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新时间:2024-02-09 10:41
《大美晚报》(Shanghai Evening Post and Mercury)是20世纪上半叶美国侨民在上海发行的一份著名英文报纸,1929年4月16日在上海创刊,前身为《大晚报》,英文初名Shanghai Evening Post。1930年8月13日,合并英文《文汇报》后,英文报名改称Shanghai Evening Post and Mercury。
《大美晚报》(Shanghai Evening Post and Mercury),20世纪20~40年代中国上海的英文报纸。1929年4月16日创刊。T.O.撒克里任主编,美国报纸公司发行。亦有汉文版。
1930年8月13日,合并英文《文汇报》后,英文报名改称Shanghai Evening Post and Mercury。该报以旅沪美国侨民为主要读者对象,着重报道美国和其他西方侨民在中国的活动。每日下午出版,14页左右。报馆设于爱多亚路21号(天主堂街口,今延安东路、四川南路口),位于法租界境内,面对公共租界。1931年美国记者高尔德(1898-)任总编辑。美商友邦保险公司董事长C.V.史带任发行人。
1933年1月16日,《大美晚报》增出中文版。1937年12月1日,又增出中文《大美晚报晨刊》,经常发表宣传抗日文章。1939年8月30日下午,《大美晚报》中文版副刊《夜光》编辑朱惺公(1900-1939)因宣传抗日,连载《汉奸史话》被暗杀。此后,《大美晚报》连连受到威胁,但仍坚持出版到太平洋战争爆发,高尔德返回美国。1941年12月日军占领租界后,接管《大美晚报》,作为占领军在上海的英文报纸,后更名为《上海报》。1943年高尔德到重庆恢复《大美晚报》。
抗日战争胜利,《大美晚报》由美国随军记者玛诺主持复刊,前主笔高尔德返沪主持报馆事务,聘吴嘉棠、袁伦仁为编辑。日出两大张,对有关美国商情消息报道迅速翔实,广告也以美商为主。对当时中国如火如荼的反内战、反独裁群众运动只作简单报道,不加评论。
1949年5月上海解放后,该报因报道失实受到中国人民解放军上海市军事管制委员会警告,后报馆又发生劳资纠纷,于同年6月下旬停刊。
1933年11月12日上午,蓝衣特务30多人捣毁了上海艺华影片公司。
据13日上海《大美晚报》 记载:昨晨九时许,艺华公司在沪西康脑脱路金司徒庙附近新建之摄影场内,忽来行动突兀之青年三人,向该公司门房伪称访客,一人正在执笔签名之际,另一人遂大呼一声,则预伏于外之暴徒七八人,一律身穿蓝布短衫裤,蜂拥夺门冲入,........并散发白纸印刷之小传单,约逾七分钟时,由一人狂吹警笛一声,众暴徒即集合列队而去........该会且宣称昨晨之行动,目的仅在予该公司一警告。如该公司及其他公司不改变方针,今后当准备更激烈手段应付,联华、明星、天一等公司,本会亦已有严密之调查矣云五。........
1937年11月,上海沦陷,日本侵略军占领了除外国租界外的大部分地区,由英美共管的公共租界和法租界变成了著名的“孤岛”,容纳了约155万中外居民和难以计数的难民,还有大量流亡企业和不及撤走的国民政府机构。有许多报纸新闻通讯社、出版社也在孤岛上继续自己的业务活动,其中有多家报纸不畏日军、汉奸特务流氓的威逼恐吓,坚持发表反对日本侵略的文章、通讯报道和言论,进行抗战爱国宣传。孤岛外恼羞成怒的日军利用其豢养的汉奸组织向各报馆投寄“恐吓信”,同时又对报纸发行人、编辑和记者大施收买拉拢之策;对多家誓不妥协的报社,则派武装汉奸特务砸烧报馆及印刷厂,绑架暗杀记者编辑,如著名的《中美日报》(发行人为美国人)就先后三次遭冲砸和武装袭击,但该报不屈不饶,一直坚持到1941年底太平洋战争爆发被日伪军封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