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足石刻博物馆

更新时间:2024-06-06 10:50

大足石刻博物馆,国家一级博物馆,位于重庆市大足区龙岗街道北山路7号,占地面积58.5公顷,建筑面积18000平米,属艺术类石刻艺术专题博物馆。

历史沿革

民国三十四年(1945年),杨家骆、马衡、顾颉刚等组成大足石刻考察团考察,建议大足县设立保护委员会。

民国三十八年(1949年)3月,受委托由古建筑学家梁思成主编、向中国人民解放军提交的《全国重要文物建筑简目》,大足北山、宝顶山石窟名列其中(1940年初,中国营造学社梁思成等曾到大足调查)。

1952年,大足县人民政府批准成立大足县石刻保管所,后更名为文物保管所,行使全县文物行政管理职能,之后曾一度由县文化馆代管。

1984年,四川省编委批准建立大足石刻艺术博物馆,与大足县文物保管所实行“一套班子,两块牌子”。

1990年8月,经重庆市编委批准更名为“重庆大足石刻艺术博物馆”,提升为县(处)级文化事业单位。

1997年,重庆市直辖后仍沿用。

2011年,经重庆市编委批准,更名为大足石刻研究院,其他不变。

2016年, 经大足区编委批准,设立大足石刻博物馆,与大足石刻研究院实行两块牌子、一套班子。

建筑布局

综述

大足石刻博物馆重庆市大足区境内的摩崖龛窟造像,始建于初唐,历经五代,盛于两宋,延续至明清,列入各级文物保护单位的石窟有76处,儒、释、道三教造像数万尊,铭文10余万字,基本为不可移动遗址类陈列品。常设展陈《艺术涅槃—大足石刻展》、360度环幕影院以及功能完备的学术报告厅、旅游服务设施等。

展厅

基本陈列

北山石窟:“唐宋陈列馆”,宝顶山石窟一“宋代的辉煌”,南山石窟一“古老的道教神系”,石门山石窟一“仙释宫”区,石篆山石窟一“三教合一”区。北山石窟佛教造像。唐末昌州刺史韦君靖始凿于晚唐景福元年(892年),盛于两宋,摩崖造像300余米,有268龛窟,碑碣14通,浮雕经幢、塔7座,通编为290号。造像龛窟密如蜂房,以雕刻细腻、精美典雅著称于世,有“美神荟萃的石雕画廊”之美誉。

宝顶山石窟:佛教造像。南宋淳熙至淳祐年间(1174年~1252年),由当地名僧赵智凤主持连续开凿而成,以大、小佛湾为中心。大佛湾沿U形山湾,摩崖造像约500米,通编为32号。

小佛湾有灌顶坛、毗卢庵等造像,通编9号。宝顶山造像总体构思,布局严密,鸿篇巨制,气势磅礴,博采兼收佛、儒、道三教义理,世俗化、生活化情调极浓,可谓集石窟艺术之大成。

南山石窟:道教造像。始凿于南宋绍兴年间(1131年~1162年),通编15号。有三清古洞、三圣母、龙洞等,是中国古老而神系完备、雕刻精美的道教造像群。

石门山石窟:佛、道造像。始凿于北宋绍圣元年(1094年),通编16号,造像300余尊。有十圣观音、孔雀明王、三皇洞、东岳大帝等,是“仙释宫”造像区。石篆山石窟:“三教”造像。北宋元丰六年(1083年)开始,由石篆山庄园主严逊等主持开凿,共13龛,造像200余身。有释迦毗卢弥勒龛、地藏十王龛、老君龛、孔子及十大弟子龛等,足证宋代儒、释、道三教合流的社会思潮已巩固,开大足石刻乃至中国石窟“三教合一”造像之先河。

藏馆文物

综述

大足石刻博物馆藏品主要包括以北山、宝顶山、南山、石门山、石篆山等“五山”石窟为代表的野外石窟寺遗存。截至2019年末,藏品共计有614件/套。

重要藏品

大足石刻博物馆重要藏品有释迦牟尼佛像等宋代至明清石质文物。

藏品保护

保护措施

1、有专设的管理部门。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地皆设立文物管理区。市、县级文保单位皆分片、建立镇乡文保小组。

2、有专人管理。设有专职保卫人员,定有规章,24小时管护或聘有文物保管员。

3、有明确的保护范围。各级文物保护单位皆划定了保护范围并予以国土确权,设立界桩。

4、有科学记录档案。1955年油印《大足石刻志略》。1984年调查记录出版《大足石刻内容总录》。拍有北山、宝顶山近景摄像图。2004年整理北山、宝顶、南山、石门山、石篆山石窟记录档案75卷100万余字,拓片及照片1000余张,保护工程图纸102份。2006年完成《新编大足石刻内容总录》。

5、电子监控。2004~2009年,建立启用北山、宝顶、南山、石门山、石篆山石窟安全技术防范系统。

保护技术

1、保存现状大足石刻为野外文化遗存。千百年经受风吹日晒,温度、湿度变化影响以及水的侵蚀,时有造像岩体失稳、崩塌等发生。加之大气污染,酸雨、雾频繁腐蚀,表面风化破坏日重,保存现状不容忽视。

2、科技保护大足石刻的科技保护始于20世纪50年代,迄今已实施各类文物保护工程100余项,采用传统技术与现代科技相结合的方法,主要是加固岩体。主要采取基岩垫砌、支撑岩体等工程手段。近年采用“灌浆锚固”,即用化学材料环氧树脂空气高压灌浆粘结裂隙,配以锚杆铆固,效果良好。治理水害。建立龛宜渗水观测点,采用有色水追踪渗水流向等手段为治理水害提供科学依据。采用明沟、暗道、竖井、隧道等排水措施,较大规模地改善了造像区水文环境。防治风化。设立温、湿观测点,积累岩石表面变化多数。1978年开始对造像进行防风化试验,经近20年的试验观察,有机硅树脂类材料防治石刻表面风化获得有效成果。1995年经国家文物局专家组论证,1996年开始对部分风化较重的龛窟、碑刻进行实验性应用。

3、环境保护长期以来,进行了大规模的文物区环境整治,按照《文物保护法》的要求,禁止在重点保护范围内开山采石、修建民用建筑物等,已造就一个基本与石刻保存相协调的环境。并在宝顶和北山文物区开设有二个专门的气象环境监测站。

文化活动

宣传教育

大足石刻博物馆主要通过编辑出版各类书刊、专著、图片、图录以及电子读物等,坚持多形式宣传大足石刻。据不完全统计,共编辑出版了《中国大足石窟》、《大足石刻漫记》、《话说长江●大足石刻》等图录、科普读物、图片、特种邮票等100余种。在国内外各大报刊上发表宣传类文章上千篇。

大足石刻博物馆将大足石刻内容纳入地方乡土教材。每年组织专家到县内中小学校或共建的高等院校以及旅游培训中心等进行专题讲座。

大足石刻博物馆先后配合中央新闻纪录电影制片厂、中央电视台、重庆电视台和香港、美国、法国、日本等国内外近百家媒体,拍摄大足石刻电影、电视专题片。出版电子读物《大足石刻》等10余种。与国内主流网络媒体合作建立有专门的网站。

学术研究

大足石刻博物馆有一支文保技术。宗教、艺术、历史文化等专业技术人才队伍,先后有郭相颖、陈明光、黎方银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现有在职各类技术正高职3人,副高职13人,中级26人,初级33人。1982年成立重庆大足石刻研究会,现有馆外会员200余人,是研究大足石刻的又一支重要技术力量。

大足石刻博物馆建有专门的文物保护实验室。馆藏有各类图书5资料2万余册(套),期刊1万余册。

1、保护类20世纪80年代以来,中国文物保护研究所,国家地质矿产部、建设部,中国地质大学,武汉地质大学,重庆建设大学等有关方面专家参与大足石刻多项保护研究,获得一系列成果。主要有:1996年,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国家建设部主持鉴定大足石刻建筑规划、防酸南防风化化学保护、水污染防治、岩体稳定、微生物防治五个子课题研究,认为综合成果具有开创性,居国内领先水平,其中建筑规划、水污染防治课题达到国际先进水平,通过了部级技术鉴定,结题为《四川大足石刻保护研究》,获四川省科技进步二等奖。目前,国家文物石窟类一号保护项目一干手观音抢救性保护,正实施之中。出版有《大足石刻保护》专著,在省、部级杂志上发表大足石刻保护类论文数十篇。

2、人文社科类共有各类著作20余部。出版有《大足石刻研究》《大足石刻研究文集1~5》《大足石刻研究文选》《2005年大足石刻国际学术研讨会论文集》等10余部。个人专著有郭相颖署《大足石刻研究》,陈明光著《大足石刻考古与研究》,童登金著《大足石刻保护与研究文集》,黎方银著《大足石窟艺术》,胡良学著《大足石刻孝文化研究》,陈灼著《大足石刻史话》等10余部。该馆1999年编《大足石刻铭文录》《大足石刻申报列入(世界遗产名录)文本》、2000年编《大足石刻雕塑全集》分获重庆市社会科学科研成果特等奖和一等奖。2003年国家级科研课题《大足北山石窟考古学研究》开题,现已完成二卷。2009国际学术研讨会论文集正结集之中。半个多世纪以来,共发表有论文800余篇。

交流合作

大足石刻博物馆与大足石刻研究会共召开了六届大足石刻研究会年会,2005年、2009年分别举办了两届“中国重庆大足石刻国际学术研讨会”。与中国文化遗产研究院、地质大学、北京大学、清华大学以及敦煌、龙门、云冈等研究院所广泛合作,先后派出有100余人次参加了有关国际、国内学术会议,展开积极的学术交流与互动,成绩变然。

1985~1986年分别在北京、成都、深圳、珠海、桂林等地举办《大足石刻艺术展》;1992~1996年,在新加坡、马来西亚、泰国、印度等国展出。2001~2002年,该馆设计制作《世界遗产一中国大足石刻》,配以声、光、电的大型展览,在北京、广州、深圳、佛山、东莞、中山、厦门、福州等大城市巡回展出,开展广泛的宣传。

所获荣誉

1961年,大足石刻北山、宝顶山石窟被列入首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1999年12月,大足石刻被列入《世界遗产名录》。

机构设置

大足石刻博物馆是全民所有事业单位。

大足石刻博物馆经费来源于县级财政拨款。

大足石刻博物馆内设办公室、财务部、保护部、研究部、保卫部、宣传营销部。宝顶文物管理区、北山文物管理区8个二级机构。

大足石刻博物馆有事业编制在职人员117人,其中技术人员75人,管理、工勤人员42人。有研究生2人。大学42人,大专52人。

大足石刻博物馆宝顶、北山有专职解说服务和旅游纪念品销售点。

大足石刻博物馆年均40万人次。

历任领导

陈习删(1952年11月~1953年6月,负责人)

县文化馆代管(1953年6~1976年11)

陈明光(1976年11月~1984年4月,所长)

王庆煜、邓之金(1984年4月~1987年7月,副所长先后主持工作)

刘晓白(1987年7~1989年4月,所长)

黎方银(1989年4~1991年12所长)

陈明光(1991年12~2000年7月,所长)

郭相颖(1990年8月~2000年7月)

童登金年(2000年7月~2003年3月)

郭兴建(2003年3月~2006年3月)

黎方银(2006年3月~2023年1月)

参观信息

大足石刻博物馆位于重庆市大足区龙岗街道北山路7号。宝顶石窟位于大足区宝顶镇香山社区,北山石窟位于大足区龙岗街道办事处龙岗村。

周一至周日(8:30-17:30)。

大足石刻博物馆宝顶山石窟门票旺季120元/人,淡李90元人;北山石窟门票旺季90元/人,淡季70元/人;宝顶、北山石窟联票旺季170元/人,淡季120元/人。实行淡季票价具体时间为;每年12月1日至次年2月28/29日;旺季时间年为;每年3月1日至11月30日南山石窟5元。

身高1.20米(含1.20米)以下的儿童免票;国内六十周岁至六十九周岁的老年人(含港。澳、台)持本人有效证件半票优惠;国内全日制学生(含港、澳、台)持本人有效《学生证》逢1月1日、5月1日、5月4日、10月1日、农历正月初一免票,其余时间半票优惠;现役军人、烈属、革命伤残军人、军队离退休干部、地方离体干部,残疾人。70周岁以上老年人(含港。澳、台)持本人有效证件免票。

自驾路线:重庆西站——成渝环线高速——渝蓉高速——石刻大道——宝棠大道——X406——南宋街——大足石刻博物。

免责声明
隐私政策
用户协议
目录 22
0{{catalogNumber[index]}}. {{item.title}}
{{item.titl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