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疱性鼓膜炎

更新时间:2023-11-29 14:12

大疱性鼓膜炎或称出血性大疱性鼓膜炎,是病毒感染引起的鼓膜和邻近鼓膜的外耳道皮肤的急性炎症,多发生于儿童和30岁以下的成人,是伴随感冒流感的病毒性炎症,耳内剧痛。

病因

一般认为系病毒感染所致,如流感病毒、脊髓灰质炎病毒等,多与流感流行有关,也可发生于上呼吸道其他病毒性感染之后。有报道少数病例由肺炎支原体引起。

临床表现

1.耳痛

为本病的主要症状。耳痛往往突然发生,并迅速加重,一般在流感发热消退后2~3天发病。耳痛一般较剧烈,可伴同侧头痛颊部疼痛。大疱破裂后,耳痛可逐渐减轻。

2.耳溢液

大疱破裂后,耳内可流出淡黄色或略带血性的浆液性分泌物,量一般不多,持续时间短暂。

3.听力下降

一般不重。

4.耳鸣及耳闷胀感。

5.眩晕

不多见。

6.可有低热、乏力及全身不适感。

诊断

1.近日有感冒的病史(为病毒性感染,常并发于感冒、流感)。

2.剧烈耳痛、耳闷胀感及轻度听力下降。

3.检查外耳道深部皮肤及鼓膜充血,并有血疱,呈红褐色或紫红色,如果血疱破溃,流出血性分泌物。培养无致病菌

4.本病一般不侵犯中耳

鉴别诊断

1.急性化脓性中耳炎

耳痛多不如大疱性鼓膜炎重,检查可见鼓膜弥漫性充血,无血疱形成,鼓膜穿孔后流脓性或黏脓性分泌物。

2.颈静脉球体瘤

多无耳痛的主诉,肿物来自于中耳腔,与大疱相比更具实体感,鼓膜向外膨隆。

治疗

1.由于大疱性鼓膜炎疼痛较重,可给予镇痛药物。其多为病毒感染,可口服抗病毒药物

2.在大疱破裂前局部保持清洁,并用消炎镇痛的滴耳液,如2%酚甘油。局部物理治疗可促进炎症吸收。

3.大疱破裂后,拭干外耳道,保持清洁,不能再用2%酚甘油,可用抗生素滴耳液预防继发感染

免责声明
隐私政策
用户协议
目录 22
0{{catalogNumber[index]}}. {{item.title}}
{{item.titl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