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葱紫斑病

更新时间:2023-04-24 10:14

大葱紫斑病是由香葱链格孢引起的、发生在大葱的病害,主要危害叶片和花梗,偶可为害鳞茎。发病初期,病斑小,略凹陷,后逐渐变大呈椭圆形或梭形,褐色到紫色。潮湿时病斑上生黑色霉层,并有同心轮纹,病部易折断。

病原特征

大葱紫斑病病原为香葱链格孢(学名:Alternaria porri (Ell.) Cifferri.),属于无性菌类链格孢属。分生孢子梗单生或5~10根簇生,淡褐色有隔膜2~3个,不分枝或不规则稀疏分枝,大小为(30~100)微米×(4~9)微米,其上着生1个分生孢子。分生孢子褐色,常单生,直或略弯,倒棍棒状,具横隔膜5~15个,纵隔膜1~6个,大小(6~130)微米×(15~20)微米,喙部(嘴胞)直或弯曲较长,具隔膜0~7个,大小(45~432)微米×(2~4)微米。

菌丝发育适温为22~30℃,分生孢子萌发适温为24~26℃,萌发每个细胞都可长出芽管,孢子的产生和萌发均需要水滴。

为害症状

大葱紫斑病主要侵害大葱的叶片和花梗,偶可为害鳞茎。发病初期,病斑小,略凹陷,后逐渐变大,椭圆形或梭形,褐色到紫色。潮湿时病斑上生黑色霉层,并有同心轮纹,病部易折断。大葱和洋葱上的病斑紫褐色,大蒜病斑黄褐色,湿度大时布满黑褐色霉状物,轮纹状排列,重病株叶和花梗枯死。切顶后的鳞茎和颈部受到感染时呈半湿性腐败,组织变红或黄,渐呈暗褐或黑色。贮藏期可继续发展。

侵染循环

病菌以菌丝体在寄主体内或随病残体在土壤中越冬,翌年产出分生孢子,借气流或雨水传播,分生孢子发育产生芽管由气孔。伤口或直接穿透表皮侵入。病菌侵入后1~4天即表现症状,5天后病班上产生分生孢子。

流行规律

大葱紫斑病发病适温25~27℃ ,低于12℃则不发病。病菌繁殖需要高温条件萌发和侵入需要有水滴,所以温暖多湿时发病较重。另外葱蓟马为害,旱地、沙质土的田块,管理粗放、排水不良、阴雨连绵、密度过大、长势衰弱等发病较重。

防治方法

免责声明
隐私政策
用户协议
目录 22
0{{catalogNumber[index]}}. {{item.title}}
{{item.titl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