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新时间:2023-05-30 17:01
大纛旗是桐乡大麻一带农村传统的地方民俗表演艺术,始于清道光时期,已有150余年的历史。据该镇麻溪村89岁老人沈永田回忆,大纛旗表演是祖上传下来的一种风俗,他年轻时也曾表演过,是同村比他大三四十岁的沈钟毛、沈庆寿等人传授的。古代军队里的大旗,与正方形帅字旗、长方形三军令旗一样都是表示元帅及大本营所在地的。长五尺、高三尺的三角旗。上下两边有齿牙边,分红黄绿白黑五色,齿牙边有与旗同色和不同色两种;旗心绣飞龙图案,旗边绣回纹或火焰纹,为军旅帅营旗帜。上有飘带,可作行进及列阵表演。
大纛旗表演这一风俗兴盛于民国时期。现存于大麻西程家谷自然村的一面大纛旗上有“上清宫 大漾里众助 泰山青府紫皇上帝 民国廿二年公贺”等字样,由此可知,此旗绣制于70多年前,当时盛行此风俗。
大纛旗表演一般是在每年清明期间的“蚕花胜会”上,它是迎会的开路先锋,后面是当地庙宇的五昌使菩萨。据传说,五昌使菩萨能将一路孤魂野鬼捉干净,所以,大纛旗所到之处,能保一方平安。
大纛旗高12米,旗面宽70厘米,由于旗高易吃风,表演时必须在旗顶上拉4根绳索,由4名男子分别站在四边拉紧,同时根据表演时旗杆的晃动不停调整手中绳索,以便使旗杆始终保持垂直状态。
大纛旗主要由一人表演,表演者手扶旗杆亮相,然后双手将旗杆拎起托在腰间,最后发力单手将旗杆挺起。然后将旗杆放下落地再反复做同样的动作。几个回合后再换另一人上来表演。
大纛旗自身重约70斤,加上四周绳索的拉力及风力,举旗时重量将超过200斤。大纛旗表演实际上是一种体育竞技运动,力气大的人多举几下,力气小的少举几下,举得越多,招来的喝彩和掌声越热烈。由于它是一种力量型的体育竞技运动,基本上不需要多少技巧,所以只要有力气,稍加指点就可表演。
大纛旗一般参加行街表演,不在表演区时,则由两人抬着旗杆和其他人一起排成队列行进。
大纛旗这一传统民俗文化是旧时村民为表达对田蚕茂盛、国泰民安的祈望而产生的。新中国成立后,最盛大的一次表演活动是庆祝人民公社建立那一年。后因三年自然灾害而停办,上世纪60年代中期因“文革”来临,被认为是封建迷信遭取缔。直至90年代末,民间民族文艺活动重新得到重视,大纛旗开始恢复表演。2002年后,每年清明节前后均上街表演,受到广大村民的热烈欢迎。大麻镇有两个村建有大纛旗表演队,每逢重大节庆日时经常参加表演,也经常应邀赴附近地区表演。2005年嘉兴南湖文化节行街表演中,大麻的大纛旗给嘉兴市民留下了很深的印象。这些年来,桐乡市文化部门和大麻镇政府也十分重视,将大纛旗作为大麻民间艺术品牌予以支持和保护。
大纛旗表演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