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新时间:2024-04-13 08:56
大白菜霜霉病是由寄生霜霉引起的、发生在大白菜的病害。以叶片发病为主,其次是茎、花梗和种荚。感病以后叶正面产生水渍状褪绿斑,后发展为黄褐色,由于病斑扩大常受叶脉限制而呈多角形斑。天气潮湿时,叶背面产生白色稀疏的霉层,病斑连片时,常造成大白菜叶片变黄枯死。
大白菜霜霉病病原为寄生霜霉(学名:Peronospora parasitica (Pers.) Fr.),属鞭毛菌亚门、霜霉科、霜霉属。菌丝无色、无隔。菌丝上长出的孢囊梗从气孔伸出,重复的二叉分枝。孢子囊长圆形或卵圆形。卵孢子球形。
病菌喜温暖潮湿的环境,适宜发病的温度范围7-28℃;最适发病环境为日平均温度14-20℃,相对湿度90%以上;最适感病生育期莲座期至采收期,发病潜育期3-10天。菌丝体发育最适温度为20-24℃,而孢子囊形成和萌发的最适温度为7-16℃,侵入适温16℃。在黑暗条件下产孢数量多且快,光照对孢子囊的萌发有促进作用。孢子囊和卵孢子的萌发均需高湿条件。
大白菜在生长的每个阶段均会发生大白菜霜霉病,植株各部位均会受害,但以叶片受害最为严重,其次是茎、花梗和种荚。幼苗期发病叶片背面出现白色霜霉状物,正面无明显症状,严重时叶片、幼茎变黄枯死。成株期一般先从外部叶片开始发病,最初叶片正面出现淡绿色或黄绿色斑点,发病中期病斑逐渐扩大,色泽也转为淡黄或浅褐色,病斑扩展受叶脉限制而呈多角形或不规则形。发病后期病斑变成黄色或黄褐色。进入包心期,若环境条件适宜,病情发展很快,病斑迅速增加,叶片自外向内逐渐变黄干枯,最后只剩一个叶球,有风吹或行人在地里走动时会起“白烟”。留种株茎部、花梗染病时病部肥肿弯曲畸形,俗称“龙头拐”,种荚受害时果实结籽少或不结籽。病部均会长出白色霜霉状物。
在中国北方,病菌以卵孢子随病残体在土壤中越冬越夏或菌丝在种株体内越冬。雨天或灌溉时通过水飞溅传到植株上,萌发后生出芽管,从气孔或表皮直接侵入寄主组织,引起初侵染。随之发展成为菌丝,在细胞间隙扩散,引起寄主组织病变,从病变部位产生孢囊梗和孢子囊,孢子囊通过气流传播,引起再次侵染,导致病害蔓延。种株体内越冬的菌丝体在翌年春天也可从内部长出孢囊梗和孢子囊,引起再次侵染。
大白菜霜霉病的发生与气候条件、品种抗性、栽培措施等均有关,其中的气候条件影响最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