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新时间:2024-09-09 22:25
大视场巡天望远镜(英文名称 Wide Field Survey Telescope,简称WFST),位于青海省海西蒙古族藏族自治州冷湖镇海拔4200米的赛什腾山天文台址。
WFST是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和中国科学院紫金山天文台共建的“双一流”学科平台,包括望远镜本体、主焦相机、望远镜圆顶台址和数据存储分析四大分系统,其中望远镜口径2.5米,采用国际先进的主焦光学设计,提供大视场、高精度和宽波段巡天能力,性能先进;配备7.65亿像素拼接CCD探测器,通光面积大、杂散光少,系统探测灵敏度高,具备强大的巡天能力,能够每3夜巡天整个北天球一遍。
WFST项目于2018年3月1日启动,2019年7月11日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和中国科学院光电技术研究所签署了WFST本体项目建设合同,主镜已开始磨制工作;主焦相机由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和中国科学院紫金山天文台联合研制,数据存储分析系统拟由中国科学技术大学超算中心建设。
2021年5月11日,中国科学技术大学—紫金山天文台2.5米大视场巡天望远镜基建项目开工奠基仪式在冷湖天文观测基地隆重举行,青海省人民政府副省长杨志文出席开工奠基仪式,并宣布项目开工。
2022年4月10日,记者从中国科学技术大学了解到,由该校与中国科学院紫金山天文台组成的研制团队,顺利完成了大视场巡天望远镜的科学级电荷耦合器件(CCD)测试系统及其主焦相机——CCD290相机的验证工作。
2022年11月,由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和中国科学院紫金山天文台共建的天文“双一流”学科平台大视场巡天望远镜已获命名,其中文名称为“墨子”巡天望远镜。预计2023年建设完成。
2023年9月17日,墨子巡天望远镜在青海冷湖天文观测基地正式投入观测。由这架望远镜试观测阶段拍摄的一张仙女座星系照片同日公布。
2023年11月22日,国际小行星中心(MPC)发布公告确认墨子巡天望远镜(WFST)新发现两颗近地小行星——2023 WX1和2023 WB2,这是墨子巡天望远镜发现的首批近地小行星。
望远镜选址是WFST建设、运行和取得科学成果的关键基础性工作,通过对国内多个天文台址监测数据的对比和考察,WFST项目工作组认为青海省海西州冷湖赛什腾山地区的晴夜数、夜天光背景、大气消光和视宁度等参数均达到世界级优良天文台址观测条件,可以满足WFST对台址的要求。
2022年,青海省首个基础研究重大专项“天文大科学装置冷湖台址监测与先导科学研究”在开展引力波事件等宇宙暂现源的时域巡天和先导科学研究方面取得阶段性成效。项目承担单位紫金山天文台基于2.5米大视场巡天望远镜WFST开展了一系列前期科学研究,开发了GPU运算的SFFT图像相减算法图像处理管线系统,提出了长短期记忆(LSTM)神经网络的数据驱动方法,对任意时间采样的Ia型超新星光谱观测重构其完整光谱演化,优化了暂现源光谱后随观测策略,节约望远镜时间,缓解了时域巡天光谱资源紧缺困境。同时,通过分析空间和地面望远镜数据,开展伽玛暴和千新星及WFST未来可能探测到的重要暂现源的相关研究;基于WFST观测能力开展了星系形成和演化的一系列预研究,优化了不同巡天模式下超新星、千新星等不同暂现源的观测策略,并建立了远程控制望远镜系统进行自动常规观测、后随观测、数据处理的软硬件系统。、
2024年3月29日,青海省副省长刘超在北京举行的青海绿色算力产业发展推介会上表示:墨子巡天望远镜、行星科学望远镜等4台望远镜已经投入科学观测,新发现主带小行星200余颗,近地小行星4颗,拍摄16500余幅图像,在黑洞潮汐撕裂恒星事件、伽马暴、变星和小行星监测等领域取得一系列科学成果。
2023年12月16日,墨子巡天被国家语言资源监测与研究中心列入“2023年度中国媒体十大新词语”。墨子在两千多年前首次发现了光线是沿直线传播的原理,并进行了类似小孔成像的实验,被誉为“世界光学第一人”。以“墨子”为名,不仅蕴含着求知求真的科学精神,也寄托着人类对探索宇宙的期盼。
建成后,WFST将成为北半球具备最高巡天能力的光学时域巡测设备,有望在高能时域天文、外太阳系天体搜寻、银河系结构和近场宇宙学等领域取得突破性原始创新成果。同时,巡天数据还可用于开展空间碎片监测,满足国家航天安全战略需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