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新时间:2024-06-20 17:44
大赤坎村,是广东省珠海市的一个村庄,位于广东省珠海市斗门区斗门镇。
何燕芳边照看自家小卖部边制伞增收。
刚刚忙完春耕生产,斗门镇大赤坎村500多富余劳动力又开始忙着“打工”。不过他们打工不是去工厂,而是坐在自己家里组装雨伞,这样既赚到了钱又能照顾家。
村子成了大车间
昨天上午,记者从大赤坎村的主干道一路走过发现,褪色的石凳上、茂盛的老槐树下、简陋的房子里,每走三两步就能看到村民组装雨伞的忙碌身影。
“村里几乎成了一个大型车间了。”村干部赵顺强开玩笑地说,正常情况下,每天能数得出来的有500多人在组装雨伞,还有更多的人躲在家里闭门干活。这些人绝大多数是没有技能的农村富余劳动力,而其中又以需要照顾家的“4050”妇女居多。
“平均下来,我一人一天能组装六七打雨伞,按每打赚3元算,一个月能赚六百多块钱。”55岁的何燕芳一边忙着摆弄没有成型的雨伞,一边笑着对记者说。她属于典型的“4050”型农村富余劳动力,身上没有一项专业技能,加上年龄又大,在附近工厂找工作屡屡受挫。因丈夫残疾不能动弹,何燕芳半步也离不开家,只好在村里开了个小卖部维持全家的生计,但日子过得特别窘迫。七年之前,她第一批加入组装雨伞队伍,边照看小卖部边组装雨伞,此后日子好过了很多。40多岁的刘平家里靠种地为生,农闲时也干起了组装雨伞的活,她说这样农活、打工两不耽误,手头再也不缺零花钱了。
“熟练些的人一天能组装近10打,慢一些的也可以组装二三打。”赵顺强告诉记者,如果家人空闲时帮下手,速度会更快。记者了解到,由于组装雨伞不用离家,技术要求也不高,几年来以大赤坎为基地向外辐射,这一地区的几条村共有2000多农村富余劳动力从事这项工作。
伞厂编外“生产经理”
何燕芳、刘平等众多参与组装雨伞的村民,背后老板是自称雨伞生产厂编外“生产经理”的赵良庆。从2001年开始至今,他从中山的多家工厂领回雨伞原材料,然后发包给村民进行组装,最后收上来后再交给工厂赚取加工费。
赵良庆之前在中山的多家制伞厂搞运输,偶尔听说雨伞制作可以外包,他便决定把这个“项目”引到村里。“刚开始的时候,村民都觉得没意思不愿意做,无奈我只能挨家挨户说服他们。”赵良庆说,后来村民看到通过组装雨伞,坐在家里就能轻松赚钱,村里的很多富余劳动力又反过来找他。
赵良庆跟中山7家雨伞生产厂形成长期合作关系,他手上每个月雨伞组装量在三万打以上。赵良庆说,斗门镇像他这样的雨伞厂编外 “生产经理”有四个,这一带所有村子加起来每月组装的雨伞量少说在10万打,已经是个名副其实的加工厂了。“因为都是本村人信得过,村民从我这里取伞架和伞布不交一分钱押金,交伞后即可拿到组装费。”赵良庆说,好点的靠组装伞一个月能赚一千块左右,村民有的已跟着他做了近十年了,还不断有新的村民加入进来。
记者在采访时发现,不光有劳动能力的人村民在忙着组装伞,一些没有劳动能力的老人、小孩子也加入其中。88岁的梁阿婆说自己虽不能组装雨伞,但能帮着剪线头,一天能剪七八打呢。村民田凤的小女儿才4岁,但学习之余组装雨伞也是一把好手。
“随着组装雨伞的人越来越多,村里打麻将的人越来越少了。”赵顺强说,前些年因为无事可干,每逢农闲时村子里到处是麻将声,打麻将的人都忙着组装雨伞了。村里那些无所事事、游手好闲、到处滋事的人也浪子回头,知道组装雨伞挣钱过日子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