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新时间:2024-04-19 13:10
大芦村,广西壮族自治区钦州市灵山县佛子镇下辖行政村,是广西三大古村镇之一,中国传统村落,位于灵山县城东背面,佛子镇西北面,距离县城3.8千米,村域面积4.8平方千米。
大芦村原本是芦荻丛生和荒芜之地,十五世纪中期始有人烟。
大芦古村劳氏的远祖本是西汉时的南越王赵佗,西汉王朝因开发岭南有功赐姓为“劳”,封邑山东崂山,属汉置泰山郡武阳县,南朝宋武阳县地。
宋代,劳威任广东廉宪官,举家迁至南海县,至咸淳年间,其后代劳馀庆任灵山学博,搬迁落户至檀圩。
明朝嘉靖年间,县儒学廪生劳经卜居大芦村,为大芦劳氏始祖,已繁衍十九代,相继兴建了三达堂、双庆堂、东园别墅。
经过劳氏先民们的开发,到清朝中期,这里已由当初的芦荻丛生发展成由十五个姓氏居民杂处的大村场,并以始建时所在物产或地形标示命名为蟠龙堂、杉木园、陈卓园、东明堂等群落。为了使后辈不忘当日的创业艰辛,故而给村子取名大芦村。
大芦村位于广西壮族自治区钦州市灵山县城东背面,佛子镇西北面,村域面积4.8平方千米。
大芦村属于典型的丘陵地貌,总体上呈北高南低之势,属六万大山和十万大山余脉,东北部属高丘陵区,海拔在150—220米,南部属于低台地及盆地地区,海拔在70—100米。村内地质构造为灵山褶皱断裂带,沿褶皱断裂带两侧岩浆岩发育。附近区域岩浆活动频繁并伴有酸性熔岩喷出,主要分布于佛子镇地区,呈星星点状出露。
大芦村土壤母岩结构主要是花岗岩,以花岗岩和砂岩等发育形成的赤红壤,土壤深厚、疏松、肥沃、湿润,适宜种植水稻、柑桔、荔枝、龙眼等各种作物。
大芦村有发源于灵东水库内的钦江从南沿流过,其次是灵东水库南干支渠流经村核心区域。村内的5个水塘均为天然降雨积水,水源补给困难。
大芦古村的先民劳氏家族来自中国东南地区,自山东辗转广东而迁入灵山,村宅的选址自然深受汉族风水文化的影响。大芦古村群山环抱,绿水围绕,体现了建筑风水理论的基本要素。
(1)枕山:大芦古村东、南、北面群山蜿蜒环抱,山势不陡,形成如游龙盘踞之势,西面稍稍开阔,不远处再与北面的山体合围,使古村形成了便于藏风纳气、相对封闭的小环境,有了“人杰地灵、财帛民兴”的根基。村中建有劳克中公祠等祠堂,便是保护古村龙脉的供奉所在。
(2)面水:水是人们日常生活、耕田种地的基本需求,是古村居民赖以生存的保证。中国风水理论把水的作用升华到“荫地脉、养真气、聚财富”的高度,认为村落所傍之水,是聚敛财气之源泉。大芦古村南北皆有水体河流弯曲流淌而过,属灵东水库发钦江之支流,符合风水观的要求,是风水宝地。
(3)五行:当年劳氏先人自建造第一个宅院伊始,讲究风水,刻意营造与周围环境和谐协调的优养生息氛围;在宅居的建设中,既考虑了依山傍水,又考虑了天、地、人环境的和谐,还考虑了金、木、水、火、土五行的相克相生。如屋前无水池,就人工挖掘开塘蓄水;“三达堂”、“双庆堂”屋后无山,则种植大木梐木(一种阔叶大榕树)以作“山”,这样就营造了一种“背靠青山又面对绿水”的风水宝地。
大芦村属于丘陵地形,因此村落的选址在低岗地上,聚落布局紧凑,集中分布。村内有多条主要道路,形成两个环形相扣。街巷分布高低错落,顺山就势,疏密有致。民居环水分布,祠堂位于村落的南面。
大芦古建筑群具有典型的明清时期岭南建筑风格。主体部分居中,各有五座(即五地),每座三间,地势由头座而下依次递低。头座正中为一间神厅,其余各座中间为过厅(俗称二厅、三厅、四厅、前厅),两侧为厢房。由神厅至前厅为整体建筑物的中轴线,两侧的建筑物皆成对称结构。建筑材料有土砖、火砖、木材、陶瓦、石块等,装饰讲究,梁柱、斗拱、檐沿、墙头、柱础、屏风、门窗等有许多精美的艺术装饰。从总体上看,古建筑群气势恢宏,功能齐全,保护完好。
大芦古宅多为砖木结构,墙体多为里生外熟或上生下熟,即墙体外部或下部为砖窑烧过的青砖(即熟砖,当地人称“火砖”),墙体里面或上部为泥砖,这样既是为了使墙体外部可经受雨水的冲洗和墙体下部能坚固地承载房子的体重,也考虑了“火、木、土”的相生相克,同时也使房子具备了冬暖夏凉、回南天不潮湿的优点。
据2020年3月中国传统村落博物馆官网显示,大芦村以汉族为主,户籍人口5300人,常住人口4000人。
大芦村主要产业为种植业。
据2020年3月中国传统村落博物馆官网显示,村集体年收入5万元,村民人均年收入6800元。
大芦村劳氏古宅历史悠久,包含镬耳楼、三达堂、东园别墅、双庆堂、东明堂、蟠龙堂、陈卓园、杉木园、富春园、劳克中公祠等10个建筑群,总建筑面积25万多平方米,是广西保护最完好、规模最大的明清建筑群。古建筑群落的房前屋后是树龄三百至五百年的古树。
古樟树:清朝康熙二十三年(1684年)劳宏道栽种。由于形似一对正在热恋的男女,因此称这两棵树为三生情缘树,又称鸳鸯树,是灵山县重点保护文物。
古梐树:清朝康熙二十三年(1684年)劳宏道栽种。共七颗,呈北斗七星之势,与月亮湖形成“七星伴月”格局,是灵山县重点保护文物。
春节:正月初一早起焚香烧烛,自祖先上下与四方之神皆祭,然后到平安社谒拜,最早到的叫“得春素食”。初二用牲仪拜祭,开荤。此后酬师、访友。初五以后,添丁之家挂灯。宾客往来,即使是邻居,也必须吃些果饼才告辞,谓之“不空出”。初十起户户挂彩灯,当夜户主相聚饮酒,至十五始散。
五月初五:端午节,又称“龙船节”。各户以艾蒲插门户,包灰水粽祭祖兼馈送亲友,做香袋(囊)给小孩佩带,谓之“避邪”药,称“王五膏药”。
八月十八:“庙节”,又叫“还年例”、“岭头节”。合股宰牛取饭堂作馅,粘糯作皮,以芭蕉叶、木菠萝叶或冬叶包裹蒸熟叫“叶糕”,亲朋不请自来畅饮,晚上至次日天明合族至社前观看老师班表演“跳岭头”。
除夕大年:全家团聚,包大粽、蒸年糕、打烧饼、做米粉,并以柑桔一道供奉祖先,次年正月十五始撤。晚上吃团圆饭,新衣守岁。
七月十四:中元节。按“目连救母”神话故事,前一句起,有新丧满百日的多在十三日焚冥衣,纸履致祭,以食死者,旧者即在十四日烧化或除服,谓之“新不与故鬼同行”,普遍宰牲榨米粉过节。但劳氏合族是日皆食素,吃茄瓜粥以示不忘祖德。
大芦村劳氏古宅群所蕴含的民俗文化,楹联文化在其中占了较大的份量,仅在镬耳楼祖屋,三达堂、东园别墅、双庆堂和劳克中公祠那些明清两朝以来沿用了数百年,位置固定的楹联,据调查研究整理出来的就有三百多副,这个数字不包括现代劳氏后人所创作的新联,若以应用范围分类,大体上有居室联、器皿联,以及包括春联、婚联、寿联、交际联等各种喜庆联、抒情寄怀联、格言哲理联、技巧妙趣联五种。劳氏古宅各处的群落楹联,其外在形式和思想内容都集中统一在劳氏家族和该场所的特定环境气氛下,有着明显的地方文化和宗亲观念特征。
大芦村劳氏古宅的楹联表现形式方面,每边一句的有四至十八言联,每边四句以上的则稍为少见,这些楹联,对于历史和文学都是一种珍贵的遗产。大芦劳氏古宅群及其民族文化底蕴,能较为完整地留存下来,与楹联的规模有关。还有其古宅楹联所反映了劳氏家族历来重视修身、持家、创业、报国的传统密切有关。
大芦劳氏古宅群的门口、厅堂和楼房上仍悬挂着匾十七块,其中镬耳楼祖屋四块、三达堂七块、东园六块,大致上可分为居室标记匾、科名匾和诰封匾、贺匾四类,均是清朝时期文物。这些金字匾额尽管雕刻表现手法有阴有阳,色彩鲜明或绛红,或棕红或氟清,纹饰有繁有简,尺寸规格大小不一,但从其所处位置也能大概区分出题赠人身份地位的差异。“万岁爷”们的御赐匾,高悬厅堂以炫耀家世望,两广总督、巡抚、布政使、学政等政要的贺匾,布置门楼和主屋第一进及“官厅”这些显眼的地方装潢门楣。至于知县等地方官和社会贤达那些遗句吉祥、书法雅观的题赠,挂内屋的门楣上缀饰居室。主人妙用匾额饰美以壮观瞻,而相辅相承,充分地体现出匾额的艺术价值、文物价值。
大芦村劳氏第四代祖劳弦于明朝崇祯年间考选拔贡,自国子监毕业后,初授内阁中书舍人,不久升用兵部职方司主政其夫妇,父母和祖父母也获得朝廷封赠,镬耳楼因而首开悬《奉天敕命》匾的先河,以后世德相承。明、清两朝呈清朝廷恩封准赠的78人。清朝授以封典颁布的命令,五品以上授于称之《诰封》,六品以下用敕命授予谓之《敕封》,而已所立得的爵号呈请改授给三代祖先叫作貤封,妇人则称貤赠。大芦村劳氏古建筑群中现有朝廷封赠匾7块,其中《奉天诰命》的赐封赠匾有一块,其余皆是《奉天敕命》的。
大芦村古宅的匾额依附于建筑物,充分体现了其艺术装饰美及文物价值。
灵山采茶戏形成时间在明末清初,相传是从江西、湖南传入。共有72条声(曲调),表演时1男2女,男的头扎凹凸髻,手执扇,女的包头饰,手拿帕巾,有独唱、对唱、对白、表演唱,载歌载舞。道具有帕巾、扇、绸带、酒杯、钱鞭(有单钱鞭、双钱鞭)、花伞等数种。舞蹈动作活泼、欢快,主要动作有扇花、脚花、屈膝丁字步、矮步、密步等十多种。舞蹈风格优柔、多情、细腻。
灵山采茶戏在清光绪十二年至民国十九年(1886年—1930年),为盛行的黄金时期。著名的采茶艺人骆雄灏多次到钦州、上思、防城、合浦、北海、玉林、博白、云贵边境、越南等地演出。至今博白的采茶唱本中有“六峰山上好细茶”的唱词。
跳岭头是灵山县一种祭祀性的民间歌舞,流行全县。每年农历八、九月间,是跳岭头活动的时节。一般每个乡有一个固定演出点,每个演出点有固定的日期,成为“岭头”(节日)。表演内容多数是祈祷风调雨顺,人畜兴旺,五谷丰登,驱邪捉鬼等。表演时,艺人头戴面具,身穿戏服,手执刀斧。表演程式有开坛、点将、跳三师、跳四帅、走大江、咏古,最后是捉蛤精。乐器有象鼓、高边锣、马锣。白天演出开坛、点将,晚上演出跳三师、跳四帅、走大江、咏古等,到翌日晨捉蛤精结束。
舞狮是民间道具,盛行全县。每逢春节和喜庆日子,就请瑞狮起舞。民间认为狮乃动物之王,雄伟之物,能驱邪赶鬼,带来吉祥。因而春节期间舞狮尤为热闹,狮队全部出动,或表演、或登门贺年,有的伴以武术表演。表演程式各地大同小异,有大鼓、高边锣、钹、唢呐等打击吹奏,按节奏行舞。
大芦村的族谱现保存有的主要是劳氏家族的族谱,由劳家人自行撰写,并未出版。流传有多个版本,主要有《大芦劳氏族谱》、《劳氏族谱》大芦分册(一)、《劳家世谱》。主要记载了劳氏家族的历史沿革、世系繁衍、婚姻状态以及丧葬等内容。
荔枝
荔枝:主要品种为“三月红”。植株生长强壮,树冠开张,枝条较疏,粗壮易折,枝叶色泽浓绿;叶片长椭圆形或披针形,质地厚,果实心形或歪心形,单果重26—42克;果皮鲜红色,较厚而脆;果肉白蜡色,肉质稍粗韧,多汁,带微酸。果实5月中、下旬成熟。
椪柑
椪柑:树势中等,树性直立,骨干枝分枝角度小;果实扁圆形,较大,单果重125—150克,大的可达250克以上,果面橙黄色或橙色,果皮稍厚,易剥;果肉脆嫩、多汁,甜浓爽口。果实11月中、下旬至12月成熟,较耐贮藏。椪柑适应性广,丰产稳产,优系(优株)多。
龙眼
龙眼:喜光树种,幼苗不耐过度荫蔽,壮龄树更需充分阳光。天然更新良好,属深根性树种,能在干旱、贫瘠土壤上扎根生长。萌芽力强,被采伐或被火烧的树桩,能迅速萌芽更新。其树高一二丈,叶长而略小,开白花,成实于初秋。3—4月开花,7—8月果熟。其实累累而坠,外形圆滚,如弹丸却略小于荔枝,皮青褐色。去皮则剔透晶莹偏浆白,隐约可见肉里红黑色果核,极似眼珠,故以“龙眼”名之。
烟草
烟草:一年生或有限多年生草本,全体被腺毛;根粗壮。茎高0.7—2米,基部稍木质化。叶矩圆状披针形、披针形、矩圆形或卵形,顶端渐尖,基部渐狭至茎成耳状而半抱茎,长10—30(—70)厘米,宽8—15(—30)厘米,柄不明显或成翅状柄。花序顶生,圆锥状,多花;花梗长5—20毫米。花萼筒状或筒状钟形,长20—25毫米,裂片三角状披针形,长短不等;花冠漏斗状,淡红色,筒部色更淡,稍弓曲,长3.5—5厘米,檐部宽1—1.5厘米,裂片急尖;雄蕊中1枚显著较其余4枚短,不伸出花冠喉部,花丝基部有毛。蒴果卵状或矩圆状,长约等于宿存萼。种子圆形或宽矩圆形,径约0.5毫米,褐色。夏秋季开花结果。
灵山大粽
灵山大粽:每年农历五月初五,大芦村人家家都要浸糯米、洗粽叶、包大粽子。馅料主要绿豆和鲜肉。将馅料放置在糯米中间,再以粽叶包裹而煮,便可令之清香和不易变馊。
茄瓜粥
茄瓜粥:以大米、茄子、糖或盐为原料,将大米洗净,放水熬成粥。再将茄子洗净切成条状,放入锅中蒸熟。然后将煮好的粥、蒸好的茄子,混合起来继续煮,根据个人口味选择放糖还是放盐。出锅前滴入几滴植物油,味道更香。
簸箕粉
簸箕粉——簸箕粉的制作方法是:把适量米浆倒入簸箕内,摊满后放入烧滚的锅内,盖上锅蒸煮片刻即可取出簸箕,然后用竹片沿簸箕周围刮一圈,趁热用手轻轻把粉剥下,并卷成条。用剪刀剪成小段,拌以浓香的汤汁即可食用,另可加瘦肉和猪脚等。是当地人早餐的主要品种。
梅菜干
梅菜干:梅菜干是用新鲜的梅菜经晾晒、腌制、晒制、精选、漂盐等多道工序制成。腌制好的梅菜外观黄中带青,有少量盐分淅出,手感柔软,有浓郁的梅菜沉香味道,清脆爽口。不仅可独成一味菜,又可以把作配料制成梅菜蒸猪肉、梅菜蒸牛肉、梅菜蒸鲜鱼等菜肴。
1999年6月,大芦村被广西楹联学会和广西民间艺术协会授予“广西楹联第一村”称号。
2012年12月17日,大芦村被住房城乡建设部、文化部、财政部公布为第一批中国传统村落。
2019年12月31日,大芦村入选第二批国家森林乡村名单。
2020年11月20日,获全国文明村镇称号。
2021年9月,被中央农村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农业农村部、中央宣传部、民政部、司法部、国家乡村振兴局表彰为“第二批全国乡村治理示范乡村”。
2021年11月12日,入选农业农村部办公厅公布的2010-2017年中国美丽休闲乡村监测合格名单。
大芦村的外部交通有国道G209、省道S308分别从西部、南部边沿通过。景区通过乡道灵石公路与G209、S308连城路网。村内有三条进村道路与灵石公路贯通,为水泥路面,宽度约6米,其中中部道路为旅游入口,建有景区大门。
大芦村主要游赏路线是从大芦古村导览图标牌处出发,经过广西电影制片厂灵山影视拍摄基地标志牌——古荔枝树——古樟树——镬耳楼——后花园——古梐树——三达堂——东园别墅。游览时间大约1个多小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