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新时间:2023-01-04 22:34
清属万源县十保。
民国建乡,属万源县十区。
民国二十二年(1933年),红军建区苏维埃,属万源县苏维埃。民国二十三年(1934年),建城口县苏维埃。
1952年1月,改名七区。
1955年5月,复名大竹区。
1958年10月,成立大竹公社。
1984年10月,大竹公社改大竹乡。
1986年5月,大竹乡改大竹镇。
2006年9月,临河乡并入。
2011年末,大竹镇下辖莲花、油房2个社区;麻园子、石岭子、庙梁、钟楼坪、太堡寺、竹园、东沟湾、火烧湾、柏杨溪、马家湾、书房嘴、仙鹅坝、万家岭、荆竹园、染房、朱溪沟、土垭子、月台坝18个行政,村下设6个居民小组、96个村民小组。
截至2020年6月,大竹镇下辖2个社区:油房社区、莲花社区;14个行政村:钟楼坪村、仙鹤坝村、判竹园村、土垭子村、月台坝村、太堡寺村、白杨溪村、岚溪村、明镜村、临河村、竹东村、龙放坪村、营盘村、兰家坪村,镇人民政府驻莲花路110号。
大竹镇地处万源市东北部,是嘉陵江和汉江的分水岭,川陕渝结合部,东毗重庆市城口县左岚乡,西接陕西省紫阳县毛坝镇和麻柳镇,南依庙坡乡,行政区域面积118.15平方千米。
大竹镇地处大巴山腹心地带,地势西北高,东南低;地形复杂,高山、峡谷、溶洞构成典型的略斯特地貌;主要山脉有木王山、九龙山、野猪尖、火焰山,溶洞有位于庙梁村的巴王洞;境内最高点野猪尖位于镇仙鹅坝村与陕西省交界处,海拔1864米;最低点位于柏杨溪电站大坝处,海拔416米。
大竹镇属亚热带季风湿润气候,其特点是冬暖、春早,夏多伏旱,秋多绵雨,四季分明,无霜期较长,雨量充沛;多年平均气温21℃,无霜期年平均255天,最长达260天,最短为247天;年平均降水量为1362毫米,降雨集中在每年7—9月,8月最多。
大竹镇境内河道属汉江流域,主要河流有流经境内的任河、纪家河、王家河、二道河、朱溪沟、杨家河等。全长56千米。
大竹镇主要自然灾害有洪涝、旱灾、冰雹等。
大竹镇境内已探明地下矿藏有煤、锰、钡、铁等;水资源丰富,柏杨溪电站的开发,装机容量4.2万千瓦时,同时形成12千米长的带状水库资源;农业耕地面积21270亩,林地面积15.3万亩,林木覆盖率72.3%。
截至2011年末,大竹镇辖区总人口21002人,其中城镇常住人口2761人,城镇化率13.1%。另有流动人口238人。总人口中,男性10768人,占51.3%;女性10234人,占48.7%。
截至2017年末,大竹镇常住人口为14050人。
截至2018年末,大竹镇户籍人口为17325人。
2011年,大竹镇农业总产值6963万元,比上年增长6%。大竹镇粮食作物以玉米、马铃薯为主。2011年,大竹镇生产粮食13056吨,其中水稻490吨,主要经济作物有油菜籽、花生等。2011年,大竹镇油料作物种植面积3870亩,产量510吨。畜牧业以饲养生猪、羊、牛、家禽为主。2011年,生猪饲养量2.3万头,年末存栏1.8万头;羊饲养量18600只,年末存栏6000只;牛饲养量750头,年末存栏650头;家禽饲养量20万羽,上市家禽15万羽;畜牧业总产值2428.4元。截至2011年末,大竹镇累计造林11533.5亩,其中防护林4000亩,经济林7553.5亩。
大竹镇初步形成了以农产品加工、能源为主的工业体系,2011年,工业总产值2800万元,比上年增长11%。
2011年,大竹镇财政总收入2500万元,比上年增长6.5%。
截至2011年末,大竹镇有幼儿园2所,在园幼儿152人,专任教师6人;小学10所,含中心校2所,村小8所,在校生2250人,专任教师120人,小学适龄儿童入学率100%;有职业中学1所,初中在校生753人,专任教师26人,初中适龄人口入学率、小升初升学率、九年义务教育覆盖率均达100%;职高在校生65人。2011年,大竹镇教育经费达260万元,比上年增长7.8%。
截至2011年末,大竹镇有综合文化站1个,建筑面积300平方米;农家书屋10个,建筑面积1000平方米,藏书2万余册;有社区体闲文化广场等娱乐设施。
截止至2011年末,大竹镇有中心卫生院1个,村卫生站18个,病床96张;有专业卫生人员68人,其中执业医师20人。2011年,大竹镇农村安全饮用水普及率98%,农村卫生厕所普及率35%。
截至2011年,大竹镇城镇最低生活保障户数186户,人数214人,支出41.1万元,比上年增长9%,月人均160元,比上年增长10.5%;城市医疗救助28人次,民政部门资助参加合作医疗250人次;农村最低生活保障户数975户,人数1016人,支出73.2万元,比上年增长10.2%,月人均60元,比上年增长9.6%;农村五保集中供养44人,支出15万元;农村五保分散供养126人,支出22,5万元;农村医疗救助200人次,民政部门资助参加合作医疗1016人次,共支出3.5万元;农村临时救济260人次,支出18万元;国家抚恤、补助各类优抚对象140人,抚恤事业费支出65万元,比上年增长5%。
截至2011年末,大竹镇有邮政网点5个,投递路线单程总长度35千米,投递点18个,乡村通邮率100%;征订报纸2500份、期刊1300册,业务收入52万元;有电信企业1家,服务网点10个;有电话交换机总容量2500门,固定电话用户1200户,比上年增加150户,电话用户普及率52%;有移动电话用户9850户,移动电话普及率为49%;光缆线路总长达30千米,互联网端口总数1500个,其中已占用端口总数750个,宽带接入用户1000户。
大竹镇已形成由公路、水路2种运输方式构成的交通运输网络;2011年,客运总量3.6万人次,货运总量65万吨;302省道横穿境内,境内长4.5千米;村级道路18条,总长125千米。
竹峪镇因传说清朝康熙年间(1662~1722年),场内(今镇政府院内)生长两根硕大竹子,粗尺许,因而得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