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新时间:2024-11-06 02:23
在未来的纽约市,一名28岁的亿万富翁、金融界的金童艾瑞克·派克(罗伯特·帕丁森饰)决定搭乘他的长礼车,前往曼哈顿贫民区里某间他父亲常光顾的理发店剪头发。这天,曼哈顿的交通由于总统的造访而完全瘫痪,但艾瑞克却仍执意要展开这趟旅程。
旅程中他遇见了一些人,展开一场场的对话,他于车中关注着汇率的变动,他目睹了车窗外暴动的群众、抗议的人潮,同时眼睁睁看着自己所建立的帝国逐渐瓦解,他的世界逐渐崩坏,而他的生命也正饱受威胁。
演职员表参考来源
部分角色介绍参考来源
原著小说
《大都会》改编自唐·德里罗的同名小说。唐·德里罗的这本叫做《大都市》的小说出品于2003年,从小说的结构以及故事来看,这本备受好评的小说是改写自詹姆斯·乔伊斯的《尤利西斯》。而唐·德里罗巧妙地把小说的背景安排在了2000年前后,互联网经济泡沫破灭的时间点上。小说《大都会》一经出版便收获了极多的好评和赞誉。
剧本改编
乍看之下,《大都会》似乎并不适合改编成电影,但导演大卫·柯南伯格之前就将好几部看上去同样不好拍的小说搬上过银幕,不管是看起来太怪异的威廉·S·柏洛兹的《裸体午餐》(NakedLunch),还是太图像化的詹姆斯·巴拉德的《欲望号快车》(Crash),或是太多心理描写的帕特里克·麦克葛瑞兹的《蜘蛛梦魇》(Spider)。其实《大都会》是非常适合柯南伯格执导的一个素材,小说中包含了柯南伯格所有名片的种种母题:外界是如何影响人物内心的,社会群体性的忧虑和恐慌以及人们发癫式的行为。正是因为有这么多柯南伯格所熟悉的母题,所以大卫·柯南伯格毫不犹豫地进行着这部小说的改编。
为了要营造出影片中幽闭恐惧的气氛,大卫·柯南伯格让故事中的很多事情都只是发生在轿车里,他认为这样并不觉让人感到单调乏味,相反的会促使电影变得更富创意。甚至将主角艾里克与一个画商见面的场景,从原著中的公寓移到了电影里的轿车中。
拍摄过程
这部影片所造的轿车有一种“乐高般的模块化的结构“,为了打光、为了录音、为了摄影,它必须能够拆卸开来”。在影片中,艾里克要求他的车必须是“普鲁斯特式”的——就像普鲁斯特的房间,关上门后就可以完全与世隔绝。为此柯南伯格要求声效设计师在轿车场景中完全排除周围环境的噪声,甚至连汽车引擎声都不能被听到。
制作公司
上映信息
票房成绩
影片于2012年8月17日在美国本土正式上映,放映时仅共在全美的3家影院进行小规模限量的放映,放映的首个周末获得7.03万美元的票房收入,平均单块银幕收获23446美元。影片一共在美国市场上映49天(七周),最终的全美累计票房为76.3万美元,而美国之外的累计票房为530万美元。
和导演柯南伯格的旧作《感官游戏》相比,《大都会》这部电影明显更加纯粹、更加尖锐,也更有破坏力。(《indieWIRE》评)
影片华丽而空洞,充斥着大量无趣的对白,尤其是临近结尾的超长对话戏,两个演员仿佛在演一出做作的舞台剧。(《好莱坞报道者》评)
《大都会》发生在一个资本化、数码化、虚拟化的世界中,电影集合了导演和原著作者唐·德里罗与众不同的世界观,两人对语言、科技、图像以及知识系统是如何塑造世界,以及对现实的感知,都有一种预言性的、素描式的认知。(《外滩画报》评)
影片带跟随主角百万富翁走入狂野迷幻一夜。肉体、暴力、烂肉、血浆、性爱、幻觉,甚至车顶上趴着的人形老鼠,令人恍惚却又该死的严肃,昭示着大卫·柯南伯格彻底回归其80年代的迷幻作风。当然也有那么点黑色幽默,比如罗伯特·帕丁森只是想剪个头发却遭遇这么多麻烦。因《暮色》系列成名、有小白脸之嫌的帕丁森,在影片中被调教得风格冷厉。(时光网评)
这部长达两个半小时,节奏很慢,对话特别多的电影,从头到尾都能维持着观众的兴趣,除了在内容方面特别发人深思外,也毫无疑问得益于导演的功力。影片一开头的音乐,场景、人物的造型和对话就把观众带入了导演善于经营的、奇异又令人不安的气氛中。即使对电影语言十分了解的原著作者也承认,导演在忠于原著精神的同时,用电影艺术创造了另一部优秀的作品。(新浪娱乐评)