影历史博物馆每晚8时(周五除外)还在博物馆前广场陆续展播《花腰新娘》、《大理行》、《诺玛的十七岁》等一系列优秀少数民族电影,市民可免费观看。
活动期间,中国电影家协会副秘书长李景富、台湾知名少数民族纪录片导演潘朝成、台南艺术大学音像记录与影像知识研究所教授关晓荣等来自台湾、福建、浙江、江苏多位海峡两岸学者和艺术家以及云南省文联、云南艺术学院的专家汇聚一堂,就云南和台湾的少数民族电影等议题展开讨论,与会专家纷纷表示,大理农村电影历史博物馆收集、保存了很多农村少数民族电影影片、资料,非常珍贵,也很难得。与会人员现场观看了大理白族历史电影《大理行》。
该活动旨在通过云南和台湾两地电影的展映,展现两地少数民族文化魅力,促进海峡两岸少数民族文化和影视交流,共同推动少数民族电影发展,助其走向世界。
“感谢大理,电影永存”——大理农村电影历史博物馆侧记
“能在大理见到这样一座电影博物馆是一个惊喜,历史中有美存在,在今天的伟大中依稀可见过去的身影,应该感谢大理的创意,电影永存,文化永存!”我国著名导演陈凯歌最近在参观大理农村电影历史博物馆时激动地说,这不仅是一个旅游项目,更是一个文化项目,大理做了一件很了不起的事情。
大理农村电影历史博物馆是我省第一个专题电影博物馆,也是国内第一家专题农村电影历史博物馆,2011年4月17日在大理古城建成。“州委、州政府高度重视旅游文化发展,投资800多万元将一个老电影院打造为大理农村电影博物馆,就是要弘扬历史传统文化,抢救、挖掘和整理大理电影历史文化资源,提升大理对外开放的文化品质,促进民族文化强州建设。”博物馆负责人老舒自豪地介绍说,场馆改造坚持“修旧如旧,保持原貌”,设计布展充分体现大理特色,“刚刚起步,不求其全,逐步完善”,目前已经面向国内外征集到电影放映老设备、电影胶片拷贝、老电影海报和老照片、书刊、服装、道具等6290多件,为文献名邦大理增添了一道靓丽风景。
博物馆浓缩了大理农村电影历史文化。序厅里,“五朵金花”电影彩色大型剧照,全州各县市乡镇电影院黑白照片,来自民间收藏的电影老海报,美国好莱坞首部云南大型风光音乐纪录片《大理·一见钟情》循环播放,让人重新打开尘封的童年记忆,同时感受时代发展的沧桑巨变。展区内,不同年代、不同型号的电影放映机,规格各异的电影胶片,五彩缤纷的电影服装、道具、书刊,真是琳琅满目,大开眼界。从《五朵金花》到《村官普发兴》的大理题材电影,从《红灯记》到《红色娘子军》的“样板戏”,从《列宁在十月》到《卡桑德拉大桥》的外国名片,观众可以重温1100多部经典老电影。白族堂屋实景复原区的家具摆设,原汁原味,特色浓郁,门联也格外有趣,上联是“青松岭上看山间铃响马帮来翠岗红旗下五朵金花在艳阳天里讲述柳堡的故事”,下联是“枫树湾畔听永不消逝的电波革命家庭内党的女儿沂蒙颂中歌唱闪闪的红星”,横批为“喜盈门”。
“我馆每周二至周日对公众免费开放,刚开始时,每天观众少时有200多人,多时有500多人;现在,每天平均有1000多人,到现在参观人数已达16万人次。”大理农村电影历史博物馆讲解员“金花”杨福玉向记者介绍说,当地人喜欢看,外地客人也喜欢看;老年人喜欢看,青年人也喜欢来。有位青年人在白族堂屋悬挂的“云南农村电影普及工作会议代表合影”中发现自己的父亲时非常激动;有位外国青年整整一天坐在小木板凳上观看《大理·一见钟情》。
留言簿上,记者看到北京电影学院研究生王珏留言:“在这些还没有被人们遗忘前,收集整理和纪念,让人喜欢和充满期待。祝大理农村电影历史博物馆越办越好,成为承载电影故事的堡垒”。一位署名刘尊玉的观众称赞:“重温童年记忆,没有金钱欲念,太美,太好了。”一位署名“老观众”的写到:“我今天怀着喜悦的心情参观了大理农村电影历史博物馆,作为大理市的电影忠实观众,使我回忆起来在大理市看电影时的许多美好往事。感谢大理州委、州政府为电影观众做了一件大好事,祝愿该馆长久保存,越办越好。”
科普文化宣传
为进一步发挥科普文化惠民的作用,州科协通过与大理农村电影历史博物馆(大理州电影档案馆)合作,积极搭建科普宣传平台,广泛开展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群众,有特色、有实效的科普活动。每天晚上,电影博物馆都在前台广场免费放映一部主旋律电影,同时加映一部由中国科学技术馆信息网络中心提供的《科普大篷车》电视栏目科普影像短片,用最直观的方式向群众进行科普宣传,培养公众对科学探索的兴趣,反映科技前沿和社会热点问题,吸引了周边众多市民及游客前来观看,每晚观看群众都在200人以上,反响较好。同时,充分利用这一平台,积极开展形式多样的科普宣传活动。一是设计制作了一批电影知识科普宣传小册,向到馆游客免费发放,通过科普小册,游客可以了解电影的技术原理、中国电影发展的历程、目前最新的电影技术;二是与周边中小学、社区、村委会进行合作,定期组织青少年学生、群众等到馆参观,通过安排讲解,实物展示等方式,向到馆群众展示电影科普知识;三是充分利用实践教学基地这一平台,积极向大理学院实习学生进行科普教育;四是广泛号召社会力量,积极发展科普志愿者参与到科普基地的科普宣传活动中来。
大理农村电影历史博物馆(大理州电影档案馆)现为大理州科普教育示范基地,是我州重要的科普阵地。通过“电影﹢科普”的形式,至今已播出《百慕大神出鬼没的天气》、《西夏王陵》、《机器人大比拼》、《伽利略教室》等180多部科普短片。
详细地址:大理白族自治州大理市大理古城复兴路459号
开放时间:周一至周日9:00~22:00
乘车路线:大理古城复兴路玉与玉洱路交叉口往北100米。乘坐公交8路到六十医院站下车、公交4路、三塔崇圣寺专线至三月街口下车
大理农村电影历史博物馆已成为游客聚集之地,是游客在大理古城体验电影文化的重要场所。2015年接待游客92万人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